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军 《新闻三昧》2004,(3):34-36
记大多都遭遇过“无可奉告”的外交辞令。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面对被采访对象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频率不断升高的拒绝采访现象,新闻记应如何对待?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试图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因为中国多年来还一直没有颁布《新闻法》,所以,也就不知道新闻记者到底有多大的采访权限。而对采访对象来说,他的权限却大得要命。他要想将你拒之门外,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 在通常情况下,其正当拒绝记者采访的理由莫过于以下几点: 1、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2、涉及对他人的评论会带来不良反映和陷入诉讼。 3、违背采访对象的意愿。 4、不知情。 此外,采访对象还可以找出许多正当的或不正当的理由,来拒绝记者的采访,比如时机不成熟、有负面影响、会给工作造成被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完成报道…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间,在石家庄市颇具知名度的一档民生节目曾报道了某县一施工项目与附近村民发生纠纷的事件,其中,工程建设方在记者采访中采取了拒绝采访的方式,而报道播出后,该工程建设方反映强烈.本文试图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入手,就提高记者素质为目的分析拒绝采访的不同情形,及其对策,以帮助新闻记者提高应对拒绝采访的技能,顺利完成采访.  相似文献   

4.
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采访被拒绝的情况出现概率越来越高,甚至渐渐成了家常便饭.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通过思考和实践检验,笔者逐渐摸索出一些应对"拒绝采访"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从这句话中足可以看出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采访既是新闻记者深入实际的过程,也是新闻记者对被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新闻课堂到新闻单位,提到采访,前面都要加上两个字——深入。  相似文献   

6.
刚刚当选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回答了记者关于政府官员如何处理和媒体关系的提问。笔者对王市长“老百姓应允许官员说错话”的说法十分赞同,但同时又认为,在现行的政府官员管理体制下,即使老百姓“允许官员说错话”,官员拒绝媒体采访的现象恐怕还是很难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7.
惠鑫 《新闻传播》2006,(8):25-25
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采访过的人怎么也有几千人了,采访被拒绝的情况在近几年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甚至渐渐成了家常便饭。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通过思考和实践检验,笔者逐渐摸索出一些应对“拒绝采访”的办法,在大家面前“弄斧”了。  相似文献   

8.
做记者的,大多都遭遇过“无可奉告”的外交辞令,有的记者无可奈何;有的记者则软磨硬泡;有的记者采用偷拍偷录的手段;还有的记者强行采访,有时惹急了采访对象,还会遭遇暴力威胁……其实,记者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满足公民的知情权。那么,面对采访对象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叶红菱 《新闻窗》2014,(4):14-15
在当今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记者的社会地位和采访工作都受到全新的挑战。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10多年的采访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容易接近的还是难以接近的采访对象,无论是突发性事件还是敏感性事件,只要做到“带心”采访,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这里着重说说记者在采访中需要具备的“三心”:真心、细心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10.
深秋时节,记者在阜城农村采访时,得知有一种“小红本”令当地广大农民爱不释手,成为群众竞相追逐的“宝物”。为了得到它,许多过去多年欠账不还的农民争先恐后地到农村信用社还本付息。过去几十年没进过信用社门的农民一日之间成了贷款人。已经拥有它的农民更是将它用干净的手巾包起来,锁在箱柜中。因为有了它,  相似文献   

11.
近日,看了一篇以《采访被拒怎么办?》的文章。将采访被拒的原因完全归咎于被采访者的不合作。并总结出了被采访者不合作的四个原因:怕露富怕出头;怕泄露商业机密;采访对象有难言之隐;采访对象太忙,没  相似文献   

12.
《新闻导刊》2005,(3):29-29
培养和锻炼记的“危机处理”能力.是采访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袁国祥  季翔 《视听界》2001,(2):19-19
一名合格的电视记,其中有两项是必备的: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二是在深度采访时,善于沟通,交流,挖掘出采访对象内心深处的,不肯轻易流露的,最真实的,最有价值的“新闻”,要达到这样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就要求记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据说,闻一多先生在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要求同学们将教室的门窗关好,发给每人一支香烟,大家一齐抽烟,待到烟雾缭绕之际才开始讲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就是氛围,记要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风景秀美的重庆市辖有一个巫山县。巫山县城虽然不大,恶性大案却出了不少。1998年,县公安局一个巡警队员枪杀县长,惊动了国家公安部。事隔一年,县公安局两名警察在执行押解犯罪嫌疑人的任务时,竟邀请当地有名的“痞子”,也是被押解嫌犯的“仇敌”李某同行,任由李某安排食宿。结果造成了嫌犯落江、生死不明的严重后果,再一次地惊动了国家公安部。在这两个警察受审时,《重庆商报》主任记者方春光和另一名记者前去采访。采访期间,他们不断接到群众投诉,反映巫山县治安不好和县公安系统问题严重。怎样才能辨别这些投诉的真伪?问…  相似文献   

15.
当记者的,大多都遭遇过"拒绝采访"、"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有的记者只好无可奈何;有的记者就软磨硬泡;有的记者就采用偷拍偷录的手段;还有的记者就强行采访,有时惹急了被采访对象,还会遭遇暴力威胁……。面对被采访对象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频率不断升高的拒绝问题,作为新闻记者应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本文试图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潘淼 《记者摇篮》2007,(9):47-48,45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记者为了更好、更快地捕捉到受众认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往往需要调动多方面的手段和方法,而这期间,由于工作的繁忙而导致记者经常忽略了运用艺术的手段和方法,所以,我想从实际工作和实践经验中,探讨一下记者在采访中的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17.
18.
当记者的,大多都遭遇过“无可奉告”的外交辞令,遇到此类情况,有的记者就软磨硬泡,有的记者就采用偷拍偷录的手段,还有的记者就强行采访,有时惹急了被采访对象,还会遭遇暴力威胁……其实,记者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满足公民的知情权。那么,面对被采访对象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频率不断升高的拒绝采访问题,作为新闻记者应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本文试图做一些探讨。首先,记者应该有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权意识。隐私涉及的范围很宽泛,包括公民个人的个人信息(姓名、肖像、经济收入、家庭住址、电话…  相似文献   

19.
2011年7月10日,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世界新闻报》因连续爆出"窃听丑闻",激起公愤,最终停刊,结束了其168年的历史。此事虽过去了两年多,但我国媒体并未从中深刻反省隐性采访的运用尺度,更鞭策新闻从业人员要对"暗访"进行制度化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传媒业,越来越多的女性记者被社会所关注,她们凭借着细腻的智慧和不亚于男性的能力构成了新闻工作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但女性记者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在承载者某些压力。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