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科技导报》设立科技评论栏目“半月科技风云”为例,论述了科技期刊设置科技评论栏目的意义及其作用,探讨了科技评论栏目的定位原则和基本特点,强调要重视科技期刊科技评论栏目的设置,加强对科技期刊开设科技评论栏目课题的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结合《科技导报》策划组稿实践,探讨了科技期刊全方位多层次策划组稿的策略,阐述了科技期刊开展有效策划组稿工作的要点。《科技导报》办刊实践中,主要瞄准重大科技项目、重要科研单位和权威科学家常抓不懈集中组稿;聚焦公众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社会热点事件和公众话题强力组稿;依托科协系统资源优势精心策划、主动出击组稿;培育科技期刊学术品牌、切实拓宽组稿渠道;挖掘科技期刊自身潜力、有效提高组稿效率。通过大力开展组稿工作,有效保障了《科技导报》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技导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学术会刊,以发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各学科专业领域原创性学术论文为主,同时刊登科技新闻性、评论性文章,是具有一定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期刊信息指标评价方法,主要以《科技导报》2006~2010年出版的108期刊载的1738篇自然科学论文为统计分析对象,对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载文量、基金论文比、载文来源、学科分布、论文发表时滞、引文分析和高被引频次等重要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反映期刊的发展进程和学术质量,分析期刊的办刊重点,以期为期刊有针对性地采取或调整相应的办刊措施和对策,提高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学科交叉创新背景下,综合类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方法】 阐述了近年来《科技导报》采取的一些办刊措施: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加强其在促进科技创新、学科交叉中的作用;合理布局栏目,形成期刊特色;专题策划聚焦科技热点,增加期刊内容的集中度;利用主办单位优势资源,汇聚优质学术资源,加大期刊推广宣传。【结果】 这些措施提高了综合类期刊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结论】 《科技导报》的办刊思路和做法为新形势下的综合类期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力科技期刊在电力科技发展中发挥的推动作用.[方法]以中国电科院期刊集群为研究对象,介绍集群期刊在论文发表、栏目策划、会议组织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并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玛格泰克采编系统等平台提供数据支撑,验证各项工作对推动电力科技发展的作用.[结果]电力科技期刊通过报道前沿热点、开展期刊国际化宣传、组织写作培...  相似文献   

