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能使学生从宏观上总揽历史,正确地把握历史,在微观上详尽的认知历史,理解历史,完整、科学地掌握历史知识,做到以大(事件)带小(知识点),以小知大,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这样的努力,实际效果也是比较令人满意的。1.在总复习时先将各单元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知识整理归纳,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在很多学生的眼中是一门记忆的学科,而不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很大的原因就是在历史科的学生评价当中,很多所谓考察历史思维能力的问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学生往往依靠记忆能力就能获得高分,而学生评价中能够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挑战的“真”问题不多,在这种缺少“真”问题的评价导向下,学生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受到遏制,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也受到影响。因此,在考试中编制能够挑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真”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图表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实物以及历史数据等历史史实的直观演示。新课程历史教材里的图表增加了很多,有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考古文物图片、漫画、统计表等表现形式。新课标重视图表解读能力,各地高考试题对学生图表材料解读能力的考核也占据重要位置。虽然新课程改革后,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关键的历史事件、人物及现象,知晓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源,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了解历史的发展时序,学会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剖析历史事件,从而不断提高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认识。历史的呈现是多方位的,要想让学生全面解读历史,就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阅读与观察力,然后营造出符合历史背景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渠道收集历史信息,才是对历史解读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与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效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国的小学课程内容并不涉及中国,有关中国的内容出现在初一到高三的历史教材中。①本文选取的历史教科书是近年来在法国初高中通用的教材。②法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运用宏观的叙事方法,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通过跨国、社会学式的历史分析和比较去研究世界历史,也不乏微观个案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为要旨。对法国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形象的解读和分析,③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法国青少年对中国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时往往会简化处理相关历史事件,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淡化了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还可能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其思维趋向简单化。  相似文献   

7.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学习历史,我们学习历史往往是通过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其中历史人物的解读,对于学生们学习历史有关键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都会有比较突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往往能够代表这个历史阶段。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赏析和分析很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的赏析历史人物,如何对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指导思想、体例和选材等宏观问题,也涵盖某一历史阶段及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具体编写方案等微观问题。笔拟从中观的角度出发,尝试性地探讨历史教科书编写中的已知结构和未知结构问题,以引起学界对于历史表述艺术的高度关注。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课本剧是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历史课本剧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以教材资料为背景,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收集历史资料并加以补充,形成一个整合型的历史剧本,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通过编写、协作、演出等方式参与课堂历史课本剧,既加深了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实践技能也能得到提升,历史课本剧与教学的结合正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表现。历史课本剧始终  相似文献   

10.
<正>宏观研究方法是从全局的视角研究历史的方法,它可以揭示历史的本质及规律;微观研究方法是从局部或具体历史事件研究历史的方法,它可以搞清具体历史事实的真实性,使历史研究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实施"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这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品质和各种能力的生成,也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落到实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内容效果事半功倍,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1.
<正>在历史教学当中,我发现学生当中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怪现象:喜欢历史,却不太喜欢历史课。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是什么原因使这种"种瓜得豆"的现象出现呢?笔者认为,因为学生缺少了对乡土历史的教育与感受,才会产生这种"知行向背"的学习效果。我们现行的教材比较"传统"、比较"标准",许多内容高度概括,众多的答案是现成的、早已预设好的,说教的味道很浓,学生的想象力、自由探索的精神和活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没有能够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  相似文献   

12.
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进行详细解读,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地生根的有效路径。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以及诸多带有结论性的语句,虽寥寥数语,却隐含丰富的历史信息,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准确解读,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接近历史真实,避免对历史产生误解,培养正确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兴中会"与"同盟会"这一组概念的性质辨析为例,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现行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及时处理与准确解读,从而逐渐接近历史真实,否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基于此,就现行教材中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概念进行比较认真的梳理与归类,将其概括为五种常见类型,并提炼出若干基本解读思路与方法,旨在引起重视,便于教师教学,并对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科相应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能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我给高一学生上的第一堂历史课中,我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讲解课本知识,而是向学生阐述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三个问题一何为历史、为何学历史、如何学历史。虽然对于高中学生来讲,这三个问题不会在他们的考试中出现,他们也因此对这三个问题感到迷惑不解,但是我想不光是学习历史,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之前,我们都应当首先思考这样三个问题:What?Why?How?正如课本都会有一个前言,对这三个问题的讲解也应当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序言”,以使学生在接触微观的历史课本知识之前对历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下面我试着就这三个问题淡谈自己的一些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恰当的视角和适合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选择好视角来设计教学非常重要。从微观着手与宏观着眼的视角出发,运用微观时事与宏观史物相联系、微观叙史与宏观史论相印证、微观知识与宏观价值相统一等策略来设计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当中,历史图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将相关的历史事件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高中历史老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合理使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这样不但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应用历史图片所起到的作用,旨在为同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汪良文 《中学文科》2009,(6):107-107
高中新课标教材专题史的编排体例使历史学识水平低的学生通史概念缺乏,甚至到高三年总复习阶段也经常出现历史事件时序颠倒的现象。所以有必要进行通史复习,否则无法达到新课程考纲中的“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等考核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笔者解读的《历史与社会》关键问题是:梳理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知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认同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笔者将首先介绍这一关键问题在整个历史学科中的地位与价值,重点对选定的这个问题进行解读,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着眼点,让学生理解多元一体发展趋势,进而以点带面,从微观到宏观,让学生感悟到,在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分裂时期也蕴含着促进统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北京文综历史试题秉持稳中求变、借鉴创新的原则,突出发信息立意和能力立意.既注重考查考生多角度、全方位理解所学历史知识的信息,宏观把握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演变的基本线索,又比较重视从微观角度考查史实细节,还较多地突出了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生的具体时间、空间及运用时空结合的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凸显了史实自身的特点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历史课堂往往是教师一个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既缺少师生互动,也缺乏活力,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的课堂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冲破这一固有的模式,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堂提问是实现思维碰撞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