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加数学(Additional Mathematics)是香港地区的特色数学课程之一,是在高中开设的需修读两年(中四与中五)的选修课程,主要面向在兴趣与能力上均达到一定水平,并将会在中六、中七年级①修读理科或纯粹数学课程的学生,修读本课程的学生需要同时修读《中学课程纲要:数学科(中一至中五)》(1999年)规定的必修课程.为了顺应必修数学课程发展的要求,降低在中四、中五(相当于高一、高--)阶段开设的附加数学课程难度,并减低本课程与中六、中七数学课程重叠的影响,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修订原有附加数学课程纲要(1992年)的基础上,于2001年正式颁布《附加数学课程指引(中四至中五)》,并已于2002年9月起在中四年级开始实施,至今将近实施了两轮,在香港获得了较好的声誉,本文旨在对香港新附加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与主要特征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香港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是 1985年制定的。从 1995年起 ,香港有关部门调整了课程发展议会中学数学科目委员会 ,对中一至中五数学课程进行全面的检讨 ,对原来的大纲进行较大幅度的修订 ,于 1999年底正式出版了《中学课程纲要 :数学科》 (以下简称“新纲要”)。香港教育署建议全港中学 2 0 0 1年起从中一年级开始实施这一纲要。与上一次大纲相比 ,新纲要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在基本理念和实际举措上都颇具新意 ,反映了香港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  一、体现目标为本的思想 ,提高学习的效益这次大纲的修订 ,体现了目标为本的课程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香港无论是中文中学或是英文中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香港的中学是五年制)都要开设中国语文课。香港的中国语文课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口语训练。在他们的《中国语文科暂定课程纲要》关于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中指出:“训练学生运用语体文表达思想感情,使在日常生活上应用的讲述和写作上能有条理,不犯语法上的错误。”由此可见,《纲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讲述的能力,也就是口头表达能力,甚至把它列在写作之前。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现行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社会学习领域》(以下简称《06课纲》),由七个部分构成,第一至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分段能力指标、分段能力指标与十大基本能力之关系,前四个部分在上一篇文章中已作概要介绍。第五至第七部分为七至九年级基本内容、实施要点、附录。本文重点介绍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使我们对《06课纲》有一个更加完整清晰的了解,为实施公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开设以来,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纲要》的内容,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主要内容,与其他理论课程教学相比较,《纲要》的教学效果与所要达到的教学实效性的要求还需要不断地改进.  相似文献   

6.
1986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议(科威特)列出的(五个)专题中有《学校数学课程和内容》;1988年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布达佩斯)列有《2000年课程展望》专题;1989年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NCTM)给出《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英、日、德、法、苏等国先后作出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或改革计划;1991年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有关数学课程论的研究课题》列出六个方面27个专题。综上可知,数学课程论将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愿对此提出一些探讨纲目,以便为早日建成我国数学课程论体系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香港中学语文课,于一九七四年开始,从中四(即高中一年级)起实行“语文”和文学”分科教学。之后,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分别拟定了香港《中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和《中学中国文学科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了语文和文学各自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香港《现代生物学》(1985年中学会考版)教材的优点很多,现评述如下。一、“一纲多本”有利发挥各家的特长。这一教材是根据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于1982年颁布的生物科课程纲要,由香港生物学教学研究会编写的。由于在内容上与香港考试局颁发的会考纲要联系较为紧密,所以算为《中学会考版》。这一教材在香港的中文中学广为采用。据说在香港,除了这一教材外还有  相似文献   

9.
香港小学语文课程纲要(即教学大纲)的全称是《小学课程纲要中国语文科小一至小六课程纲要》.这份纲要是由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一九九○年编订,由香港教育署建议学校采用的.该纲要共有三部分:甲部为"课程",明确地规定了本学科教学要求;乙部为"教学建议",提供一系列教学方式和活动,使教师能按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要进行教学;丙部为"附录",属参考资料性质,包括小学各年级常用字表、检字举例、笔画名称及写法、习作批改符号等.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以下简称《标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在总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10年来的经验的基础上,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改稿,《标准》体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第二阶段,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三、与“地理历史科”相关的教育“衔接”问题—从高中阶段的课程选修到高考时的选择在本节中 ,我们将主要根据在 1 999年 8月举行的“第 31届学生生活研讨会”上发表的 2项调查结果(即关于各高级中学课程开设状况的调查报告和关于1 999年度广岛大学综合科学部入学新生的课程选修状况的调查报告 )和专事全国统一考试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的考试结果 ,具体地考察一下高中阶段学生们的课程选修及其参加高考时的情况。( 1 )高级中学里“地理历史科”课程的修读状况①“地理历史科”课程的开设状况我们在考察该课程的修读状况之前 ,必须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的12年中,一至五年级已开设自然课程,六至七年级又开设科学课程,那么为什么在自然科学领域还要继续在八至十二年级开设分科的化学课程?《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师在实施化学课程时的要求是什么?本文将对此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03年5月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4年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进行实验,2007年将扩大到全国。《数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有许多新的变化。本文将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教材选用、课程体例、课程评价等方面阐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意,以期对我们在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水文地质学》系列课程,是指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三门主干课程:《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和《专门水文地质学》。1995年以前,《水文地质学基础》74学时,第五学期开设;《地下水动力学》100学时,第六学期开设;《专门水文地质学》,80学时,第七学期开设。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上海市初一(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是根据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试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经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由吴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现行的香港中一《青少年和社会》教材是根据香港课程发展议会1997年颁布的《社会教育科课程纲要》编写的,由丁再成、杜植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教[2001]17号)(以下简称"纲要"),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结构中提出: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等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高中以分科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特别强调"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的内容。从吉林省的情况看,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17.
香港的《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鲜明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理念,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课程规划的设计强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围绕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的选择强调照顾到学生不同的音乐背景及专长;教学策略的运用强调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灵活采用教学方式;课程评估的实施强调包容、照顾和鼓励不同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标准》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我国数学教育的特点,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提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并由此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社会教学大纲(初审稿)》。这个教学大纲是依据1986年12月国家教委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小学教学计划中都规定开设社会课,安排在三、四、五年级(五年制)、或四、五、六年级(六年制),每周各2课时,共计204课时。在义务教育小学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正式公布实施以后,小学不再开设历史课和地理课。  相似文献   

20.
潘惠英 《甘肃教育》2004,(12):48-4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路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这为学校教改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我校据此于2001年开设了陶艺课程(四——六年级),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鉴赏力,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生活能力。我有幸成为这一课题组的成员,在课题研究和实施中,我真切感受到在小学开设陶艺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在动手实践中能使学生的生活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