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典故     
<正>请说出下列典故中涉及的人物。1.悬梁刺股。2.囊萤映雪。3.凿壁偷光。4.画荻教子。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5,(3):55
<正>"东道主"这个词来自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老臣烛之武求救。烛之武想了很久,决定深入险地,凭自己的口才设法为郑国解围。当夜,烛之武趁着天黑叫人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了秦穆公。晋国和秦国是当时的两个大国,但它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它们的矛盾,他对秦穆公说:"秦晋联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向把“退秦师”的功劳算在烛之武的身上.这一方面是由于烛之武能够“以三寸不烂之舌”退敌“百万之师”,另一方面是由于烛之武的辞令占了文章的大半篇幅。至于郑国大夫佚之狐,似乎只是作者用来从侧面陪衬烛之武的,使烛之武人未见而才已显。其  相似文献   

4.
祖国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个道理,是我读了《烛之武退秦师》后有的感慨。这篇文章,说的是烛之武用极高的口才,劝退秦军而保全了国土完整的故事。文章用了很多笔墨描写烛之武口才如何好。但是,看了文章后,我欣赏的并不是他的口才,而是他那高尚的品格。因为,从烛之武身上表现出的,是  相似文献   

5.
景公好弋②,使烛雏主鸟而亡之。③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④:“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君主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普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注释】 ①本文选自刘向《说苑·正谏》,题目是编者加的。②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公元前547年-490年在位。③烛雏:人名,在《晏子春秋》中写作“烛邹”。④晏子:即晏婴,字仲平,春秋时政治家。在齐灵…  相似文献   

6.
刘俊林 《考试》2008,(1):9-10
断句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方法一【示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参考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参考译文: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  相似文献   

7.
人因事而存,烛之武以其犀利的辩辞而名垂千古,是一个舌灿莲花、诮弥战争于无形的有勇有谋的辩士形象。《烛之武退秦师》(以下简称《烛》)一文经过时间淘洗而留存,必有其美学价值。因教学的关系,查阅了散见于《史记》、《左传》、《东周列国志》(以下简称《东》)等书籍中有关烛之武的资料,对原文也进行了反复阅读,一个疑问越来越重: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烛之武出使秦国呢?  相似文献   

8.
开心果     
凿壁偷光小明家半夜里被小偷凿穿墙壁,把房间里值钱的东西偷光了,连小明最心爱的玩具也被偷走了。第二天,小明上语文课时, 老师提问:“小明同学,请你用‘凿壁偷光’造一个句子。”小明不假思索地答道:“昨  相似文献   

9.
倾听滴水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防止睡眠的袭击(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  相似文献   

10.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围郑,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郑伯起用老臣烛之武往见秦穆公,轻摇三寸不烂之舌,使秦晋联盟瓦解,秦穆公退兵解围,晋军还师,郑国转危为安。这是《烛之武退秦师》所记载的史实。全文不满三百字,却把秦晋围郑的原因、双方力量的对比、最终结果等纷繁芜杂的事件交待得清清楚楚。而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下面试简析之。不卑不亢,欲擒故纵,是烛之武劝说艺术的第一个特点。烛之武入秦师,目的是求秦穆公退军解围。奴颜婢膝,一味哀求,会令人生厌,也无济于事;态度强硬,夸夸其谈,更会令人反感。烛之武的语言却不卑不  相似文献   

11.
蜡烛与明清科举考试密切相关,科举考试用烛可分为科举考场用烛及科举考生用烛.明代乡、会试科举考场用烛数量可观,用烛品种丰富,用烛场合较多;清代会试考场用烛量大,清政府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会试考场给烛方式及数量作具体规定,使其更为完备.明代考生用烛既承袭旧制,亦有所创新,体现明代科举制的与时俱进;清前期科举考生用烛并不规范,但经乾隆一朝整饬,考生用烛规范性达到顶峰.令人深思的是,清政府虽对科举制多有改进,然而不过是对譬如用烛制等无关紧要方面的调整,厘革始终未触动科举制的实质,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下,科举制终难逃走向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一、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教材注释①:“烛之武,郑大夫。”那么,烛之武,是姓烛,名之武?或复姓烛之,名武?抑或二者皆非?教材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13.
匡衡凿壁     
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西京杂记》卷二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26):119-120
西方典故是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西方典故文学的理解更是重中之重,这有助于我们对于西方文学作品能有更好的理解。因此,本文以"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文学的研究"为题,从典故是什么、西方典故的来源、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翻译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四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以便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精髓能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其主人公烛之武也历来为人称道。的确,保全郑国,烛之武功不可没。但退秦存郑绝非单凭烛之武一张巧嘴就能做到,烛之武之所以能“退秦师”还因为他占尽了天时、地利。  相似文献   

16.
凿壁偷光     
据东晋葛洪<西晋杂记>记载:"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相似文献   

17.
阅读的时间,从古至今都差不多,就是一个字:晚。古人有凿壁偷光的典故,其实这是一件很励志的事情,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就会觉得稍有奇怪,为什么非要晚上费那么大力气读书呢?白天在干什么呢?以后有钱了,就算不偷光了,很多人都会挑灯夜读,甚至把它视为一种美德。直到现在,中学生的父母们见面之后常比的一件事就是:你家的孩子晚上学到几点。这样的事情还在发生,并估计将继续下去。我们可以看出,晚上确实是读书的理想时间,因为安静,少了很多躁动。而我们中学的图书馆呢?有的好像有资源,但是好像没有时间,因为晚上不开门。但是看书不一定在图书馆,买书不一定要在书店,借书也不一定免费,当然,买书也不一定要付钱。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中典故的运用往往使得作品文采飞扬,典故往往"言在典中,意在典外",如何有效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源语中典故的隐含意和文化内涵而又能保持源语的味道是典故英译的关键。本文试图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去解释唐诗典故的英译,提出了四种翻译唐诗典故的翻译策略,关联理论为典故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不用“典故”,而说“典故名词”,是因为典故不一定以“名词”的形式出现,而这里介绍的典故已凝缩为一个名词(译成汉语多为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本文选释的“典故名词”多为使用频率很高的。  相似文献   

20.
晏子论罪     
《历史学习》2005,(12):11-11
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喂养捉野兔的老鹰。烛邹不当心,逃走了一只老鹰。景公知道了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堂,对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就杀了?待我公布他的罪状再处死吧。”景公点头同意了。晏子指着烛邹的鼻子,数说道:“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得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大王重鸟轻士,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好啦,大王,请处死他吧。”景公脸红了半天,才说:“不用杀了,我听懂你的话了。”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