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著作权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文章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论述了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构成要件以及赔偿数额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权利分属不清、边界不明、保障困难给档案数据开发利用带来诸多挑战与风险,开展档案数据权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档案数据管理实践与发展境况,聚焦档案数据权益维护与安全利用,阐释分析档案数据权利类型特征和功能内涵,探索构建档案数据权利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档案数据权利是档案权利与数据权利的融合与交汇,根据财产权、知识产权和人格权等权属定位,将档案数据权利分解为档案数据所有权、档案数据知识产权和档案数据人格权,并对每一类权利进行细分,形成由多项子权利构成的一个完整权利体系,推动档案数据权益保障、生态优化与价值释放。  相似文献   

3.
黄秀琴 《出版科学》2011,19(3):37-39
从三个方面对作者精神权利进行论述:一是对作者精神权利的法律规定的再认识;二是对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再认识;三是对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数字图书馆中的著作权精神权利保护法律规定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对著作权精神权利保护的冲击以及过渡保护的弊端,提出图书馆界应该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研究与立法活动,并从基于利益平衡的原则出发,提出了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著作权精神权利保护的若干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5.
图书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一般是文字作品,也可以是美术、摄影作品.图书信息传播的特征是读者通过视觉(盲文除外)感知.图书负载着多种民事权利.图书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当事人对图书享有动产所有权.图书作为有形的物为所有权的客体,但图书还负载着无形财产权和人格权.对权利产生和发展的剖析和认识,有利于对当事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版权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人身权利(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经济权利)。广义的版权还包括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图书馆精神与图书馆权利内涵的基础上,揭示图书馆精神与图书馆权利具有的内在一致性,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对自身社会责任的社会承诺,图书馆权利是图书馆实现社会承诺的必要社会诉求,二者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图书馆权利的诉求应以图书馆精神为基本出发点,实现国家或社会获取各种所需资源的权利、完整搜集表征人类智慧的知识成果的权利、平等提供信息(知识)服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相邻近的权利。邻接权是在传播作品中产生的权利。作品创作出来后,需要在公众中传播,传播者在传播作品中也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理所当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邻接权与著作权密切相关,但又是独立于著作权之外的一种权利。在国际上,邻接权的保护主要见于《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即罗马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录制者防止被擅自复制公约》(即录音制品公约)和《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公约》(即卫星公约)。在我国,邻接权主要包含出版者的权利、表演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论互联网上的精神权利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网络环境中精神权利冲突的原因做了分析,探讨了网络环境中精神权利保护的利益平衡问题,就精神权利的协调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从数字图书馆案看知识产权正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相关案例;从民法的私法精神入手指出财产权制度的意义与特征.知识产权是一种以私权为基本属性的财产权,但其无形性特征使知识产品必须依靠法律规定来实现权利.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法律限制在个人利益、他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进行一种利益的平衡,指出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立场.最后以数字图书馆为例在现实层面上具体辨析了数字化环境下著作权的扩张缘由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