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高的准则     
1989年冬天的一个夜里,两个东德年轻人悄悄攀上高高的柏林墙,准备逃到西德去。正在执行守卫任务的东德卫兵英格·亨里奇发现了这两个人,  相似文献   

2.
柏林墙探秘     
柏林墙在两德分裂和东西方冷战中起过特殊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道墙也充满了神秘感,不仅对于中国的读者,连不少德国人也未能了解其全貌。最近一段时期,德国的报刊杂志上经常发表相关文章,披露柏林墙的秘密。笔者利用留学德国的有利条件,不仅实地考察了柏林墙遗迹和纪念性场所,还查阅了相关资料,初步厘清了一些细节,写成此文,以方便国内读者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3.
柏林墙遗址     
哨岗前是分隔东,西柏林的“柏林墙”遗址。柏林墙的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全长超过155公里,高4米,其间设置瞭望塔,铁丝网,哨岗,武装警卫,车辆壕沟等警戒措施。该墙于1989年11月9日被拆毁,今天,在柏林仍保留着哨岗和一小段围墙遗址。作为纪念二战后冷战结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旭迪 《学习之友》2009,(11):42-46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作为冷战的前沿城市,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驻军经常在德国柏林发生摩擦和流血,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一场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5.
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建立: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作为分离和隔绝的体现,墙的寓意要远比民族国家的分裂更为深远,它是剑拔弩张的孤立状态的象征,它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同时意味着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划出一道鸿沟。然而,墙总是要被翻越,被打破的。当两侧的人们有了对彼此的期待,那一堵堵厚墙也就成了窗户纸。  相似文献   

6.
抚摸柏林墙     
秦岭 《中文自修》2012,(Z1):124-126
要我说:一个柏林墙死了,另一个柏林墙诞生了。我用东方男人的手抚摸柏林墙的时候,正值一个阵雨初歇的人间六月天,其时我的腿伤尚未痊愈,步履难免蹒跚,柏林墙使我同病相怜地抚摸到了一种伤口的感觉,这是一个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殷红鲜血的伤口,我所有的掌纹只是感受到了雨水、露珠和世人手掌的汗液混合的潮湿,隐隐有一抹类似眼泪的酸咸窜出墙体  相似文献   

7.
"不是朋友的人都是反对我们的,反对我们的人就是敌人,而敌人将会被消灭!"——埃利希·米尔克,末任斯塔西部长1989年12月4日,就在柏林墙被推倒的一个月之后,  相似文献   

8.
刘治富 《师道》2010,(2):33-35
这个周六.我本应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突然.一个陌生的号码打破了我原本惬意的生活。电话接通了.那端传来一个中年妇女不太友好的声音:“你是四(2)班的语文老师吗?”  相似文献   

9.
二月的德国,少有的艳阳天。我来到首都柏林。市中心的广场很大且具有立体感。睃巡四周,东边的电视塔,西边的教堂,北边的共和国宫,南边的博物馆,加上广场中  相似文献   

10.
柏林墙今昔     
东西方“冷战”的岁月里,在德国最大的标志就是隔开东西柏林的柏林墙。它过去记载着二战后两个阵营对立的历史,今天除了是柏林城一个最著名的历史痕迹外,仍还是统一后德国人心中的一道“墙”。  相似文献   

11.
1961年8月,柏林墙危机发生之后,英国判断苏联行为的直接目的就是解决东德难民西逃问题,并不是要加速解决柏林问题。据此,英国认为盟国应当避免危机升级,并与苏联进行谈判,达成一项有关解决柏林问题的协定,实现柏林的安全和稳定。为达到上述目的,英国在反对盟国采取过激性应对措施的同时,积极劝说法国和西德参与对苏谈判,并与美国达成一致,成功推动了美苏之间试探性会谈的进行,最终缓解了危机。英国在危机中执行的外交政策,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前期英国缓和政策的继续,这一政策不仅对柏林墙危机的缓和起到了积极作用,还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缓和,乃至20世纪6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在电影,书籍日益发展的今天,灰姑娘的故事类型却能够经久不衰,虽然故事在不停地被改写,但是却没有脱离灰姑娘最终成为王子的新娘的模式,究竟是什么在引导观众与读者的心理使其关注灰姑娘故事,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作为塑造“求真”、“向善”、“崇关”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对语文学科理解的偏差,即“语文即语言文学”的褊狭观念,也没有对语文学科进行科学、全面的界定,致使语文教育长期处于“少”、“慢”、“差”、“费”的窘况,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这主要是由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语文学界由于受"语文即语言文学"的褊狭观念的影响,因而一直没有将文章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的质量的提高,这是不符合"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的.存在着语文学理解的偏差,师范学院作为培养未来语文教育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对语文学进行科学、全面的界定.有认为语文学就是语言学的;也有认为语文学是文学的;还有认为语文学是语言学加文学的.而语文学的另一重要部分文章学被拒之门外。这种片面理解的状况不能涵盖语文学的全部内涵,因而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出现这种情况有诸多原因,其中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  相似文献   

16.
“老师,请你给我这篇习作打两个分数吧,一个按平常随心写作的标准,另一个按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学生心目中,写作评分有两个无法统一的尺度。升学分数压力造成的“生存危机”与中考满分优秀作文的诱惑形成一股合力,无形中筑就了一堵学生心目中的“柏林墙”!墙里墙外,是“率性写作”与“应试写作”的人为割裂。两者并非不可以融通,但拆除此墙,却非易事。  相似文献   

17.
建国伊始,东德对统一谈判十分积极,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东德逐渐淡化了统一诉求,甚至是在两德关系出现缓和的情况下寻求分离。东德德国政策的调整是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关注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制于外部因素以及被动防御是其德国政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9,(4):8-8
《甘肃教育》2009年第2期刊载文雨文章指出,与教师有关的恶性事件在接连不断地发生,似乎现在的教师“总出问题”,教师队伍的素质“越来越差”,以至于教师被学生杀害了,不少人也要极力从教师身上去找原因。也许这就是教师职业所面临的困惑。它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在东西德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长期以来尤其从70年代起两德经贸关系及人员交往的不断加强,为两德统一的最终实现创造了条件。8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的日益缓和及苏美英法的认可支持,为两德统一问题重新提上日程及迅速实现统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国际背景和条件。两德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和东德人对于西德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向往,是两德统一以东德加入西德的方式很快完成的重要原因。西德科尔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东德积极发动“统一攻势”,对苏美英法尤其苏联展开“统一外交”,竭力排除各种内外障碍,为两德统一的实现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整体赏读文章的主旨是反对隔绝和仇视,呼吁博爱与亲和。文中写了墙的碎片、世界的碎片、人类的碎片以及爱的碎片等,虽然它们形态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种隔绝。世间虽然并不缺乏爱,但是如果缺乏自我牺牲的精神,就有可能变得偏执、狭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