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的故事     
古代,中国被希腊人和罗马人称为“赛里斯”,意即丝绸之国.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关于丝绸的美妙传说.相传距今五、六干年前,中华大地的社会结构还处在以部落而居的洪荒时代.中国人的祖先——黄帝轩辕氏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娶西陵氏的女儿嫘祖为妻.那时,各部落受到炎帝神农氏的骚扰,群情怨愤.为了让大家都过太平日子,黄帝坚决向炎帝开战,并战胜了他.后来,黄帝又率领各部落的人打败并擒杀了另一个大部落主蚩尤,遂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这件事感动了蚕神.一次,黄帝打了胜仗归来,蚕神飘然而至,口吐神丝相赠,以犒赏黄帝.黄帝便将这蚕丝交给了心灵手巧的妻子嫘祖.她用这些丝织成衣料,制成衣裳,穿在身上,不仅感觉轻盈飘逸、光滑柔软,而且华贵绝伦,恍若神仙.嫘祖为之大喜.于是,她便亲自捉来野蚕,起早贪黑,采桑喂养.经过数不清的日夜辛劳,蚕宝宝终于吐出了光洁细滑的蚕丝,结成蚕茧.接着,  相似文献   

2.
曹建南 《寻根》2000,(2):35-41
栽桑、养蚕,利用蚕丝织绸制衣,是古代中国人的一项伟大的发明。蚕丝的利用,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谱写了人类明史上的绚丽多彩的华章。据学研究,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传到了欧洲;公元前五世纪后半叶,中国产的  相似文献   

3.
(一)嫘祖是我国传说中人文初祖黄帝的元妃,以发展养蚕治丝而为人们所尊崇。嫘祖事迹始见于战国时《山海经》。《山海经·海内经》谓:“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此后,汉...  相似文献   

4.
正外国人用一种原产于中国的物产来命名东西方贸易通道,足以说明这种物产对于中国多么具有代表性,也足以说明它给外国人留下了多么难以回避和抹去的印象和记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篇章,就有关于丝绸的故事。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有一次嫘祖在野桑林里喝水,树上有野蚕茧落下掉入了水碗,待用树枝挑捞时挂出了蚕丝,而且连绵不断,愈抽愈长,嫘祖便用它来纺线  相似文献   

5.
黄帝、嫘祖与中国丝绸的起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嫘祖与中国丝绸的起源时代段渝(一)概论中国是世界上蚕桑、缫丝、丝绸的原产地,素有丝国之称。从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或更早开始,中国丝绸就已横穿欧亚大陆,远播至于西方。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伴随着中国丝绸的西传逐步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看,丝绸或许是...  相似文献   

6.
蚕神信仰与嫘祖传说刘守华中国一向被称为“竺绸之国”,丝绸业包括养蚕、缫丝和织造三部曲,而养蚕吐丝是基础。关于嫘祖的传说流行广远,沂年来人们对嫘祖其人其事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试就嫘祖传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形成演变略作考辨。嫘祖传说遍布中国南北嫘祖...  相似文献   

7.
古蜀文明与嫘祖故里──盐亭四川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会衡平执笔炎黄子孙怀祖寻根,黄帝元妃嫘祖故里知何处?盐亭山乡世代流传着许多嫘祖的古老传说,遍布着嫘祖的人文圣迹,昭示着嫘祖与盐亭有深远而密切的文化渊源。嫘祖是历史人物。《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  相似文献   

8.
四川,古时称"巴蜀"或"蜀",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其独有的历史文化.这里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巴蜀桑蚕丝织业起源很早,是中国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传说先蚕(蚕神)嫘祖曾在此首创养蚕缫丝之法,"治丝茧以供衣服",故又被冠之以"蚕丛之国"的美名.  相似文献   

