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是与时》中关于良知,海德格尔逐一分析了什么是"良知的声音"、"良知的呼唤",是谁在呼唤,又是在呼唤着什么、唤向何处等问题。并最终阐明良知是理解"此是"的核心概念,即良知作为一种无声的呼唤,它将"此是"唤向自己最本己的"能是"和"在-世界-中-是",继而达致对"此是"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良知呼唤",分析了良知呼唤的何以产生、谁在呼唤、良知呼唤何以可能、呼唤的特征,并简要讨论了良知呼唤与后期语言思想关系。  相似文献   

3.
良知     
①我总会看到马路旁的那座石头人像,那副微笑的空洞的面庞。那本应毫无表情的面庞上有生硬的毫无思想的笑,我便想它存在的意义。它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也不会给旁人带来慰藉。于是我就想到他的笑,应该是同样呆滞的毫无思想的笑——他叫大川,至少他的母亲这样叫他——他是个傻子。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教材选录《随想录》这样的文字用意何在?它的教育价值何在?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实现它? 《教师教学用书》在本单元的说明中提示要注意思考的深度,“如学习《小狗包弟》,可以获得对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深刻认识,获得对作者本人心灵伤害和内心反思过程的深刻认识,更进一步获得对悲悯忏悔的高尚情感的体验,获得对社会的必然规律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良知未泯     
看渔人三辩而置呼救于不顾,说实话,这样的情节并没有给我的心弦以重击;虽然他们的理由牵强晦涩,但亦可自我安慰:就算出海相救也未必有果.然而,在故事最后出现的"不安",让我知道,至少良心还在撕扯他们的灵魂.我把"不安"归为良心未泯,这说不上褒贬,只是对于这种"不安"想到了很多,想到自己深陷的社会泥潭,想到人们所戴面具下的善恶纷争,想到媒体、网络的世风日下,想到自己那微小但挠人的良心质问:我是否坚信良知未泯?人应该向善的理论是否会在这个时代崩塌?也许这会是一篇没有引用、没有题记的文字,因为我无法找到任何一个国家或时期来比拟,也不会再有名人的至理之言让我借用并一语中的,只因为这仅是生活于当下的我所经历的.  相似文献   

6.
唤醒良知     
东山魁夷曾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清泉,只是日常太多烦乱的声音遮蔽了它。那被遮蔽的清泉一如沉睡的良知,惟有唤醒它,世界才会呈现永恒芳华。唤醒良知,唯一的不变的选择。唤醒良知,静静地坐拥人生沿途的丰盈的流光。古往今来,从不乏贪官污吏,试问,你们的良知去到了哪里?当你们选择让良知沉睡的时候,可否徘徊过?相信你们也有后后悔的时候,可那时仅能"人空叹,水长流",终究是你们背弃了良知,而良知抛弃了你们。设想,在那次  相似文献   

7.
坚守良知     
①面向现实。材料翔实,不浮泛,不掉书袋。②由点到面拓展。“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圈里,有些事欠缺良知。那么,在其他领域呢”一语,开启下文。③有分寸。前述引语用“有些”“部分”,把批判矛头指向极少数欠缺良知者。此文还需要升格:应以“如何坚守良知”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坚守良知     
古人云:"人性本善。"在他们的理念中,所谓"君子"是能够长久地保持本性的人,所谓"小人"则是轻易地丢失了本性的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类的本性与良知或许正在遭遇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9.
坚守良知     
古人云:人性本善。在他们的理念中,所谓君子是能够长久地保持本性的人,所谓小人则是轻易地丢失了本性的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类的本性与良知或许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利益向其挑战,智慧向其挑战,理性向其挑战……人类懂得了太多的大道理,如何创新,如何走向成功,如何创造财富,各式各样有关处世、创业的名言警句都充溢于心,以至在一切  相似文献   

