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是整体的人,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人。这一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基本需求,更要尊重学生高层次的需要,即尊重学生探索的需要,尊重学生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尊重学生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一、尊重学生探索的需要北师大教授刘坚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自主的、探索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使学生获得一种终身发展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促使学…  相似文献   

2.
当代小学生的精神需要某教育科研单位对一些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表明,当代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精神需要:需要跟父母、老师谈心,需要许多有趣的书,需要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扬,需要有更多的小朋友,等等。最多的竟列出三十多种。各种需要归结起来可分为五大类三个层次。五大类是受到尊重、获得成就、探求知识、游玩嬉戏、社会交往。受到尊重是孩子们的第一层次的需要,包括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关心,同学们的尊重等。第二层次的需要是获得成就、探求知识等。第三层次的需要是  相似文献   

3.
自尊心是儿童完善人格的基点和坐标,自尊心的理性建构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线。来自教育者的尊重和尊重行为是儿童获得尊重体验、形成自尊心的根本力量和主导诱因。自尊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儿童无论是从需要的层次分析还是社会学习角度论,是很难获得充分、适当的尊重体验,生成自然、健康的自尊意识的。满足尊重需要,构建自信尊重的社会认知场域是儿童自尊心的重要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4.
少儿广播节目已经成为现代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青少年在少儿节目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本文以大连市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其心理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小学生的优势心理需要是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少儿广播节目在内容上涉及大量的关于安全知识的内容,谈心类节目丰富,并且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少儿广播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5.
关爱、责任、尊重、感恩、分享、沟通、欣赏、反思、理解、微笑,是幸福家庭的十大规则,也是每个人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提升的获得幸福的能力。尊重,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丈夫需要妻子的尊重,妻子也需要丈夫的尊重;父母需要孩子尊重,孩子也需要父母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双向的、互动的。家人的相互尊重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也给家庭每一成员带来生活的温馨和幸福。  相似文献   

6.
园长是一园之长,一园之魂。现在,在谈到尊重时,人们往往只强调园长对教职工的尊重,而忽视了园长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渴望得到敬佩、尊重和赞美是人类本性中最深沉的企图之一。”园长也不例外。遇到困难挫折时,她同样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鼓励、宽慰和理解;工作取得成绩后,也同样希望得到教职工诚心的赞赏。况且幼儿园的任何工作,如果没有教职工对园长的尊重,去积极支持,园长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园长的尊重需要在工作中获得了满足,则能使园  相似文献   

7.
少儿广播节目已经成为现代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青少年在少儿节目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本文以大连市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其心理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小学生的优势心理需要是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少儿广播节目在内容上涉及大量的关于安全知识的内容,谈心类节目丰富,并且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少儿广播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8.
曹阳 《西藏教育》2014,(9):57-58
<正>一、爱学生,必须做到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做人的尊严。尊重学生,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获得尊重,是人生存的"五种需要"中的高层需要。我们都是生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幸福阳光下的公民,班主任与学生不在乎就是年龄和某一单方面知识的差别,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班级每一位  相似文献   

9.
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知识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合作学习,其理由还在于我们不能对“课堂上的收获”做狭隘的理解。收获不仅包括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应包括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精当,情感的丰富、细腻与纯化,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实践便我们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是音乐教育适应教育“以人为本”,满足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要求的具体表现是服务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在教育中体现学生素质“发展型”特征的需要;是尊重学生素质的“整体效应性”的需要;也是尊重学生素质“差异性”特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记者:长沙师范附小在学校管理上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张珍如:长沙师范附小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于1912年亲手创办的,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一直以来,学校提倡人性化管理,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发展,重视教师的个性和创新,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有用的人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获得较大发展,尤其在人性化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记者:您是怎么理解人性化管理的?人性化管理有些什么内容?张珍如: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尊重”,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尊重人的需要,使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和满足,使人的心理更加…  相似文献   

12.
李变琴 《河北教育》2003,(10):13-13
管理心理学表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中,他对群体产生认同和依附的倾向,并由此而产生获得尊重、信任、支持的心理需要,当这些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满意感,从而激发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从事育人工作,他们所受的文化教育和工作特点造成了他们对成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知识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教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育人活动的深层理解和为人师  相似文献   

13.
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礼:尊重,礼由心生。它是讲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礼多人不怪、礼尚往来……侧重于内容。仪:仪式。仪者,表现也,具体形式也。实际上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需要一定的表现形式(升国旗),侧重于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尊重每位教师,相信求知和表达是人的天性。教师要想获得尊重,自身修养的提高才是根本保证——不是同伴施予的尊重,而是自身赢得的尊重。要想赢得尊重,自我学习是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总结,不断尝试创新,拥有自己的认识和思想,形成自己的个性,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搞"一言堂",要尊重每位教师表达  相似文献   

15.
对于《台阶》一文的解读,语文界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以教师教学用书为代表,认为从需要层次论的角度去分析,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去分析,父亲创业之所以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另一种则是作者李森祥先生的观点,认为父亲这一生的遭遇和结局也是在特定时代中大部分中国农民的宿命.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尊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这对他们来说是长大的一种标志,是内心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形式,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相似文献   

18.
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首要品质是 ,尊重学生的人格 ,理解信任学生。一个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以及从属和爱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 ,便会开始对名誉、地位、成就给予较多的关注 ,这就是尊重的需要。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落实上述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教育即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成为“全人”,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雅氏指出,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教师一方面需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