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张画是孩子在一次向家长开放的美术活动“我爱亲人”中创作的肖像画。能看出这个孩子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奶奶额头,颈里的皱纹,戴的眼镜和项链都画得很细致。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安定而不僵硬的感觉,安定感是源于孩子在颜色上选用了冷色调蓝绿色作为画面的主要颜色,线条也艰稳定:此外,在奶奶衣服上使用了大量的波纹线条。  相似文献   

2.
咨询台     
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美术读物?孩子绘画时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我孩子画轮廓时线条流畅,画面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涂上颜色后画就乱了,怎么办?[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颜色的盛宴     
《母婴世界》2011,(6):128-129
小朋友更愿意把绘画过程当成一种游戏,这其中,各种线条、颜色的组合让游戏丰富多彩。用颜色来讲故事,真是太有趣了,而且。我们不得不感慨儿童对颜色天生的敏感,这么五颜六色的画面,竟然如此和谐、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4.
妈妈再见     
孩子的话:今天星期六,妈妈要加班,叫我在家做作业。我很听话,妈妈放心,自己注意安全,妈妈再见!教师寄语:一个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场景,小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现了出来,很有生活情趣,很温馨,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画面效果不错!专家点评:一个常见的容易被人忽视的生活小细节,被这个孩子用画笔描绘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
宗卫和 《早期教育》2007,(12):32-32
刷牙天妤的画拙趣天成,富有想像力。她平时画的很多动物造型都是原创。这幅画以流畅的线条,画出了大象和小动物在一起嬉戏的场景。画面构图饱满,生动活泼,其乐融融,表现了孩子的纯真童心。背景深浅不一的绿色给主体平添了一份生气。只是小兔、青蛙、猴子的动作显得有些呆板。大象的澡堂作者:张天妤(6岁)指导教师:洪淑蓉作者:高正谷(7岁)指导教师:洪淑蓉??这幅画表现的是孩子早晨起床后在盥洗室刷牙的场面。人物形象夸张,主题突出。七岁的孩子在色彩的处理上较为理性,主体后的背景将画面分成了三段,这三段色彩用了同一种颜色来表现,并加入白…  相似文献   

6.
画面一:点点(系化名)对正在盛菜的老师说:“老师,我要吃瘦肉。”老师问:“那肥肉谁吃呢?”点点说:“我妈妈爱吃肥肉。”点点还告诉老师,妈妈不爱吃好东西,好东西都是他吃。画面二:80高龄的张奶奶住院了,子女们端来了她爱吃的鱼头。望着鱼头,张奶奶流下了苦涩的泪:“我吃了一辈子鱼头,还没吃过鱼肉呢。”以上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孩子的父母认为这是在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得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只会结下像张奶奶这样“苦…  相似文献   

7.
情趣教学一例郭桂兰画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物体,文则用词语来绘色绘形。虽然二者对色彩的反映和诉诸欣赏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是相通的。在教学中通过画面的形象联想,对意志的领会和对情感的体会,会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里自然而然就包含了美的教育。下面以《虹...  相似文献   

8.
一位妈妈经常带孩子去逛超市,可孩子每次总是又哭又闹,情绪异常。妈妈很不理解,于是便大声训斥。一次又逛超市,妈妈蹲下来帮孩子系鞋带。这时妈妈才发现:孩子只能看到无数条行走着的粗细、长短、颜色不一的腿……  相似文献   

9.
我的小蜗牛     
今天,让孩子们画“草地上一群快乐的蜗牛”。为了使画面内容丰富生动、 主体形 象突出,我给孩子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蜗牛要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在我潜意识里似乎只 有形态各异才显孩子的创造性);第二,因为草地是绿的,为了让蜗牛更显眼不被别人踩着 ,同时为了使画面主体更突出,蜗牛尽量不要用绿色画,而可用其他鲜艳的颜色来画。  幼儿开始作画了。咦,程程(化名)画的蜗牛大小、形态、颜色都一模一样,简直是克 隆出来的,且都排好了队。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没有一点创造性。于是我问他:“你的小蜗牛 怎么都是一样的呢?”“它们都…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标1.观察人物基本特征,表现妈妈照镜子的各种动作,表达爱妈妈的情感。2.尝试表现左右对称的图像,并运用图案与线条的变化装饰画面。活动准备1.收集妈妈的照片。2.欣赏画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画画的态度虽然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通过画画来表现内心活动。比如说,被妈妈责骂过的孩子用黑色画了高楼,再用红色画出着火的情景,可一旦这个孩子解气了,可能就会选择别的颜色画画。  相似文献   

