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潘惠华 《钓鱼》2008,(23):1-1
不知人类从何时起发明了垂钓,传说古代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这是否就是最早的垂钓?如果是的话,那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2.
谢骏 《上海集邮》2002,(2):36-37
集邮这个领域已经披许多人谈过,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大可谈到它对精神明的作用.以及集邮化的内涵;小则可说邮票本身,诸如版式和齿孔。我这里要谈的集邮仅仅是一种怀念。  相似文献   

3.
“产业”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各种生产、经营事业。”那么,集邮文化是否“产业”呢?至今在各种集邮文献中尚未提及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4.
严阳 《钓鱼》2013,(4):1-1
一年四季,毫无疑问,还是春秋两季鱼情更旺,鱼获丰收的概率更高。但是对于很多钓友来说,因为鱼获可能会不理想,就轻易放弃炎炎夏日和数九隆冬,不去钓鱼。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对于我们来说,钓鱼的鱼获固然重要,然而,  相似文献   

5.
金鉴 《集邮博览》2009,(2):50-51
20世纪90年代,我热衷于收集名人题签,在购买的邮资明信片上请名人题签。我曾经多次参观国内、国际邮展。我参观在民族宫举办的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邮展时,见到一枚毛泽东1918年写给  相似文献   

6.
金鉴 《集邮博览》2009,(3):56-57
靳尚谊——艺术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艺术应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是靳尚谊先生题写的。靳先生一生从事绘画事业,并担任中国美协、中央美院的主要领导工作。他的话一语点破了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追根到底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大众。即便它上升为高雅的"阳春白雪"之后,它的根基仍来源于生活。(图6)  相似文献   

7.
集邮一忆     
我在集邮过程中有几件难忘之事,至今还遥遥有所记忆,虽然自己的藏品并不丰富,仅孤芳自赏而已,但也常常牵惹我那丝丝情怀。其中,以1990年加入山东梁山《中华邮学会》最不能忘:一则因为我  相似文献   

8.
城南 《集邮博览》2012,(10):28-29
一片集邮在北京市开展已经有10年的历史。在这10年中,一片集邮主要在朝阳区集邮协会内部开展。为了使群众性的集邮活动更加丰富,2012年5月,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的推动下,一片集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起来。在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北京市集邮协会于2012年8月.举办了“北京2012全国一片集邮邀请展”。  相似文献   

9.
田润德 《集邮博览》2010,(10):29-31
出乎我的意料,美国集邮协会的会所,不在首都华盛顿,不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大都市,也不在美国50个州的州府所在地,而是在宾夕法尼亚州中部山区的一个小城镇里。2010年6月19日,我来到位于BELLEFONE境内的美国集邮协会驻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幢棕红色的连环式房屋建筑群,我围着它的外墙转了一大圈才找到署名为"美国集邮中心"的入口处(图1)。  相似文献   

10.
罗贻声 《集邮博览》2012,(10):26-27
如何把零散的邮品变活?其实只需一张贴片、一个故事就可以组成一个小邮集,这就是“一片集邮”。一片集邮作为集邮展览的一种形式,对普及集邮展览、提高普通集邮者制作邮集参加邮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邮集是一本完整的书,现在的一片集邮就好比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把一本书浓缩成一篇小文章,还要独立成章,且不可复制,这就是一片集邮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宇 《集邮博览》2016,(4):31-33
不看不知道,一看长见识,原来集邮手提袋也能成为收藏品,这也难怪,这些手提袋不仅设计精美、邮味十足,还记录了丰富多彩的邮事,令人爱不释手也就不足为奇了,它还有个颇为专业的名字—集邮文献衍生品。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手提袋。不单是因为它的实用性与方便性,那些巧妙设计的手提袋,更是广告效应和艺术之美的成功结合。而载有集邮文化元素的手提袋,也深受集邮爱好者们的青睐。手提袋上的邮票图案和集邮元素,使得普通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喜欢钓鱼?因为活蹦乱跳的鱼比我们沉寂的邮票有魅力。然而如果你一旦认识了邮票的文化内涵与魅力,让邮票也成为遨游大海里非常肥硕非常鲜美的鱼,那么也会吸引更多的局外人来到集藏之岸,享受"垂钓"的愉悦。集邮者收集邮票的嗜好,不但可以增加知识,还有强化的功能,具体说:一是"拉近",二是"推出",这一拉一推,神妙无比,且情趣浓浓,是邮票化鱼的关键。先说"拉近":我们从小就知道长征的故事,我们对毛  相似文献   

13.
担任集邮校本课程老师、上好集邮课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也正因为行之不易、苦中有乐,这份收获更值得珍惜。2004年9月,我在厦门市青少年集邮协会曾金国老师指导下,开始接触集邮这门全新的课程。在认识邮票、欣赏邮品的过程中,我被它博大的内容和精美的形式深深吸引了,这也使得我从一个对集邮知之不多的"门外汉"渐渐地变成  相似文献   

14.
我在高校讲授集邮学课时,第一节课就要问学生:什么是集邮?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收集邮票"。我讲道:"集邮是收集、鉴赏、研究邮票以及与邮政有关的邮品的一项文化活动",但这一讲法是狭义的、初浅的,不是集邮的定义。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习惯性地要对所讲概念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对于"集邮",办不到。这是因为:科学界公  相似文献   

15.
所谓工具书,实质就是回答问题的书,是人们所用的“问事书”。人们所能问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六类,常用六个“W”来表述:what(问事物)、who(何人)、where(何地)、when(何时)、why(何故)、how(如何),不同的工具书回答不同问题。例如,词典主要回答what,人名录主要回答who,地图集主要回答where,百科全书、年鉴主要回答when、why、where等,手册、指南主要回答how,等等。集邮工具书通常包括: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指南、目录等若干大类,由于集邮活动源于对邮票实物的收藏和研究,因而邮票目录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2016年7月8日,由生肖集邮研究会编辑、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周治华集邮文选》正式发行,全书共有572页,分"生肖集邮乐趣多"和"邮海徜徉乐无限"上下两编,共11章,刊出294篇文章,110多万字,近600张彩色照片和图片,是一部传播集邮知识、反映中国生肖集邮水平的窗口、交流集邮体会和学习世界生肖集邮知识的书籍。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2月31日至2001年1月1日,世纪交替集邮活动在北京展开。  相似文献   

18.
秀扬 《上海集邮》2001,(5):23-23
本人年方花甲,说集邮五十年其实是没什么希奇的,倒是近二十年来连续地编辑邮不辍,堪称与集邮的读和作特别有缘,颇有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9.
20.
《新疆集邮》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集邮协会的会刊,创办于1989年3月,迄今为止已印发72期,全部免费赠阅,以供集邮爱好者交流。《新疆集邮》创刊后为不定期出刊,每期32页,十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