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蒋介石见日本投降在即,立即向延安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会谈,解决抗日战争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争执”。8月16日,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复电,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异常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大敌当前,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必须依靠全国人民的团结,必须坚持国共合作.但国民党、蒋介石在合作期间始终不忘“溶化”和消灭共产党.另一方面,在抗战爆发之初,中共仍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特别是1937年12月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的王明从苏联回国后,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新方针,在中共党内一时占据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迫使国民党接受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为人民争得了一个短暂的和平环境,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为自卫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王若飞在这一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 抗战胜利后,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以便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则妄图用武力从人民手中抢夺胜利果实。为了麻痹人民,准备内战,蒋介石不得不戴上和平的假面具,同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的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问题。国民党代表按照蒋介石的授意,妄图取消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为此,我党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针对国民党代表对中共要求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是“蹈军阀时代覆辙,恃武装向中央要求地盘”的诬蔑,王若飞指出:“要解决国共两党问题,必须  相似文献   

4.
天柱峰的太岳太和宫,是武当山八宫中海拔最高的一宫,它象征真武大帝俯视下界的天宫,故历代名人墨客题刻云集于此,以志长久.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如李宗仁题的“整军经武”;李品仙题的“为寻胜景武当游”;方振武题的“游天柱峰”;张任民题的”雨后登武当”;梁寿笙题的“五岳嵯峨孰并妍”;万剑民题的“谢履登临景物妍”等,也大都保存在这里.这些碑刻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产物,是作者当时登临了武当山的历史见证.但有一通题刻不是这样的,却是以扬眉吐气的口气记下了抗日战争胜利、日寇投降的碑刻:“我武维扬”,特别引人注目,也引人回味.  相似文献   

5.
50年代初期的中苏关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确立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如所周知,这是三国背着中国达成的有损于中国权益的协定.根据《雅尔塔协定》精神,苏联于8月14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同国民党政权签署了《苏中友好同盟条约》,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政府同意给予苏联诸多在华权益,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和苏联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美国也扩大了对蒋介石集团的援助,至1946年6月30日,美国战后对蒋援助已达到7.81亿美元,约相当于第二次大战期间对蒋租借及援助总和(2.28亿美元)的3倍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方针不能不采取“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既不反苏,也不反美”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对皖南事变研究中两个问题进行再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对日妥协投降是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对日妥协投降不是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的重要原因:首先,皖南事变发生前,德、日、意三国同盟成立使英美和日本的矛盾正日趋激化,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不可能对日妥协投降;其次,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自身安危受到严重威胁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主要倾向是抗日;最后,从历史发展的事实看,日本的诱降活动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第二,关于皖南新四军失败的责任问题,有人认为皖南新四军失败应由项英负全责,也有人认为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中共中央,作者认为皖南新四军的失败项英应负主要责任,但不是全部;中共中央对皖南新四军的失败也负有一定责任.  相似文献   

7.
香港于1941年12月被日本侵犯军占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军按天皇的训令,就地向盟军所属的战区将领投降。中国战区盟军最高司令是蒋介石,他完全可以派出军队赴香港接受日本的投降,收回香港。 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高级官员,包括外交部长宋子文等人,都坚持要收回香港,但蒋介石把战后如何消灭共产党放在首位,而对香港的主权问题漠然视之。 日军宣布投降后,蒋介石急忙派出军队到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受降,准备布置打内战。直到8月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制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曾是国民党处理内政、外交、军事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基本政策。它对于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政治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这个政策的探讨是进一步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中日关系史和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究竟在何时形成与确立?海峡两岸的许多学者的认识颇不一致。大陆学者的看法大致有三种:其一。蒋介石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确立;其二,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提出,《淞沪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正式确立;其三,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酝酿产生,同年11月30日由蒋介石正式提出并把它作为南京政府的“基本国策”。台湾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的认为1931年7月蒋介石决定“攘外必先安内”是一种策略;也有的认为在一二  相似文献   

9.
合作的力量     
12月12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69年前的今天,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经周恩来等人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停战议和,联共抗日。“西安事变”促成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再次合作,从而凝聚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0.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政权,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占领区.三种政权有着三种不同的教育,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抗战时期——的教育.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至1945年4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已达19处,面积956,960平方公里,人口955万.这些根据地的创建、沿革、规模各有特点,其教育状况也互有差异,而以陕甘宁边区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经多方努力终于和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蒋介石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被迫的,他仍念念不忘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因此,从统一战线形成之日起,投降、分裂的危险就已存在。抗战刚开始,蒋介石为了笼络人心,不得不作出抗战的姿态,“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对于人民抗日运动  相似文献   

12.
<正> 谁是抗日战争的领导者,国民党方面历来不客气:八年抗战是它领导并取得胜利的,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只是一味扩充自己的实力。污蔑毛泽东在八路军出兵华北前曾秘密指示其主要负责人“今后政策要七分扩张势力,二分对付国民党,一分抗日”。还说“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所参加的战斗只有平型关一役(一个师)及1938年春的晋南游击战(两个师),而中国国军和日军的战役,为战斗38931次,重要战役1117次,大会战22次,合计40070次。”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是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但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军是中国军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美、苏的参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不是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4.
如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中流砥柱作用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这主要是由于对“抗日战争”的误解、对当今社会存在一系列问题的不满和对国内外反动势力通过网络的宣传。对于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军队所起到不同的作用。对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应当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本着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着革命的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从1935年12月我党召开瓦窑堡会议到1937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近两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变化的结果如何?这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瓦窑堡会议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理解国共双方政策的转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以及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发动,都是很必要的。本文拟将论题限定在抗  相似文献   

16.
发展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密切合作历史的必然结果我国现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九三、台盟等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已有几十年历史。各民主党派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陆续成立时起,就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同共产党一起,共同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而斗争。抗战胜利后,他们又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卖国的政策,拒绝参加伪国大和反动政府。爱国民主人士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倒蒋介石独裁统治,中国才有出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场极其野蛮的侵略战争,在民族危亡迫在眉睫的形势下,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握手言和。实行了第二次合作,两党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联合救国的伟大事业,建立了必要的政治、物质基础。这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下面就第二次国共合作对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作用作一具体探讨。 (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意味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和共产党“联蒋抗日”方针的胜利,极大地壮大了抗日阵营的力量。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侵略战争。在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和组织“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而当时执政的蒋介石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公开下令“侈言抗日者杀无赦”对日寇的大举入侵,实行不抵抗主义,企图以局部妥协退让来换取日本的停止进攻。一九三一年十月,蒋介石秘密派许世英赴日与日外相币原会谈,表示:“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部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以同意向日本……让出东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先生始终坚持抗战救国立场,组织南洋华侨输财出力,支援祖国抗日救亡运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投降、分裂;反对国民党蒋介石假抗日真内战,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援助解放区军民抗战,表现了凛然的民族气节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为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 四十年前,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南京政府,败退到台湾岛去;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人们不禁要问: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民党为什么很快垮了台?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固然由于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历史前进的方向,赢得了人民。新生力量战胜腐朽力量,新陈代谢,这是客观规律。本文不拟论述这方面的问题,只想侧重于论述国民党自身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的历史,是我国近代史中一个重要阶段的历史。通过这一历史阶段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认识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我国的罪行、中国人民备受欺凌的史实、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中华民族的伟大、共产党的英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在今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如何探讨小学历史课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