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活三天     
华铠 《学子》2004,(4):9-9
一个人沉思的时候,总有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涌出来。有一天,托腮遐想突然就莫名其妙地问自己:如果只有三天的生命,将选择怎样的活法?  相似文献   

4.
远远地看见那道铁门,我想起母亲的话:“去吧,孩子,大胆地去吧!”  相似文献   

5.
井冈三游     
刘明 《南昌教育》2004,(6):26-26
巍巍井冈山,诸峰绵延,气势雄伟,耸立于罗宵山脉中段,嵯峨纵横五百里。蔚蓝的天上,白云驰聘;苍莽的绿海,松竹摇曳:盘山的公路上,有着成百成千的人,川流不息地来到这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缅怀、观光和旅游。癸未盛夏,我校三十余名教工,亦汇入这滚滚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6.
法庭里座无虚席,开庭审判的是一桩绑架案。罪犯是一个30多岁的民工,他绑架了一个6岁的男孩儿。让人欣慰的是,孩子安然无恙。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他仍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7.
父亲很少穿鞋.几乎打了一辈子的赤脚。  相似文献   

8.
读书三题     
情感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折射,它既打上阶级和时代的烙印,更体现着道德和理想的高下.我们虽然不能以“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来抑制人们的情趣爱好,但也不可放荡无羁,纵其邪恶。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个文明社会,谁都必须在法律和首先的规范下,修养自我,做个“堂堂正正”的人。选择读书做学问作为自己的情趣.可以说是人们的一大  相似文献   

9.
人生三境界     
池莉 《教师博览》2004,(11):18-18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  相似文献   

10.
人不是生来就会撒谎.该撒时.就撒了.很有些无师自通的味道,但多少总会有些原因。先承认.我曾无数次撒谎.大部分撒完就忘.不记心上.只有几次是刻骨铭心的.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抒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作,很多运用托物寓情的写法,有的寄情于月亮,有的寄情于江水,有的寄情于大雁……冰心以纸船作为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匠心独运,妙处有三:  相似文献   

12.
13.
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名叫艾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  相似文献   

1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盲人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著名作品,全文约七千余字,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四千余字。关于它的内容,课文阅读提示是这样说的:“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描绘了自己假定获得三天视力,所见到的光明世界和所体验到的精神愉悦。”这里突出了“想像”一词。的确,作者本人是盲人,“三天光明”只是“假定”,自然就须想像,而想像也的确是一位作家的本分。但细读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作者  相似文献   

16.
第三种办法     
晚上,儿子和女儿在书房里做作业,忽然,我听到他们俩吵了起来。 “他们俩吵什么?好好地写作业。”我跑进去问。 “把窗子打开,”哥哥说,“我需要新鲜的空气,我都透不过气来了。”“我不要打开窗子嘛,很冷的。”妹妹叫道。 我说:“那么,就打开一半窗子吧,也避免了风太大,也可以有新鲜的空气流通了。” 坏好。”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地n情; 我也急了,大声说:“你们想怎么办?” 丈夫听到了走进来,对我笑着说:“我来解决这个问题o"他走在隔壁的房间,打开了窗子,因为这两个房间是相通的,所以效果很明显,’空气变得流通了,而冷风也没有直接吹进来。 …  相似文献   

17.
里代的日记     
刘丁 《青少年日记》2010,(10):60-62
One:马路里面有一根分界的黄色宽线,不深、不浅、不长、不短,合适。对面是新开的CT动漫、开张了几个小时却还没有红门生意的豆腐房、挂满了鲜花和红草的vegetation小屋……一条可以看到太阳落山的街道。  相似文献   

18.
19.
《窦娥冤》一是新、老教材中保留的教读课。窦娥临刑发出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感天动地,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而,面对窦娥的三桩誓愿。学生往往对第三桩誓愿产生质疑:窦娥为何只顾一己私利,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楚州亢旱三年”,窦娥是不是太自私了?  相似文献   

20.
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耶里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