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唐代孙思邈的神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邈,自唐起就为人们所神化,直至今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是孙氏神化的最初阶段,也为后世他的继续神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孙氏在唐代之所以会被神化除了与人们渴望得到庇佑的心理有关外,还与我国古代医学的教育和传授模式以及其本人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医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唐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书名冠以“千金”两字,他在《千金方》中的《大医精诚》专门论述了医德,反复强调了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后世医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医学人物的神化分为全面神化和局部神化两大类。前者指人格神化,后者指技术或者医学知识来源的神化。唐代对医学人物的神化以古人为主,当代人物较少,反映出神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唐代“特重古方”的医学思想背景。对孙思邈的神化历经多个阶段,最初是宗教属性居上,至唐以后医药属性后来居上,折射出“医者贱业”思想的逐步改变。某些医疗技术被神化的比率较高,例如外科术、针法、难产救治等等,反映出这些技术的发展难题。唐代医学人物的神化是史家、病家、医家出于各自目的分层塑造的结果。阅读史料中纷纭复杂的医药人物形象,实际上是在阅读书写者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学术声誉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学术声誉是学术共同体对其在增进和发展知识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的承认和尊敬。大学声誉主要来源于大学教师学术声誉。大学教师学术声誉的综合评价一直是有争议的,其复杂性至少体现在科学知识的复杂性和学术价值观的多样性方面。良好的学术声誉能最大程度地遏制大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但学术声誉既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因素,又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因素,故而我们不能无限夸大学术声誉的功能。因此,不但要提倡大学教师应该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更应该在理念层面进行价值重构,即强调学术责任是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支柱是大学教师的威望,以及大学研究机构的名声。20世纪中后期以来,许多国际著名大学纷纷以拥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学校有着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学术声誉的一种标志,在我国则表现为时院士等学术精英的争夺。然而,在当下的高等教育界,大学教师的学术声誉难掩日渐下滑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开展了以学术规范为核心的学术大讨论,试图重建良好的学术声誉。良好学术声誉的重建不仅需要观念层面的反思,更需要制度层面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我国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空前繁荣,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跨跃式进步,为大学教师成就自己的学术梦想,奠定自己的学术地位和树立自己的学术声誉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大学教师学术梦想的实现,学术地位的提升和学术声誉的传播又会极大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成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的形成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从事学术职业的人,大多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早期的声誉制度对市场运作、长距离贸易的维持、社区生活及政治过程都有重要的作用,而学术声誉评价制度对于净化学术空气、提高学术质量亦有着积极意义。学术声誉评价制度的建立有赖于一个由不同声誉等级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学术共同体的存在,共同体成员接受一种普遍的学术道德规范体系,与此同时,有效的防范与惩戒机制对于良好学术声誉的维持有着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术声誉:大学评价体系建构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声誉在大学评价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队伍、学科设置、教学科研水平、学术环境和学生质量都是学术声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声誉理论通过重复博弈来解释合作均衡的出现,然而在以下两个方面却常常面临挑战:第一,无法解释单期博弈中出现声誉的情形;第二,模型常常出现多重均衡,从而无法回应对于均衡的选择来自于模型外生假定的质疑.对于这些挑战,可交易的声誉模型给出了好的解答.可交易声誉载体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释“即使只存在一期交易的卖方也有动机维持良好声誉”这一看似平凡但却被重复博弈理论解释不了的现实,并且使得合作解往往成为模型的唯一均衡从而免除了多重均衡的困扰.本文将对可交易声誉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研究可交易的声誉如何保证短期内(甚至一期)合作均衡的出现以及作为一种退出机制如何抑制卖家最后一期败德行为,并对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术声誉评价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几大知名排名体系的核心所在。本文基于声誉评价在现代大学评价中的地位,指出我国目前大学排行榜中的声誉评价存在不足。并通过分析国外两大排名系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大学排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排名的学术声誉评价的基本过程,总结了国外声誉评价在理念和实施上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学术文化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前期学术文化高度发达,在学术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唐代前期的学术文化方面颇为关注,在文学、史学、经学、艺术及科技等方面多有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唐代学术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声誉越来越成为高校之间竞争与高校评价的关键因素。已有的高校社会声誉评价侧重主观的定性评价。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以高校社会声誉内涵为基点,从高校社会声誉生成机制出发,构建一套量化测度高校社会声誉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104所公办本科院校为实例,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完善我国高校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学排名必然涉及大学评价,大学评价不可能完全量化,不能量化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排序标准。从这个悖论的角度出发,"学术声誉"就浓缩为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非量化因素与客观评价标准的焦点。学术声誉及大学排名犹如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形成正确的发展导向;使用不慎,便可能成为权力和交易的黑洞,这也正是争议的焦点和不可不慎之处。  相似文献   

14.
大学声誉的生产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声誉的生产战略马陆亭经国务院批准的"211工程"已开始实施。其主要任务是:经过10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力争在21世纪初,使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在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能与国际...  相似文献   

15.
声誉管理:大学发展的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学之间竞争的加剧,大学声誉管理成为大学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大学声誉是大学精神、大学行为、办学条件、社会贡献等大学身份识别要素在社会人群心目中产生的认知结果和情感反应,它在大学的发展中发挥着市场信号、机会平台和安全网的作用。因此,界定和探究大学声誉的内涵、形成机理及功能,为创立和维持大学声誉提供合理建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益卿 《广东教育》2010,(6):18-18,67
本文在分析中职学校声誉的多元性、主观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职学校实施声誉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一书,在前人与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锐意深入,补正了古今同题著作的错漏,学术价值高人一筹。其资料丰富、考证严密、视野广阔、可读性强、观点新颖、创见迭出,使读者耳目一新,堪称目前关于唐代状元研究最权威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高校的声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改革引发了教育领域的竞争,尤其是高校扩招与教育战略的转移,使我国教育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的竞争也由初期的数量、规模竞争逐步转入深层次的声誉竞争。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声誉的培养和维护,对增强我国高校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