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树下的梦》是安徒生于1853年写出的,讲述的是一个男孩为追求爱情,最后孤独地死去的故事。故事虽然感人.但这其实是一个被误读了的爱情故事。所谓“青梅竹马”式的爱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原来的一些冠之以爱情的感情因人们判断力的成熟而还原为友情的真面目。男孩所谓的爱情充其量仅是一个梦而已,“终成眷属”也只能在梦里实现罢了。对于安徒生本人而言,在生活中似乎也总是混淆爱情与其他感情之间的界限,所以他心目中许多的爱情其实是泛化了的。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代,对爱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爱情的认识、观点至今仍引发人们去争论和思索。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感情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正确的恋爱观会引导人走向健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对《马丁·伊登》中爱情的评论过去都是将罗丝摆在一个反面的角度进行批判。从同情的角度看待罗丝的爱情,分析在与马丁的相处中罗丝心态的逐渐转变,会使我们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罗丝的心路历程,对她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担一肩不俗的尘缘--再评许地山《春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 ,剖析许地山笔下春桃形象的独特意义 :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 ,顽强地保持了女性自身的独立人格 ;不做无爱婚姻的牺牲品 ,大胆追求应该得到也能够得到的爱情生活 ;不做爱情的奴隶 ,不因爱情而放弃自我独立人格和应尽义务。《春桃》体现了许地山对妇女问题的可贵探索 ,春桃在爱情婚姻上的尴尬处境又显示出作者思想认识上的局限与矛盾  相似文献   

5.
《边城》中的爱情悲剧主要原于作者的审美理想--以朴实的人性美来唤醒沉睡的大众,来医治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宿命感和神秘感是这个爱情悲剧中的特点,善良和谦让的美德是这个爱情悲剧的动力.即便她是一个悲剧,却能让人们在悲剧中寻找善良的人性以及所表现出的无限凄美,引导我们去认识社会,振作起来,追求其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6.
《小团圆》首先复现的是一个大家族的团圆。作者写大家庭的大而闹,实际是写大家庭中透人心骨的枯寂与人情的荒凉。在此背景上展开的九莉最热烈奔放的青春故事最能代表作者"爱情主义"的观念。在女性写作的立场上,《小团圆》批判的是男权社会的"二美三美团圆"现象,对男人见异思迁给予了无情的暴露。"小团圆"也表达了作者对坚贞爱情的向往,其价值就在于它真诚地记录了一个沉溺于爱情难以自拔的女人的爱情历程,让读者从中读出自己的感慨。作为一部精彩的情色小说,《小团圆》必将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基于自身经历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茶花女》。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内心善良纯洁的美丽少女玛格丽特企图冲破各种社会桎梏追求自身幸福的爱情悲剧,揭示出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作为“他者”的玛格丽特在企图实现自己爱情理想过程中的女性意识觉醒,这一点正是其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同时使其在精神上得到了救赎,实现了女性意识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大学生,正值恋爱的年龄,他们渴望爱情,这也是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学生的恋爱也成了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带着怎样的心理去谈一场怎样的恋爱呢?大学生的爱情到底又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9.
爱情诗歌的译介是苏曼殊诗歌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曼殊独特的生活、情感经历、文学创作、人生积淀和价值取向构成了他作为译者主体的"前理解"。在他对爱情诗歌的选择翻译上,"前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大学生应具备自爱、迎接爱、拒绝爱、呵护爱和承受爱情挫折五个方面的爱情能力。高校要对学生进行爱情责任能力培养,家庭要进行正确的爱情示范,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自己要提高爱情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红楼梦》中宝黛二人的爱情,读者心中都有这么一个共识:两人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的叛逆的思想性格基础之上的。诚然,相似通常是爱情得以产生、巩固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因,但是性格差异的互补性也会使男女双方产生恋情,并且性格的差异互补对爱情珲能起到一定的巩固深化作用。在第40回中,刘老老看了黛玉屋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维多利亚时代普通知识女性生命体验的真诚言说。首先,它讲述了一个孤独女性的爱情白日梦,表现了普通女性的集体无意识。其次,它呈现了普通女性生活、爱情中极其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这亦为它至今为广大的女性读者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一对男女相互吸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感情,是两颗心灵碰击的火花。 古往今来,爱人之心,人皆有之;异性相吸,早已被公认为一条伟大的真理。这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问题。言之古老,是因为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研究与分析。莎士比亚在其《爱的徒劳》中指出:“爱情使每一个器官发挥  相似文献   

14.
"爱情"这一抽象的概念在概念隐喻的指导下与其他人们熟悉的概念形成映射关系,从而使英语爱情谚语——英语民族表述爱情的语言精粹能更加具体、形象地诠释爱情这一美好的感情。本文在概念隐喻视角下解读英语谚语中的"爱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体会英语对爱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爱情这一人类永恒主题,一直是电影叙事的主旋律之一。《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和《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这两部爱情影片,分别由两岸导演执导,虽制作定位不同,但在多重叙事内容和模式上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对两部影片的比较分析,有助于理解这种对爱情故事的多重叙事模式:一方面跨越时空的多重叙事,可以加重情节悬念和戏剧性,深化爱情主题,另一方面,多重叙事也可能导致细节处理不详,以及人物塑造不够丰满。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婚姻悲剧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女主人公刘兰芝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和行为折射着一种现代思想,即呼唤人性与自尊.中国的古典文学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该作者在这个悲剧故事的最后,加上了一个浪漫和理想化的结尾,象征着爱情的不朽,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生活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7.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爱情作品的绝美之作,成为一代一又代人心中的爱情绝唱。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是以死结尾的悲剧,但他们的死护卫了爱情、宣扬了自由、平息了两家世代的仇恨,成为永恒。《呼啸山庄》也是一部以死结尾的爱情悲剧,却是一部男主人公带着爱恨报复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主题和人物的对比,试图更好地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18.
在摧毁了男女爱情诗意的可能性之后,一切的浪漫都成了个人的幻想,面对现实物质欲望的焦虑和爱情的无力虚妄,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寻求精神的支撑点,成为女性作家们写作的主要动机。从《一个人的战争》到《妇女闲聊录》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作家林白敢于突破自己的勇气和她在女性建构自我身份过程所采取的不同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人类生命永恒的话题,《安娜·卡列尼娜》的激情及其悲剧,引起我们对现在爱情的深思。互相的尊重和体谅,是我们经营爱情的本钱。  相似文献   

20.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因为爱情很美好,但真正能获得爱情的人却很少,所以它显得特别珍贵。有人会问现代还有没有爱情,现代爱情又是怎样的,我从《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