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代意义上的"卫生"一词,最早由日本翻译Hygiene而成。清政府将"卫生"一词引入后,对"卫生"实施国家制度化,卫生事业成为政府的重要施政内容。在中国卫生事业肇始之际,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三省实施殖民统治。在日本的主导下,伪满开展了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卫生"一词亦随之进入民众的生活和思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乡镇卫生所的广泛成立,人们对"卫生"一词的使用得以普及,医疗卫生的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李洋 《文教资料》2012,(11):3-5
本文结合"词人之词"这一词学理论,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题材与主题:艳情与身世之感的渗入;二是词的体制:音乐性与文辞美兼修;三是价值和功能:言情性和娱乐性的统一。从"词人之词"角度重新审视晏几道这位"古之伤心人"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词人的创作心理、作品风格和审美效果,走进小山梦幻般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3.
明清评论家批评杨慎词作"以曲入词",词曲之别,不仅仅是体式即格律声韵之别,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意态之分.考察杨慎词作和词论,当辩证地分析其"以曲入词"之表现: 杨慎词或"字面往往混入曲子",语俗意浅,但是 "破体出位",以曲之清新笔法描绘闲适生活,亦不乏情趣;杨慎词或"杂于俚俗",词风香艳无骨,但是"以诗入词",部分表达传统闺怨相思闲愁之作,亦带有传统文人词之意蕴;杨慎词或"炜煜而谲诳",以富瞻的辞采表达出一种耿耿不平之气,彰显其文人的"疏狂"本性,表现出健壮之气.因此,杨慎的词作和词学主张,都表现出对词风多样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郝梅 《文教资料》2008,(32):8-9
"阑干"一词倍受古代丈人喜爱,诗词曲赋中出现很多,在不同的作品中."阑干"所承载的情感内涵不同.本文从"阑干"的情感意蕴入手,将其在豪放词中展现的各种情感进行了探讨归纳.梳理出有别于婉约词的七种意蕴:思乡之愁、爱国之愤、怀古之伤、亡国之痛、贬谪之恨、失意之怅、称意之乐.  相似文献   

5.
<正>"烂醉如泥"一词常被解释为因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词,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句。那么"醉如泥"中的"泥"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6.
"父母官"一词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其中的"父母"泛指统治者。在汉代,曾出现了两位取得卓越政绩的地方官员,即西汉的召信臣和东汉的杜诗。据《后汉书》记载:杜诗担任南阳太守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其与西汉的召信臣相提并论,于是就有了"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此时,"父母"一词已具有了地方官员的含义。宋初王禹偁在《谪居感事》一诗  相似文献   

7.
常州词派是清代后期以至近代势力最大、持续最久、影响最广的一个流派,而"比兴寄托论"正是常州词派的理论核心。张惠言提出词之"比兴",继之者周济提出词之"寄托",之后谭献《复堂词话》提出"作者之心未必然,而读者之心未必不然"这一词学理论命题,承继张惠言词之"比兴"说、周济之"寄托"论,三者一脉相承,渊源有自。谭献在词的阐述过程中引入读者这一角色,纠正了前辈词人的理论弊端,开前辈词论家未有之境。  相似文献   

8.
常州词派是清代后期以至近代势力最大、持续最久、影响最广的一个流派,而"比兴寄托论"正是常州词派的理论核心。张惠言提出词之"比兴",继之者周济提出词之"寄托",之后谭献《复堂词话》提出"作者之心未必然,而读者之心未必不然"这一词学理论命题,承继张惠言词之"比兴"说、周济之"寄托"论,三者一脉相承,渊源有自。谭献在词的阐述过程中引入读者这一角色,纠正了前辈词人的理论弊端,开前辈词论家未有之境。  相似文献   

9.
前唐后主李煜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是词史上的两个大家,很早以来人们就相提并论.清人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此前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填词杂说>所谓"当行"者,乃指婉约词派的本色是婉约清丽.李煜的词,一扫绮罗香泽之态,摆脱了"花间"绸缪宛转之风,风格自然清新,可谓婉约派之滥觞者.词至李清照,婉约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后人"难乎为继".  相似文献   

