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张爱玲作为一名作家,在文学史上算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其女性形象塑造独具特色。对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中所包含的意识情感、价值追求和生成原因等等,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大多有着相似的表现方式,在描写男女情爱以及所产生的情感冲突中描绘女性形象,表达女性意识。在封建宗法文化背景下,女性作为他姓,一直是作为外在、附属、异姓而存在的,她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  相似文献   

3.
《霸王别姬》是张爱玲较早时期的一篇小说,作品中以巧妙的叙事角度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虞姬形象,呈现出与历史叙事文本及男性作家笔下不同的女性内省意识。本文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试图揭示出张爱玲笔下虞姬形象所独具的性别身份和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葛艳奇 《现代语文》2009,(10):81-83
张爱玲的《怨女》与《金锁记》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在形象塑造、角色配置、人物问相互关系、叙事结构和整体风格方面又都明显不同。本文力图在透视人性弱点,思索女性命运的同时阐释张爱玲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怨女》与《金锁记》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在形象塑造、角色配置、人物间相互关系、叙事结构和整体风格方面又都明显不同。本文力图在透视人性弱点,思索女性命运的同时阐释张爱玲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女性写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她站在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进行自审,对女性心理痼疾、女性心狱、女性原罪意识的揭示,在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她从两性、婚姻的角度切入,塑造了一批"女结婚员"的形象。透过"女结婚员"的生存状态的分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张爱玲的女性写作,从而进一步突显张爱玲女性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以一种非常态的审美观和以平常的意象,颠覆了传统,还原了现实男女、情感的世俗本色,相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变态扭曲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从张爱玲的这种写作立场出发,展示她的作品中女性世界的艰难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在她的传奇中以不同于时代的流行话语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她站在女性生存第一要务的角度,对女性生存境遇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她又解构传统女神神话,对其进行生命本真形态还原,肯定女性情欲的合理性。她虽直言女性情欲,但又能于生存苍凉的大背景中让人感觉出身体美学浪漫叙事的余味与情蕴,使爱显得真实而富于质感。在虚无的底色中,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又流露出对生命背后"惘惘的威胁"的敬畏,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情绪。这些都使她的女性观带有强烈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程燕 《华章》2011,(16)
张爱玲在她的经典中篇小说<白玫瑰与红玫瑰>中,用她特有的笔触塑造了两类不同的女性形象,并用玫瑰的不同色彩对其特征差异作了隐喻叙写,本文从三个角度对白玫瑰孟烟鹂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也特别关注这两部作品。夏志清在文学史上给张爱玲定位时,曾将《金锁记》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在二十三年的沉淀之后,又重新提笔将《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可见她对《金锁记》恋恋不舍的珍惜。  相似文献   

11.
论张爱玲的“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是张爱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对“俗”寓意的理解 ,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张爱玲创作的评价及其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定位。不能否认张爱玲身上的“俗”与其潜意识中的家族自恋情结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她的“俗”,是日伪政府殖民统治时期的一种生存选择。张爱玲并不是个为“俗”而“俗”的作家 ,在“庸人俗事”的叙事中 ,她寄寓着凌厉的文化批判精神与苍凉的乱世人生体悟。看不到“俗”的这一层意义 ,是没有读懂张爱玲。在“俗”的叙事模式中 ,张爱玲追求一种与喜剧相对衬的悲剧效果 ,通过审丑的方式去审美 ,以此形成一种参差对照的“苍凉”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2.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通过白流苏的形象揭示了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潮感染的亦新亦旧的女子,在勇敢地冲出夫家之门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现实的逼迫使她不得不竭尽全力,重返传统女性的终极理想——婚姻;通过范柳原这个形象,揭示了所谓西方现代明的实质:在温情与真爱的外表下,掩盖的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在对一场“倾城之恋”的故事的叙写中,张爱玲完成了对男女主人公的婚恋心理所占据的化背景——中国传统化和西方现代明,而尤其是西方现代明的审视和批判。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为现代女性文化学掀开了一个妇女性内囿的阴暗心狱,提示出千百年来文化积淀形成的女奴依附心理痼疾是影响女性自身解放的思想重压和禁锢,作家理性审视女性自身,揭露与批判毫不留情,具有性别批判的深化作用,把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进化和发展拓向更深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雷水莲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4):22-23,31
上海沦陷区女性作家张爱玲,由于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环境及其个人独到的女性经验的影响。在主观上她渲染性别意识,以一个边缘者的姿态进行女性经验的书写,以素朴的人生描绘来彰显她的清醒的成熟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文本具体表现为对传统“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否定.以示必须走出女性神话。  相似文献   

15.
文体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传奇》是张爱玲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其文体风格可以概括为:新奇华丽与苍凉素朴并行。讲述与呈现——作者对小说写实品质的追求(客观的作者);俯视与反讽——小说中作者对人物和读者的距离控制(主观的作者);“情绪”——作者内心的不自觉宣泄(主观中之自我)。张爱玲的小说文体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一个辉煌的传奇人物。她的出身、生活和婚姻都具有传奇色彩,从而构成了她传奇的人生。她为写作而生为写作而死的执着,家族写作与强烈的自我体验,创造了她的写作传奇。  相似文献   

17.
意象创造是张爱玲小说中惯用的艺术手法,花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审美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用花来衬托女主角生存的环境,花成为女主角命运的象征符号。张爱玲的小说把花与女子命运相联系,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阐释花与女子命运的关系,花的意象有了更加广阔的所指和更深层次的拓展,张爱玲创作的花意象是对古代花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可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作者在作品中对四类父亲形象进行了肆意的嘲讽与异化,揭露他们性格当中的阴暗面,进而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这是与作者痛苦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我国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一位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特殊条件下,她奇迹般地成为上海沦陷区新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并于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海内外形成新的“张爱玲热”。她的作品对人性中的虚荣、自私、嫉妒、情欲、金钱欲等都有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从王安忆所提到的“世俗的张爱玲”这一说法出发,指出张爱玲的世俗只是一个外壳,而内里却是浓重的虚无。现实生活中的张爱玲早已完成自我虚无化,她的一生都处在虚无之中,而在她的小说和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世俗,实际上是一种“自欺”现象。因此,对于生活在虚无之中的张爱玲来说,是不可用世俗来修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