9.
人参(俗称“棒槌”)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宿根植物,多生于东北长白山区,如现在吉林省的抚松、靖宇、通化、白山(原浑江)、吉林市(旧称船厂)、桦甸等地。我国劳动人民在两千年以前就已开始挖掘人参,并视为“神草”。《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草纲目》第十二卷《草部》)民间甚至夸张地说吃了千年人参可以成神成仙、长生不老、起死回生。药力夸张使近代长白山地区出现了大量与人参有关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又与人参采制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民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参文化,成为该地人民尤其是参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郑慧生 《寻根》2005,(3):38-39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劳动总是被推崇为最高尚的事业,领袖、圣贤、神人无一不是劳动能手:燧人氏领导人民钻木取火,有巢氏领导人民构木为巢,神农氏教民稼穑,黄帝制造兵器,大舜善于耕田,大禹能够治水……就连那生育了人类的伏牺和女娲,也是一手执规、一手执矩。规、矩是工匠们必用的工具,执规执矩,说明他俩是一对工匠。中国人认为人类的祖先是一对工匠,说明中国文化从远古时代起就崇尚劳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研究》序奚原中国是世界上发明火药、创始火器的故乡。但很长时期,对于这一伟大发明,缺乏科学和历史的探索。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冯家升先生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研究,陆续发表《火药的发现及其传》等论著,在国内外产生了一些影响。但*驷嵊智鞒...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再说范世忠《四库全书》是我国一部卷帙最大的的丛书,也是人类自有文化以来最伟大的文化工程。它可与万里长城及大运河前后辉映,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伟大成就,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气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  相似文献   

13.
《史记》与司马迁的历史观王双怀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史记》的撰写上。《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保存了汉武帝以前的大量史料,而且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观。从《史记》的总体结构和具体内容来看,司马迁有一套相当完...  相似文献   

14.
河姆渡遗址为姚墟说史树青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虞舜的事迹,《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许多记载,虽然其中有不少是古代的传说,但反映了许多历史的影子。《史记·五帝本纪》张宁节《正义》引《括地志》云:“越州余姚县,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县...  相似文献   

15.
薛华 《寻根》2006,(4):109-112
黄河,古代又称为“河”。黄河不但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也因决口迁徙,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统计,在1949年以前的2000多年里,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多次,改道26次,可称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历代帝王登基之后,都把治理黄河作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屏风一、屏风的起源《物原》说:“禹作屏。”此说虽早,但无据可证。《三礼图》说:“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此说虽有根据,但还有比其更早的记载。《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顾关元 《寻根》2002,(5):108-109
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发明是古代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说》日:“车,舆轮之总名也。”段注:“车,以人所居,故《考工记》日:‘舆人为车。’‘车,舍也,行所处若屋舍也。”传说,车最初为黄帝所造,少吴时用牛来牵引,至禹时才开始由奚仲改用马来牵引。《吕氏春秋》及《山海经》等古籍又有车是由夏代的奚仲父子发明之说,其实奚仲父子只是对原来的车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8.
焦姓与焦国     
胡焕英  常军  胡小平 《寻根》2008,(1):123-125
一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71《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代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书,一部是司马迁用手撰写的《史记》,另一部是石匠们用刀镌刻的史记——汉画像石。文字的史记和石刻的史记皆属呕心沥血的艰辛劳作,就艺术风格而言乃一样的深沉雄健,活跃奔放,它们也同样得到现代文化巨人鲁迅的关注与叹赏。他称颂前者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赞美后者为“汉画的图案美妙无伦”。近日,在鲁迅博物馆观看《鲁迅收藏汉画像展览》,聆听来自河南南阳、山东济宁等地的汉画像研究专家的讲解,陶醉于2000年前石刻艺人的杰作,有面对古人促膝恳谈的欢欣惬意,竟不知己身属谁,今夕何年?鲁迅对汉画像的青…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宗师。古代文献《庄子》、《史记》等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且孔子誉老子为“龙”,老子比孔子为“凤”。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件事真实与否,历来争论不休,难有定论。我们姑且悬置这一聚讼纷坛的问题。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里,龙、风究竟有何寓意。此外,神仙家附会说老子乘“青牛”出关,青牛又表达了神仙家的什么观念。我们尝试着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解读。一、孔子誉老子为龙《史记·老子列传》说孔子问礼干老子,归去之后,谓弟子曰:“乌,吾知其能飞;鱼,否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