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封文化旅游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七朝古都开封,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地表之上除了像繁塔、上方寺塔等著名的文化遗迹外,还有内容丰富的胡同文化遗迹,地表之下蕴藏着宋、明等时期的城市遗迹。在对地上之重要历史遗迹研究和解说等环节上加强的同时,充分挖掘被人们所忽视的胡同文化,在经济能力许可和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地下真正的宋、明历史遗迹作典型性的发掘,也将是丰富开封文化旅游资源和加强开发利用的重要兴措。  相似文献   

2.
苏轼乐山遗迹有11处之多,分布在今乐山市市中区凌云山、龙泓山、白岩山、苏稽镇和五通区金粟镇等5个地点,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文献可稽的苏轼当年足迹到过而以后人的纪念形式留传至今的遗迹,形成时间较早,一般在南宋以前;第二类主要是因为苏轼有关乐山活动及民间传说形成的遗迹,时间较晚,一般在明代以后。经笔者实地调查,知其保存状况或好或坏。笔者认为,苏轼乐山遗迹均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乐山乃至四川继承和宏扬东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应吸取以往开发保护保护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坚持《文物法》"整旧如旧"的原则,做好现存东坡遗迹的开发保护留传工作,以提高乐山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乐山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十九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有关文化的定义很多,比较著名的也有一百多条。我们现在有条件跳出各个学术流派的争议,在一般意义上来描述一下文化是什么了。我们总是把人类最早在地球上活动的遗迹说成是"文化",例如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等,因为  相似文献   

4.
一定的文化遗址、遗物、遗迹、遗风的存在,可统称其为文化遗存,它以一定的民族先民活动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位于五溪腹地的怀化市境;有如此之多的盘部文化遗存的群落,自有其自身发生发展与遗留至今的历史原因。现将历史悠久的怀化市境盘部文化遗存的多种形态和高密度群落状况,与其北部的麻阳及其以南的城步等县市的盘部文化遗存类别与群落状况作一横向比较,并把它放在崇拜盘部的五溪蛮总体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横向审视与纵向考察,阐述其学术意义。一怀化市境盘部文化遗存的多种形态与高度密度群落状况《民族研究))1994年第3期,…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4-17
旧城遗迹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构建城市本土化形态的文化资本。以古城邢台为例,考察并挖掘旧城遗迹的文化价值,探求其与城市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方式。呵护古城"历史地段"以铸造"城市之魂",谱写"成长叙事"以唤起城市"集体记忆",打造文化丛以彰显城市个性,是构建城市本土化形态的重要方式,也是城市成为"人间天堂"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创建武夷山采喜纪念馆、举办朱子学术思想研讨会、组织朱子遗迹文化旅游考察活动、编纂出版书刊、协助成立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筹集聚金修复遗址、开展海峡两岸中华文化交流和联谊活动等七个方面.总结了十年来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在“研究朱熹历史遗产,振兴闽北文化经济”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出今后要进一步挖掘朱熹历史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为振兴闽北文化经济做出更大贡献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先祖,探寻炎帝遗迹、了解和传承炎帝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责任。山西晋东南地区高平羊头山诸多与炎帝有关的历史遗址遗迹、方志碑刻、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都反映了羊头山地区是当年炎帝活动的重要场所。结合当地"神农尝百谷""耒耜发明"等炎帝发明农业的历史资料,考察羊头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物种等历史自然条件,可大致了解羊头山地区与炎帝农耕文化的关系。探究羊头山地区的炎帝农耕文化,了解其在炎帝农耕文化及整个炎帝文化中的地位,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十九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有关文化的定义很多,比较著名的也有一百多条。我们现在有条件跳出各个学术流派的争议,在一般意义上来描述一下文化是什么了。我们总是把人类最早在地球上活动的遗迹说成是“文化”,例如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等,因为那里出现了人在自然界的创造。后来文化的高度成熟,  相似文献   

