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大彤  刘训鳌 《精武》2003,(4):40-41
太极拳门派林立,而且一个老师一个教法,不能随意说人家对还是不对。虽然习太极拳者都尊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但理解不同,练法就会有异,结果当然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凡传统太极拳,均源于道家,故与道家导引养生、内丹养生紧密联系,强调养生与技击并重,且视技击为不急之末学。王新午先生传《太极拳散手秘诀》,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源头,也进一步证实了她的内涵与特征。现行流行的太极拳,包括一些所谓的传统太极拳,不是泛于毫无“拳”艺,徒有其形的太极操、舞,便是偏向于背离养生的技击术,终离太极拳之传统本意远矣!今太极拳界有识之士正在不断呼吁,恢复太极拳的本来面目,特发此文,以彰同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凌召  余文平 《中华武术》2001,(10):30-32
第七式 搬拦捶 1.技击用法: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进右步用右直拳朝我方头面部击打而来时,我方立即抬身,左掌外划横捌劲和斜砍  相似文献   

4.
推手与散手     
张良 《中华武术》2007,(5):48-49
推手与散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是一种功法,而是检验功法的一种手段,是对自身所学功法全面综合的检验。祖国传统拳学,特别是冠以"内家拳"名的拳种,都有推手的训练内容。太极拳叫打手、揉手,形意拳叫搓手、撕扒,八卦掌叫盘手,咏春拳叫碌手、黏桥,也有叫演手、粘手、拆手、搭手、缠手的,虽称呼不同,形式各异,侧重有别,但都是作为检验所学功法的手段而存在的。推手与散手并无严格的划分界限,搭手为推手,断手为散手。而推手既可以说是散手的前奏和放慢,  相似文献   

5.
车星辰 《武当》2007,(5):37-38
推手,是各派太极拳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练功方法,也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种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形意拳和八卦掌及大成拳(意拳)中也有推手,但推手在形意、八卦中的地位远没有在太极、  相似文献   

6.
李树琦  张传宇 《精武》2005,(1):35-35
一、裙里勾腿 当对方(着迷彩服者,下同)左掌扑抓我脸部时,我速用左手抓住其腕关节,右手抓住其大臂处后拽,迫使对方重心移至左腿,随即右腿抬起勾踢对方左腿关节(图1)。  相似文献   

7.
根据陈式太极拳、推手及散打运动的特点,结合本人多年的习武心得、教学经验以及与陈式第十九世传人国际太极拳大师陈正雷老师习练、探讨、切磋,提出并论述陈式太极拳及推手训练在提高散手运动员专项素质,技、战术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刘登信 《武当》2006,(8):15-17
动作四:按劲:甲接捋势不停,屈右腿,含胸,向左转腰收胯。同时,右手向右下方走弧线按乙之右手腕,当乙右手下落后,接连扶按在乙左小臂上,左手在顺时针方向旋转捋的过程中,顺劲用手掌扣盖住乙左扑面掌手指尖,两掌合力向前、向左推按,意在使乙向右后方跌出。(图25)动作五:乙方仍用右  相似文献   

10.
张宝银 《武当》2004,(6):18-18
1、在民间的太极拳技艺切磋中,“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如果一方技高一筹,另一方搭手心中即有数,略作周旋,便知高低,大可不必过多纠缠。据此,太极拳推手较技应当是完全可以开展比赛的。  相似文献   

11.
1,技击用法: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进右步右直拳朝我方面部击来时,我方采取不退反进之法,前上步的同时,左拥手直奔对方面部,以左前臂外侧化开对方右拳。假如对方见攻击拳落空并面部遭袭时,后退左步避闪之际提右腿朝我方左侧腹肋踹击而来时,我方迅速转腰坐胯,改换重心于右腿的同时,双掌下沉捋按对方右小腿前胫及脚面。  相似文献   

12.
王志恩 《武当》2006,(2):14-16
“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人文概念,也是养生修炼中的重要要求,道家追求“延年益寿”,讲求“顺则生,逆则亡”,用“顺”来运用于身法、行气、拳式、推手、散手, 也即太极拳之秘要。  相似文献   

