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蔡玲玲 《辅导员》2010,(21):31-32
【题目要求】 1、假如你会飞,你想飞到哪里去?到那里之后,你会看见什么,听到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2、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用“假如我会飞”开头,把你想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相似文献   

2.
司法的严谨,使得美国地方政府在动用拆迁特权问题上非常谨慎,而民众也会更多地考虑到公共利益“我将在法庭上见你。”希尔笑着对我说,“你应该多用这句话,这样显得比较美国化”。美国人在碰到不能调和的矛盾时,通常会把这句话甩给对方,因为他们知道法庭永远是中立的.在那里矛盾将会得到妥善解决。在希尔看来,懂得兼顾对方的利益是拆迁中化解矛盾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3.
“你是强盗!抢了我的用法”“谁希罕你,你才是强盗,你还抢了我的用法呢!” 白猫警长忽然听到一阵吵闹声,急忙转过墙角一看,原来“戴”和“带”正在那里吵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4.
信不信由你,课间活动把我们班分成了几个“流派”, 就像武术中的“少林派”、“武当派”一样。你看——那里有一大群女同学与男同学正在踢毽子,这就是“毽子派”。“毽子派”  相似文献   

5.
国人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可是“苦口”的良药毕竟让人难以下咽,往往达不到“利于病”的目的。故医药工作者研制出糖衣药片,使“苦口”变为“甜口”,让病者满意咽下,自然就会达到“利于病”的目的。由此我想到:你说的尽管是“忠言”,由于“逆耳”往往就达不到“利于行”的目的。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倘若能从医学工作者那里受到启迪,也来个变“逆耳”为“顺耳”,岂不对学生的教育就容易达到“利于行”的目的。“忠言”为什么“逆耳”?依我管见,多数是因  相似文献   

6.
<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阅读是一件使我快乐的事情。我喜欢纸质书卷的“味道”,将知识捧在手里,在口中细嚼慢咽,我仿佛能看到知识一点一点被我吃进肚子里。能让我在“美食”中尽情挑选的,是我们村里的小书屋。那里,就是“自助餐”的天堂,你不必听从父母的安排,不必考虑其他人的“口味”,只需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你愿意吃的、你喜欢的“美食”就在书架上静静地躺着等待你。有时我想,还好有我这样一位疯狂食客,否则,这样的“美食盛宴”岂不是完全辜负了。书屋不大,但五脏俱全。每周末,我都可以换换口味。从古老中国的诗  相似文献   

7.
《早期教育》2000,(2):20-20
小朋友,不知你去过云南西双版纳没有?那里有许多奇特的“独木林”。当你走进一片树林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林中有一棵大树,大树的每一根枝权都拄着许多根手杖,这些手杖又支撑着大树的枝权向更远的地方伸展着。这是棵什么古怪的树呢?告诉你,这就是有着神奇本领、能“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你会做饭、炒菜吗?也许很多小朋友连厨房也没进过几次,可是,宾阳县甘棠镇的很多小朋友对烹饪却是“身怀绝技”哦。不信?记者带你去看看在那里举办的一次“我是小当家”技能比赛,你就会心服口服了!那是一个周一的上午,阳光灿烂,万里碧空。比赛正式开始了!你看,他们以运动  相似文献   

9.
某一天,你发现窗户玻璃上静静地停着一只飞蛾,看上去就像被你家的灯光吸引来的“不速之客”。如果这样想,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实际上它是一个“昆虫间谍”,正在那里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相似文献   

10.
“刚才社长来电话问起你的去向。他用了肯定的语气。他相信我: 你是出类拔萃的。我说:如果她真的去你那里,我会好好训导一下的。这是个严肃的话题。我从这两年的感觉看,觉得你常常耽于思而惰于行。出活儿太少,怪我管得太松。你要谨记! 我与社长彼此是非常信任的,所以我要认真。如果你愿意去他那里,是值得庆贺的!”  相似文献   

11.
我的孩子今年5岁多了。不知从哪一天起,他爱上了玩“藏猫猫”的游戏。开始,他不懂得怎样玩,天天藏在固定的某个地方,每次别的孩子找到他时他都叫起来:“你要这里找找,那里找找,再找找这里。”闹得大孩子都不愿跟他玩。轮到他找“猫”的时候,他偏偏只会去找自己藏过的那个地方。可见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12.
杨雨 《教育》2013,(6):63-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  相似文献   

