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学元  黄艾丽 《职业圈》2007,(19):187-188
文章从教师的言语道德观念、教师言语道德的基本准则、教师言语道德修养和教师言语道德评价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言德“的构成,以期初步探讨和构建一个教师言语道德体系,帮助教师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提高教师语言素质,进而帮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君子人格"是儒家孜孜以求和极力推崇的理想人格,有着丰富的内涵.儒家认为君子应当有一颗仁爱之心,高远的志向,重义轻利,与人为善等品质."君子人格"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现在讲企业管理,也要重视"内心修养"的问题.企业的内心修养,当然包括个人.但企业的内心修养,毕竟同个人内心修养不同.企业内心修养的功夫,就是内在于企业素质的生成和发育、内在的自我激励、自我的培育和发展,每个企业都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世界语"发明至今一个多世纪仍未将语言统一,而一个曲线型的玻璃瓶、一条飘带、一种象征欲望的色彩华丽的斯宾塞体书写的可口可乐字样所构成的品牌形象竟能轻而易举地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从-种语境进入另一种语境,这无疑在宣称自己是能够唯一沟通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世界语言".  相似文献   

5.
刘勰所谓"情文"容易被误认为审美之文,即当代文论中的"文学"。我们认为"情文"乃五性外发为情,以言为媒介而成辞章。本文通过考察先秦至六朝的性情之辨对此予以论证,并阐明"情文"所指及它在哪一层面触及狭义文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的"论辩"与孔子对言的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西方传统中对论辩或论争的研究为参照,考察<论语>中孔子对于言的态度以及对论辩的态度,并分析<论语>中的某些言语方式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这一研究将为中西思想传统中的哲学论辩比较研究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万物静观皆自得"--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明新儒家看来 ,宇宙人生是不可分的 ,仁者“静观”万物时的浑然与物同体 ,与其生命精神的内省体验相关联。由自然界鸢飞鱼跃的活泼生机 ,可见天地生命流行的生生之仁 ,而仁体就在人心里 ;故在返观心体的直觉活动中 ,能获得自适、自得之乐 ,体验到自然和谐之美与生趣盎然的诗意 ,融会贯通心学与诗学。  相似文献   