12.
适合4~5岁孩子的家务劳动自己穿脱衣服、洗脸、刷牙。起床后叠被子,整理床铺。将自己脱下来的脏衣服收拾好放在一起,交给父母。把要洗的衣服按颜色深浅分开。把干净衣服按家庭成员分开,放置在固定的地方。分出爸爸、妈妈和自己的鞋子,分别摆放好。定期清洗脏了的玩具。洗自己的手帕。用小型拖把拖地。用小抹布擦家具。餐前帮父母布置餐桌,餐后帮父母收拾餐具。巧妈妈提示让孩子清扫卫生、整理床铺可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事有条理。让孩子负责自己日常生活的料理,可以培养他独立性。这一时期的孩子非常渴望和父母在一起做事,所父母不…  相似文献   

13.
从班级老师处了解到,欣欣的妈妈每次接孩子总是对老师不理不睬,似乎有什么误会藏在心中。于是放学后,欣欣妈妈来接孩子时,我就有意和她交流孩子在园的情况。我先是肯定了欣欣的优点:搭积木时很认真,搭的东西很独特,有一定的创造性;画画线条大胆,用色鲜艳,空间感觉较好等等。欣欣妈妈对我的看法连连点头称是,又婉转告诉我,说教数学的小张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欣欣,老说欣欣数学学得差,是不是孩子没有数学脑子。我从幼儿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出发,和她讨论每一个孩子发展都有不均衡、不一致的特点,指出这只是一种“暂时性”现象。又针…  相似文献   

14.
“前面的路不平,坐稳了哦!”妈妈提醒道。“嗯。”自行车后座上的女孩应了一声,然后用双手紧紧环抱妈妈的腰,思绪开始一点一点地蔓延……那年,女孩5岁,读幼儿园。她并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无论学什么都比同龄人慢几拍,在班里很自卑。她不爱和其他小朋友说话,总是静静地坐在位子上画画。妈妈来学校接她的时候,她大多是趴在桌子上,手里拿着画笔在白纸上画谁也看不懂的线条。  相似文献   

15.
点评:这是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绘画作品。小作者十分喜欢红色,她用单一的红色油画棒勾画出会飞的房子和将要进入房子的小朋友。虽然只用了一种色彩.但聪明的小作者却运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条.装饰方法中的黑、白灰面.以及手指晕染画面的方法,使整幅画面显得生动而富于想象。整幅画面中的红色与白色,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画面的虚实处理,则更突出了孩子心中美好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那幅画丢了     
小时候,我很认真地想过要当画家。我喜欢看着那些线条从我的笔下落到纸上,像活了一样微笑、跳跃。我喜欢把两种色彩混在一起,一种叫爸爸,一种叫妈妈,把混合出的新颜色叫孩子。每次背着墨绿色的画夹走在路上,我会很自豪地昂着头,在脑里勾勒一幅幅掠过的景物。  相似文献   

17.
那幅画丢了     
小时候,我很认真地想过要当画家。我喜欢看着那些线条从我的笔下落到纸上,像活了一样微笑、跳跃。我喜欢把两种色彩混在一起,一种叫爸爸,一种叫妈妈,把混合出的新颜色叫孩子。每次背着墨绿色的画夹走在路上,我会很自豪地昂着头,在脑里勾勒一幅幅掠过的景物。  相似文献   

18.
请教给孩子一个“不”字朱小艳广东电视台曾播出的几幅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小孩在商场向妈妈要这要那,妈妈都买给了他;一天,小孩指着天上的月亮说:“我要那个。”显然,妈妈不能给他,于是他就拨出刀来刺向妈妈;妈妈惊惶失措,惊醒过来才知是一场梦!梦境...  相似文献   

19.
孩子会说话了,可怎样培养孩子的言语能力,许多妈妈都感到困惑,可乐乐妈妈自有一套办法。乐乐妈妈说:“开始,要借助情境自问自答,以后孩子就会用单词句和你应答了。”比如,夏天的时候,乐乐家阳台下的院子里种着丝瓜,瓜藤爬上瓜棚,开满了黄色的小花。瓜棚下还有两只母鸡,一只白,一只黄,它们不时啄啄食,理理羽毛。乐乐和妈妈常常趴在阳台上看。妈妈问:“这是什么瓜?”当然,乐乐没有反应。妈妈就自己回答:“这是丝瓜。”“丝瓜花是什么颜色?”妈妈还是自问自答,“丝瓜花是黄色的。”妈妈这样提问,这样自答,乐乐就专心听着…  相似文献   

20.
布翠翠 《考试周刊》2014,(47):182-182
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现不同风格,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线条渗透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用线条造型,用线条表现,线条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运用线条表现的能力日趋加强,而且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如书法、建筑、工艺品等都在向孩子昭显着线条无穷无尽的魅力,都为学习线条的各种形状、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打下了扎实的绘画表现基础和生活基础,但孩子对生活中美丽的线条艺术却熟视无睹,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