6.
孙小莉  任福君 《现代情报》2014,34(6):156-159,170
综述了《科技导报》的发展历程以及该刊的内容、特色。以发表在《科技导报》10年间(2003-2012)有关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科普)类文章为研究对象,总结近十年来科普类文章发表现状;从研究对象的整体及局部,统计分析了科普类文章下载次数及被引频次的分布、学科分布、作者群分布、研究领域分布以及部分被引论文的引证文章分布情况,研究科普类文章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综合类科技期刊《科技导报》科普类载文特色及对科普发挥的作用及影响,以期对科普事业及科技期刊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围绕重大科技事件高效出版学术特刊,有效提升期刊的新闻性及社会影响的策略。【方法】 以《科技导报》出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特刊”为例,阐述了特刊的出版策略:结合社会舆论热点策划选题,将科技事件外延,拓展选题思路;借助主办单位、编委、编辑等力量全方位组约稿;突破学术期刊框架,重视版面设计,加强整体包装;利用专家库、自身网站、博客资源,结合新媒体手段对刊物进行宣传推广。【结果】 针对重大科技事件组织特刊,能够增加主题内容的集中度,顺应社会热点的关注度,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结论】 《科技导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特刊”为响应科技事件的快速出版提供了一定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文化力及其在科技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因素。科技期刊文化力是科技文化力的一部分,而科技文化力是整个国家文化力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科技载体的科技期刊,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作用。科技期刊文化力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开放和拓展国民的科技文化视野,提升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方面,通过科技文化力发挥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在科技传播中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根据科技传播原理,探讨了科技期刊 (1)科技传播的主渠道特征; (2)科技传播的非大众性特征; (3)科技传播的效益特征; (4)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并行出版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品牌的建设及延伸经营对期刊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导报》转型期间的办刊实践表明,打造科技期刊品牌并对其品牌进行延伸经营过程中,应结合科技编辑理论与实际办刊工作进行创新,通过出版特刊专刊、实施资助计划、搭建沙龙平台、举办学术会议、重视封面设计、承办媒体见面会、开设博客窗口、强化网站经营等活动,切实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与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1.
熊晓英  刘琼 《科技通报》2012,28(3):177-181,185
以材料科学类期刊为例,对影响因子与被引半衰期等其它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片面强调影响因子所带来的偏差与危害,讨论了如何综合利用JCR的各项指标对科学期刊进行正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分别对待不同性质研究领域的主张,即时髦领域主要看影响因子、兼顾被引半衰期,经典领域主要看被引半衰期、兼顾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的宇宙秩序之和谐(世界秩序之美)的追求是爱因斯坦锲而不舍进行科学探求的动机;和谐是爱因斯坦构建科学理论的方法论基础(研究方法之真);把科学理解为和谐(科学运用之善),全面理解科学的本质使命,是爱因斯坦科学的人文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以科技成果登记管理为手段,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培养科研管理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效利用成果登记信息的方法,并从成果管理角度,为科研单位加强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工作,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学文化对科研活动的推动作用已为中外科学研究的发展所证实。科研机构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在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及良好的科研环境等 ,都是科学文化的重要体现 ,是科学原创性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的进步取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互渗,科学和科学文化正是在人类思想大汇聚大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汇聚取决于历史的机缘,而整合取决于理性主义精神的升华。科学文化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跨种族、跨肤色、跨宗教、跨文明的普遍文化;科学人在宏扬理性主义精神、沟通不同文明方面具有一份特殊的责任;科学共同体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6.
为读者服务——我国科技期刊的软肋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通过列举政府管理、政府决策、期刊结构、刊社体制、运作模式、学者思维诸方面的典型事例,指出当前我国科技期刊按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办刊的惯性仍很强劲,“为读者服务”的办刊理念亟待树立,进而分析了“为作者服务”与“为读者服务”两种办刊理念在编辑实体、经费投入、运行机制、人才需求、期刊风格、社会效益诸方面的本质区别,探讨了“为读者服务”的深层含义,最后针对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型期科技期刊不同办刊理念必然暂时共存的现状,呼吁科技期刊界同仁对“为读者服务”办刊理念的深切关注与全力践行。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英获得权威并不在于作出贡献之时,而在于得到承认之日,他们成为权威人士不仅是一个知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过程.科学精英由于其显赫的学术地位和非凡的社会公信力,扮演着多种权威角色,这些角色之间构成了权威角色丛.在科学精英扮演的权威角色中,知识权威是其在学术生涯中扮演的主导角色,导师权威、科研管理权威、公共决策权威则是在知识权威的基础上,通过角色交叉和角色转换形成的追加权威.其中,导师权威、科研管理权威就是来自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同质"追加,而公共决策权威则是由科学外部力量赋予科学精英的"异质"追加.  相似文献   

18.
裴佳祺 《科教文汇》2014,(6):225-226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病案资料的作用和价值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病案作为最基本的医疗信息,在医疗、科研、事故鉴定等方面,一直担负着重要作用。结合病案室的工作实际,对如何发挥病案资料重要作用,加强病案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主题类型和主题结构分析及主题概念的转换是科技论文主题标引的两个重要环节,主题类型分析有单主题和多主题两类,多主题由单主题并列而成。主题结构由5个基本范畴:主体因素、通用因素、位置因素、时间因素和文献因素所组成。主体因素所包括的多个方面概念词应选作标引词。主题概念转换分为直接转换和分解转换,后者包括交叉关系概念分解法和种属概念成分分解法。应首先考虑采用直接转换,其次是交叉关系概念分解法,最后是种属关系概念成分分解法。  相似文献   

20.
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在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中,特别提出“中方对由乌方倡议的‘关于宣布咸海地区为生态创新和科技区特别决议’得到联合国大会通过表示欢迎,该决议将有助于拯救咸海,恢复并改善周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地区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双方愿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与联合国咸海区域人类安全伙伴信托基金框架下改善咸海地区生态和经济社会环境相关项目协同增效”。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咸海现状及其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并分析总结了我国参与咸海生态治理的必要性和意义。文章认为中国在参加咸海生态治理方面有着政策和机制、资金和人才,以及项目合作基础等有利条件,建议在合作共赢、统筹协调、“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下,从探索科学问题和改善民生入手,以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推广利用等为切入点,利用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力量参与咸海生态治理,推动绿色咸海发展,有效促进和深化我国与中亚的科技合作,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乃至“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