8.
崔狄生 《文化学刊》2009,(2):164-167
文化聚集了“文”与“化”的规定性,文化的本性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生成。文化为人与外在的自然、内在的自然和他人划分了边界,所谓制度正是源于人的边界的划分。文化形成自身的系统,在文化系统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无法拯救其畸形发展导致的人的痛苦,因此,只有依赖于作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才能让人的边界如其所是地显现。只有对文化进行无原则的批判,人的还乡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医院文化是医院塑造形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医院文化建设现状入手,论述其存在的问题,阐述儒家"家"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结合医院工作实践,总结基于儒家"家"文化的医院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中 ,作为对宇宙人生的一种解释模式 ,「人文主义」虽然与「宗教」之间时有冲突 ,但主要的趋势是彼此开放而又互相结合的。因此我们在反思儒家思想究竟是「人文主义」还是「宗教」的问题时 ,首先必须破除「人文主义」必然与「宗教」对立的偏见 ,并且体认到儒家人文主义「向着超越界开放」的特征 ,是一切宗教人文主义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佛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统合儒释” ,从理论上讲 ,有其历史的、文化的推演逻辑 ,其佛学思想对佛教在中国本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是士大夫吸收、消化佛教的一个典型。本文分析了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的价值、意义 ,并结合今人对之的具体评价 ,提出了与冯友兰、孙昌武、郭绍林等人不同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的地球,为什么会发生“生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其他星球(小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以及地球自身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生态问题。这些方面大体上说是人力无法起什么作用的。但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也许是造成当前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去年(2 0 0 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继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到“生态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对自然界的无量开发,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薄,海洋毒化,人口暴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所有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超越"一词在中国和西方思想交流史上、特别是儒学与西方哲学的对话中是一个一直有着广泛争议的概念,但是,如果在最一般意义上理解"超越"一词,儒家思想的道德修养观念、"成圣"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践行贤明而超越自身局限,并最终达到一种至上和永生的境界.本文在辨析对"超越"概念的不同理解后,论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超越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生态世界观是后现代世界观。后现代世界观是西方社会现代化晚期阶段兴起的文化批判思潮。它以反现代性的方式,发挥着优化现代性结构、拓展现代性边界的作用。生态世界观对自然“内在价值”的鼓吹,与对同性恋、女性、儿童、少数族裔、殖民地等“边缘”权利的鼓吹一样,联系着后现代思潮解构现代性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压抑和专制的努力。儒家价值取向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但由于“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思维方式的影响,儒家的人类中心主义又表现出和西方现代性思维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极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就是不同于现代性思维的无限发展观,儒家认为应该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活动作出必要的限制;不同于现代性思维的机械论自然观,儒家坚持自然和人的生命世界的亲缘关系,并据此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起伦理性义务。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使儒家和后现代生态世界观之间具有了相互呼应之处,并为我们从生态世界观的视角诠释儒家思想提供了基本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诗》和《春秋》都是先秦儒家士人极力推崇的文化文本。二者从实际的历史角度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在儒家的话语建构工程中它们却同是儒家权力意识与乌托邦精神的体现 ,有着深刻的一致性。“诗亡”与“《春秋》作”反映了从春秋到战国文化空间的变化 ,也反映了儒家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就孔儒之学的理解问题略抒己见。作者认为 ,我们应从其“问题框架”或“提出问题的方式”的视角 ,重新审视、认识和理解孔儒之学的理论实质或同一性问题。在澄清了这一理解的新思路之后 ,作者进一步将其用于《论语》的阅读 ,以彰显这一思路极富启迪性意义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重建儒学,是当代学术界传达出的一个新的声音,而这种重建首先遇到的便是其与多元文化如何相处的问题。本文以宋初佛儒关系之交涉为题,考察了其时二教争端的历史事实,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历史上儒家呈显出的排他与偏狭的倾向,及同时出现的儒家温和改革的主张,以便更好地接受历史的经验,使儒学能以积极与更有意义的方式参予当代社会与文化的各种对话。  相似文献   

18.
儒学的整体主义思路由来已久,至现代新儒学而达其高峰。通过对传统儒学整体观的阐发及有意识地汲取西方古典哲学的本体论思想,新儒学建立了一套能够融合现代意识的新的整体主义论说构架。本文认真地探索了这种整体论话语建立的逻辑基础,并指出其向实践层面上演绎可能导致的一些偏差,尤其在全球多元对话的今天已经面临的严重危机。因此而以为儒学发展的下一思路应当是从对整体主义/本体论的舍弃入手,并借此而从新儒学中步出,趋向一更富包容性与广泛现实品格的当代后儒学。  相似文献   

19.
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利玛窦《天主实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首先要求传教士本人实现文化转换,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依据中国的现实状况制定了以文化调和为主向,"合儒辟佛"的传教策略,其具体体现则是《天主实义》.在《天主实义》中利玛窦把天主教学说以儒生可以接受的形式重新包装,对基督教信仰做出一种调和的解释.证明古儒典籍之上帝即基督教之天主.利玛窦采纳的是一种相当宽容且带有弹性的文化视野,他自愿且顺利地完成了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但利玛窦实际宣教的成功不能证明他在《天主实义》中提出的以儒证耶、以耶释儒的观点就是准确无误的."天主即经言上帝"之说在学理上仔细分析是不太可靠的,其结果乃是汉语基督教之"伦理化"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儒、道、佛三家学说在对待现实人生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但都追求一种超越世俗、超越物累、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孔子的"四毋"说、庄子的"三无"说和佛家的"破二执"说,都是为了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精神境界.三家学说中的自我超越哲学,对净化人们的心灵,消除人的私欲心,是很有警世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