10.
吴伟业是清初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善以诗词言史,故昔人誉之为"诗史"、"词史".近世辄好谈"诗史",而多略其"词史"之心、"词史"之作.本文结合明清之际广阔的社会背景,探讨吴伟业的核心词学意识--"词史"观之生成、发展过程,以及对词创作的影响.词心与史思的结合贯穿于吴伟业词史创作的始终,具体表现为以词纪史,情余于事;以词论史,幽微要眇;词笔与史笔浑然一体等特征.这使得其"词史"之作独具特色,既不同于"诗史"之作,也不同于史乘.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①探究愁苦之词如何"易好"。②理解"词评"比较鉴赏。教学法⑴温故知新,以点带面。⑵知人论世,深度探究文本。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精彩导入:欢愉之词难工,愁苦之词易好。仔细阅读,发现那些最使人难忘、最感动人心的词作,大都诉说着感时伤事的愁苦情怀。无论是咏叹个人的身世之感,还是抒写家国之恨,它们都以真情实感触动我们心灵最柔软处,引出我们无限的人生感喟!那么愁苦之词如何"易好"呢?这节课探究一下这个  相似文献   

12.
在有关桂系的文章、专著中,有国民党桂系、新桂系、旧桂系、桂系、广西派等词出现,常见的有新桂系一词。通过举证和调查分析,认为"新"、"旧"桂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前后之分,而无"新"、"旧"之别。"新桂系"一词不足以反映"新桂系"的实质,以"国民党桂系"一词代之则比较确切、恰当。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词与押韵的内涵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宋人称词为歌词,晚唐、五代时人们称其为"曲子词"。从字义上看,词就是指文辞,曲就是指音乐。"曲子词"就是依照音乐韵律节拍而创作。在古代文论中就有"倚声填词"之说,"倚声"正是合音律之意。按谱填词,谱中字句有"平仄"之格律,按谱其实也是"倚声"之意。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清宋翔凤《乐府馀论》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世事变迁,历史演变,这种"倚声填词"的"声"——乐  相似文献   

14.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选入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沦为"阶下囚"的李煜借这首词抒发了亡国之恨,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这首词的上阕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老师通常会这样解读:句中的"东风"一词可以理解为"春风",句中的"又"说明时光飞逝,归宋又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天来了,词人借季节的变化感叹人的生  相似文献   

15.
一、语素"灰"义项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收录含语素"灰"词组34条(成语6条:~头土脸|吹~之力|死~复燃|万念俱~|心~意懒|抹了一鼻子~,未计),分布于词头24词、词末10词,双音节25词、三音节6词、四音节3词。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所辑柳永<望海潮>一词,是属于"投赠"之词,还是"干谒"之词呢?这是正确理解和教学此课文的前提.从干谒之风胜行的朝代,到词的内容,再到词作者与投赠对象的关系考察,可以明辨<望海潮>是"投赠"而非"干谒"之作.  相似文献   

17.
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一词,题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那么,这首词"壮"在何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场面壮阔词中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阔场面:在吃饱了牛肉的军队中唱起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战马飞快地跑着,弓弦响处如霹雳一  相似文献   

18.
周邦彦是北宋唯一的一位"集大成"词人.其之"集大成"主要表现为:师法柳永而胜于柳永;继承与超越贺铸等人取唐诗"以为诗词"的技法;吸取并发展秦观"语工而入律"的艺术优长;风格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自成特色等.这些"大成"的具体内容,是导致周邦彦清真词成为有宋一代"正宗"词及"词之圣者"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正清初沈谦《填词杂说》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为"词中二李"。而"当行本色"则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词本是唐代一种新兴流行歌曲的唱词,为供宴饮娱乐时用。晚唐五代的欧阳炯《花间集序》有云"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庶使西园英哲,用姿羽盖之欢";故而以《花间集》为代表,最初词的题材多为美女与爱情,少数涉及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20.
北宋中后期词人贺铸词中呈现出"诗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题材的"诗化"和表现手法的"诗化"。题材的"诗化",包括抒怀词、怀古咏史词、思边词和悼亡词,这些词对宋词对题材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表现手法的"诗化",包括比兴手法的运用、化用唐人诗句入词和运用典故等方面。在北宋中后期沿着苏轼开辟的"以诗为词"的道路进行创作的众多词人中,贺铸的创作成就是最突出的。贺铸词之"诗化",对其词多样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词之"诗化"及其"诗化"后的豪放词对南宋辛弃疾及辛派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