10.
坚守良知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是非之心即为良知,丧失了良知的才智比没有才智更糟。坚守良知,才不辱没自己的才智,才能坚守自己做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谈良知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在电锯的轰鸣声中,所有的动物都逃离了,唯有一种叫树虎的动物没有走。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  相似文献   

12.
良知砝码     
故事发生在美国加州郊区的一个小镇上。那天,街道上静极了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甚至就连柏油马路上也发出吱吱的融化声,几个卖水果的小贩也懒得吆喝——此刻,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很少会有谁前来光顾他们的生意。放在往常,他们肯定开始昏昏  相似文献   

13.
教育良知     
<正>我们把执教者对教育的热爱,对学校、学生的热爱,进行打包,这就是一个大大的"教育良知"。良知,是每个人心里的一杆秤。尽管不同的人会对良知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我们教师,对自己工作中良知的解读,我想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做学生一生的引路人,让他们成长为一个有理想、道德高尚、行善和乐善的人,让他们成为卓越的人!教育良知不是梦想,是每一个教育人的做人准则,是作为  相似文献   

14.
聆听良知     
看过这样的一段话,“我像一只终年飞翔的苍鹰,从南飞到北,从北飞到南,却不确定自己终究该停留在何处。于是,我只好放任自己在梦的边缘徘徊,做着愿意和不愿意做的事情,扮演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  相似文献   

15.
拷问良知     
吴铭 《家教指南》2007,(3):56-58
王绍臣,是安徽省泗县的一位农民,今年57岁。年轻时当过兵,1973年复员回家,结婚生子,相继有3女1子。  相似文献   

16.
良知回归     
晓亭 《家教指南》2006,(11):51-52
善良人抢救垂危弃婴 2005年10月31日下午,安徽省涡阳县复兴中学沈韶清老师打完球往家走。街中心围了一群人,他过去一看,心都揪紧了:一个男弃婴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着。沈韶清忙抱起来问:这是谁家的孩子?乡卫生院的黄医生说:“你别管这闲事了,他出生才5天,天生没有肛门。手术要花几万元,还不一定治好,他亲生父母才把他扔了。”  相似文献   

17.
刘业 《现代语文》2011,(3):62-63
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教材选录《随想录》这样的文字用意何在?它的教育价值何在?应该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实现它?  相似文献   

18.
读完这首诗,让我们在深深的感动之后,产生了一系列联想:美伊战争中,在一片瓦砾旁边,一个头裹纱布的小男孩在大声哭喊;索马里难民营中,有几个小男孩,他们头大如斗,眼大如灯,骨瘦如柴;巴格达街头浓烟滚滚,断垣残壁中,常常夹杂着震天巨响,血肉横飞;印尼海啸中,一大批人无家可归,他们的眼神里充满痛苦、恐怖和无奈……这个世界是不平静的,贫困、饥饿时时在困扰着我们,疾病、死亡时时在伴随着我们,战争、自然灾害时时在摧残着我们。诗人老了以别样的诗性视角向我们展示了阿富汗人民的悲惨生活。当人类开始喝太空饮料,吃纳米食物的时候,阿富汗的农…  相似文献   

19.
狄更斯以杰出的文学大师而闻名于世,同时也是社会评论家和批评家。狄更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和民生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他在其作品中展现出卓越的透视力,有效地利用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政治和道德弊端进行尖锐的批评,同时对英国社会的弱势阶层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并且对一些重要的社会改革和民生改善做出了贡献。狄更斯相信社会必须具有道德才能生存,道德的力量可以造福社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小说建造成一个道德库,以此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他的大多数小说是对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描写与批判,成为"英国状况"题材小说的创始人。他对社会的评论提高了阅读者的集体意识,有效推进了越来越影响当局决策的公众舆论的形成,也间接地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治、法律、城市治理及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带动了许多优秀作家利用小说对社会进行分析和批判,并影响英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良知如刺     
一颗健全的心灵应该有刺,一根锋锐的、伴人一生的尖刺,始终对应着自己的恶行. 这根刺,哲学的名称叫做"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