13.
第四式左右滚旋走粘相伴动作一承前式,右实腿精神贯注,腰微向左转,左腿抬起向前45°迈步,以足跟着地足趾微翘,同时两手向上捧起,左手至胸前,手心向内,右手至左手右后方,手心向内与左肘平齐,与吸气相配合,目视两手前方。(图27)  相似文献   

14.
梁凯明 《武当》2013,(2):16-18
在《太极拳论》中就有这样的关键语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虽然字字珠玑,如果太极拳爱好者不熟识揣摩,却也难得门径。“内劲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在孙禄堂所著的《太极拳学》中论之甚详。太极拳要求“运劲如百炼钢”和“运劲如抽丝”,对太极内劲的练习需要严格按照整体柔顺,  相似文献   

15.
刘骏涛 《精武》2006,(4):42-43
太极拳对散手的要求是“外示安逸,内固精神”能因人而变,因拳而动,不管对手有何招法, 我自会相应对付。与其它技击术一样, 太极拳也以踢、打、摔、拿作为其基本的技击方法。但太极拳不是单纯硬打硬攻,而是以沾、粘、连、随为主要手段,来判断对方的虚实及下一步的行动,进而控制对手的“劲路”,达到彻底控制对手运动能力的目的,正如拳论中谈到的“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的高级技击境界。  相似文献   

16.
凌召  余文平 《中华武术》2001,(11):40-42
十四、斜飞势。1.技击用法: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左脚前进一步,同时用右直拳击打我方头面部时,我方迅速上翻左掌外裹化其后腕内侧,化开其拳的攻击。假如对方右拳落空时紧随发出后踹腿击我胸腹,我方立即左脚朝左侧后方摆跨移步避闪的同时,右掌下挂搂对方右小腿后侧。如果对方后脚顺势落地,并用左旋踢向我头面部攻击而来,我方左脚后撤步的同时,左手屈臂格架其左小腿,右脚前移扣绊其支撑脚,右手立掌从对方左腿下向前穿击其裆部,左手粘制其腿向左前“捋”化。紧随右臂立肘前“靠”.撞其裆腹将对方击向后倒跌出(如图59-63所示)。  相似文献   

17.
顾留馨 《武当》2013,(3):14-17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注:所谓太极,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实际上是指无极生太极,就是道家的"有生于无"的意思。从无到有,就是阴阳的根据。"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案。太极拳采用这个名称,象征着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一阴一阳,刚柔相济的拳术。原文: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注:古人认为,太极是一个混圆体,包含阴阳两气。动时这个混圆体就起变化,一分为阴,一分为阳,  相似文献   

18.
尤志心 《精武》2007,(3):36-37
功力的阶段划分太极拳的内劲在和人推手或散手时,释放出来就成为了功力。这种功力是可以划分等级的,有的划分成七层,有的划分成九层。我认为,是否可以简化一些,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在练好桩功的基础上,能熟练盘架子,姿势正确,像模像样,克服自身的僵硬劲,做到轻灵自如。如果练拳为了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做到这一步也就可以了。第二阶段:中级阶段。也可称为入门阶段。这个阶段,盘架子速度由慢到快,但劲别分明,并且已学会了推手,初步懂劲。“盘架子懂自己的劲,推手懂他人之劲”。懂得自己的手劲、腿劲、腰劲、脚劲、裆劲,懂得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  相似文献   

19.
段何辉 《精武》2004,(1):40-41
目前,太极拳界论述各种理论和关于健身的文章较多,但是研究和探讨太极拳核心(技击)作用的文章却较少,显得美中不足。究其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在一些人大脑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当代有较高技击水平的名家并不太多,超越前人的更是难寻;三是有的“名家”没有实战经验,水平还停留在理论上;四是论述理论相对较为容易,论述技击难度要大得多;五是受当今人们兴趣爱好的影响,一些太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