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念保 《甘肃教育》2003,(11):24-25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中学阶段是关键,而中学语文课是受教育者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的重中之重。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教育的核心和实质是以人精神塑造人精神。 本主要是从中学语教师教育理念、语教材、教学风格、教师人格、学业评价等五个角度分析中学语教学与人精神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想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没有知识是行不通的,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生命、尊严的维护,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内在灵魂。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对同行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牛强 《考试周刊》2014,(43):33-33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怎样评价学生受到的人文精神熏陶呢?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一、重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教育必须浸润人文精神,才有更大的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培养他们具有人文精神,关系着我们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无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学科因其自身特点,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学科应该着眼于“人”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使其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把人文教育融汇到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1)与学生形成心灵交流,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心灵;(2)尊重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3)在”意义”和”知识”的层面上解读作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9.
杨涛 《甘肃教育》2009,(2):21-21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教学局面,教师要反思,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尹景花 《河北教育》2003,(11):38-3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工具生的基础上,也应  相似文献   

11.
审美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形式过程中,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语文是中小学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它与审美教育关系极为密切。著名语文专家苏灵扬说过:"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意义,远胜中小学的其他课程。"所以,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渗透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教材。语文教材中充满着美的篇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语言中,领略各种各样的"美":如《看戏》中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苏州园林》中的…  相似文献   

12.
车雁 《云南教育》2008,(2):42-42
我不止一次听到同行抱怨:“语文课不好上”,也常听到学生说:“学语文没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感到很无奈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解释什么是“人文精神”和“中学语文教育”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接着主要阐述两个问题 :一是造成现代中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和表现。二是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对教育的改革也在同步展开。在高中教育课程里,语文作为主要学科之一,承担着传播汉语文化、教授文字技巧、培养文学鉴赏力等重要任务,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出发点,分析现今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根据人文精神的教育需要,提出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认为,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是理性的负荷者。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儿童人格完善,使儿童成为事理通达的人。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刘虹 《教育导刊》2005,(5):42-43
语文不只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可以这么说,语言系统的学习和运用,人文精神的积淀和养成,应是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价值坐标。这一点,已经体现在国家颁布的新课标之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影响,我们片面地强调语文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的一面,导致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张扬严重不足。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语言知识,也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内容最丰富、与生活联系最密切、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教学,却变成了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甚至成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要求相去甚远。语文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一、适当延伸课文内容,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课文内容往往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既有语文教学的高超技术,又有具备先进的教育人文思想的人才,成为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因此,这要求我们亟待解决人文精神回归的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师生交往的有效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和课程的整合化等富有创建性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青春期与学业压力给中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因此学校应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语文学科是中学课程中最适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门学科,文章对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的复兴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以人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目的,强调具有人文思想的生命教育,强调加强新道德教育等等。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我认为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