9.
五凤古镇景区演艺节目的打造,不仅可以实现对文化旅游消费人群的全面带动,同时也可提升五凤古镇作为四川历史文化古镇的文化内在价值。在设计古镇景区演艺项目的同时,不仅要深入挖掘演艺本身的主题文化定位,同时需要在古镇山水、历史遗迹和未来建筑风格的彼此关系上设计演艺路线,实现区别于现有景区演艺同质化的独特亮点,同时需要对未来该项目运营的可持续和可盈利方面进行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由其理念要素、制度要素和特色要素构成。由这三个要素,推论出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论证了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1.
季子是常州的人文始祖,是春秋吴文化的杰出代表。季子文化,就是季子的思想行为、道德品德对后人产生的人文影响和精神成果。季子文化的主要内涵是厚德、诚信、守礼、清廉。季子文化的核心是仁义、至德。传承和弘扬季子文化,必须加强季子文化的宣传弘扬,提高其知名度;加强对季子文化的挖掘研究,提高其历史地位;加强对季子遗存遗迹的规划布局,提高季子文化纪念场所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文化高速公路"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发现代旅游资源,实现文化站点的连接和站点文化的高速传播,探索开放大学背景下文化建设模式。研究从学术层面和教学层面切入,挖掘西柏坡至北京沿线的历史文化,力图还原历史。学术层面旨在挖掘西柏坡及沿途红色资源的学术价值,提升学术品位。教学层面重在普及红色知识,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当年中共中央的实际行程设计选取"西柏坡—北京"路线图,途经五处红色基地,组织多种学习活动。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同时开展社会调查,注重搜集口述史料、组织图片展等。在方案实施中,充分发挥电大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虚拟路线图",以提高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广度与时效。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的构建要植根于地域文化之中。皖北高校在构建特色文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皖北文化特征,结合皖北文化现状和皖北高校文化建设现状,挖掘皖北文化资源,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特色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学术文化研究、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大学生文化活动等方面充分融合皖北文化资源,找准皖北文化和皖北高校特色文化构建的契合点,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这一古老的文化形态经千年流传历久弥新,影响辐射大半个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本文归纳出其在传播过程中与宗教信仰交织缠绕、众多遗物遗迹印证、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和学科体系以及有效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特征来探讨其千年传播和辐射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伯牙子期传说是武汉市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其及相关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知音文化则是武汉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梳理伯牙子期传说渊源与流变的基础上,分析伯牙子期传说现存文化遗迹及相关风物现状,挖掘当代知音文化的多重隐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知音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东坡文化国际论坛、东坡文化旅游节、东坡文化及其旅游的会议、讲学等活动,以及政府的果断决策,学术社团的兴起,关于黄冈东坡文化与旅游的学术专著、文论几个方面阐述了东坡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而从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挖掘东坡文化的意义,最后从开发旅游景点、锻造文化强势传媒、开发、整合黄冈旅游资源等方面提出黄冈东坡文化发展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各州县在清代大都修建了文庙,几乎每县一座,均按国家模式修建。各地兴建孔庙,代表着兴学、兴教,主张尊孔、祭孔,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重新考证、挖掘我省文庙的历史遗迹,对我省文化历史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秦台不是自然侵蚀的丘陵遗迹而是人工建造的土台遗迹,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富有传奇色彩的典型历史文化遗迹。秦台文化体系是由内容丰富的秦台诗文、神奇的秦台来历及八角井传说、道教色彩浓郁的民间故事组成的庙会文化三部分构成。秦台功能具有自然性、现实性、文化性的多重属性,秦台的自然性体现在其是风景台,从其现实性功能考虑秦台主要作为烽火信号台和望风气象台,从文化属性分析秦台是具有独特地域色彩的文化台。  相似文献   

19.
《滨州学院学报》2019,(5):25-28
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重视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孙子文化活动。在学术研究上,突出孙子与吴文化主题,出版学术著作和通俗读本;在遗迹保护上,保护和整合孙武子相关文化遗迹,并做好文化开发工作;在文化传承上,开展了孙子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的"六进"活动,开辟了"孙子智慧、大众共享"之路;在文化交流上,加强国内兄弟单位文化交流的同时,融入"一带一路",传播孙子文化,让孙子智慧造福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遗址遗迹研究是长征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界对红军长征遗址遗迹的研究主要有:遗址遗迹的调查和介绍;遗址遗迹的考证分析;遗址遗迹的价值、保护和利用。未来长征遗址遗迹的研究还需加强理论指导,深入对长征具体历史事件的挖掘和分析,扩充相关史料,形成研究合力,充分弘扬长征遗址遗迹承载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