13.
到了比赛的那一天,兔子一大早起来,像平常一样,从柜子里把以往的金牌全都拿出来挂在脖子上,高高兴兴地出了家门,来到比赛场,乌龟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兔子站好了队,全场观众的目光都落在兔子身上,大家议论纷纷。松鼠说:“你看兔子的腿那么长,跑得一定快。乌龟的腿那么短,身上还背着个硬壳,一看就不是兔子的对手。”兔子听了非常高兴。这时,它的好朋友小灰兔对它说:“小白兔,把你的金牌取下来,不然比赛时会掉的。”“不要紧,我会十分小心的。”小灰兔又说:“可是金牌会影响你的比赛成绩呀?”小白兔满不在乎地说:“不要…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是明星,请带钱去迪拜,因为那里是天堂。”曾几何时,迪拜俨然是明星大款炫耀和投资的天堂。但当势如洪水的迪拜危机袭来,天堂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地狱。“如果你是明星,同情你一无所有离开迪拜,因为那里是地狱。”突兀而来的危机,不但让绝大多数来不及撤离的投资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贝克汉姆、舒马赫、伍兹、贝克尔等大腕体育明星,更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投资急剧缩水,或者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5.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一训导了年轻人数千年的名言,如今它的“至理”已暗淡了许多许多。“你的育儿观念源自何方?”、“你的育儿知识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你从你的父母那里继承了多少,又改变了多少?”……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今独生父母的育儿观念和育儿知识,主要的不是源自“长辈传授”,也不是来自“父母建议”,而是源自“书报杂志”,来自“育儿专家的建议”。“独生父母”们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书报杂志”(占75%),其次是“育儿专家的建议”(占68%)。大多数“独生父母”都认同以下的说法:“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16.
“鼠目寸光”是个贬义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眼光短,见识浅”。但我却很喜欢用这种眼光去看待问题。给我启示的是一个寓言:一只新组装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之间。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孩子,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要你走完三千一百多万次,你恐怕会吃不消。”“天哪!”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它非常失望地站在那里。“别听它胡说,”另一只旧钟拍着它的肩膀说,“你只需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天下竟有这么简单的事!如果只要这样做,我现在就开始。”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摆一下,一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7.
最近,漳州市在举办了“课改风采”的展示活动,初看这个提法似乎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你要是真的走进了他们的这次活动,你就会发现那里的确是“别有洞天”。也许你会问,它特在何处?新在何方?走进这次“风采展示”的分会场,我惊叹于他们此次活动的“后发制人”——一改我们常见的全由年轻教师担纲的展示格局。35位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为1950年出生,最小的也是1971年出生的,都是任教几十载的教师了。展示活动分三场进行,一场为特级、“中高”职称教师登台献课;一场为参加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教师“粉墨登场”;一场为曾参加过省级、国家级…  相似文献   

18.
《少年闰土》中有“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和“走路的人口渴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到底该说“我们这里”,还是该说“我们那里”? “这里”,指称说话地或距其较近的地方;“那里”,相对于“这里”,指距说话地较远的地方。文中这两处均是闰土对“我”说的话,说话地是“我”的家乡——城里。指称闰土的家乡——远离城里的乡  相似文献   

19.
“面的”是浏阳城的一大特色。正当很多大城市在大量使用公共汽车时,浏阳城的公共汽车却渐渐地被“面的”所代替了。“面的”体积小、速度快、操作灵活,这些都是公共汽车所不具备的。“面的”一天到晚在浏阳城的大街、小巷里川流不息,很多时候,人们只要一下楼就可以搭上“面的”,这既可以节省时间,也为喜欢购物的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搭“面的”不仅是浏阳人的习惯,外地人来浏阳办事,最好的选择也是搭“面的”。无论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说出要去的地点,“面的”师傅就会把你准确、快速、安全地送到那里。一天24小时,全浏阳市有…  相似文献   

20.
在生活中有时会碰上一些“偶然”,它可能使你惊诧,使你烦恼,也可能给你带来笑声,而我却遇上一个使人沉痛的“偶然”。“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一篇稿子“滚”了一年半,待到通知“已用”时,谁也想不到竟赶上了追悼会今年四月初的一个上午,我在办公室向沅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挂了一个长途电话,与一位在那里进修的青年女教师约稿。电话很快接通了。可传来的似乎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她低沉地告诉我:王丽已在一个月前车祸身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