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经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能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正确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5.
教材:全息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2)观察比较图形,使数形更好地结合,并渗透一一对应思想。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完成。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加、减法应用题的基础上,编入了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这是进一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基础。其教学要点如下: 1.扎实教好例[2],帮助学生复习和理清“同样多”、“多几”和  相似文献   

7.
在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有五种基本应用题,其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学生难于掌握,难就难在学生不会分析其数量关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讲解。首先,应弄懂什么叫“同样多”。“同样多”是两数“比多”、“比少”的基础,应着重讲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先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21课。 【设计理念】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所具有的独特景色。根据中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故事内容感兴趣,而散文对于叫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诵读和品味为主。教学中首先抓住关键句,  相似文献   

9.
<正>【课前思考】《求两数相差多少》是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比一比》,并在学生理解与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这个问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已具备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之后直接进行解决,学生用"减法"来解决并不难,但学生如何理解为什么要用减法以及算式表示的意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二类用减法来解答的应用题,是第二册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它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由于儿童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算理和算法,必须首先完成以下三个转化:第一,要完成题型之间的转化。就是要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转化为“求剩余”的应用题,然后才能确定用减法算。  相似文献   

11.
赵鑫  刘方 《贵州教育》2010,(5):30-3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1—62页。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教材通过抓花片的游戏,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出新问题;通过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从较大数中去掉较小数相同的部分,剩下的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相似文献   

12.
在1、3、9、0四个数中,任意取三个数,分别组成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这两个数相差多少?要求这两个数相差多少,首先要知道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现在我们就来求这两个三位数吧。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回答。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以下简称“求差应用题”),安排在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中。它是进一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儿的数的应用题”的基础。解答这类应用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和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这一单元教材重点。下面谈淡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5.
教材:部编六年制第二册第32页。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图: 提问:梨和苹果的个数谁多?谁少?(同样多) 2.再添上3个梨,如下图提问:这时梨和苹果的个数谁多?谁少?梨比苹果多多少个?苹果比梨少几个?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起源于自我的活动经验,并且是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在对具体形象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因此,教学数学知识时,教师可先借助直观形态,让学生先整体感  相似文献   

17.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难点解析青冈县教师进修学校李长春“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第二类用减法解名的应用题,是第二册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它之所以成为难点,是因为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算理和算法,必须首先完成以下三个转化,而这对于...  相似文献   

18.
历时近一月的磨课虽然结束了,思考却还在继续.回顾这节课,从选择教学内容、环节设计、试上修改到教具准备的整个过程中,在同事、领导的指点和帮助下,一次次斟酌之后,认真思考,不断修改,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蜕变.我知道这些都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在思考、行动、积累与反思中逐步迈向专业高度.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应遵循儿童认知特点,顺应其心理需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启迪儿童思维,提升儿童数学教养。本文以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为例,探讨如何达到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不是知识的搬运工,他们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以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从课程标准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利用游戏唤醒学生的经验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层次分明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