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要短,短了,才能发得多、发得快,及时地、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新鲜事实。请看《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篇短新闻: 莫斯科出现手纸荒[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一月三十一日电]莫斯科居民又碰到另一种短缺:没有一处地方可找到厕纸。一名恼怒的莫斯科人星期二说:“我们就是到处找不到。店主人只说出现短缺”。存有厕纸的廖廖可数商店,挤满人群。有人说:“有人暂时裁用纸台布或纸尿片充厕纸,但这些东西同时也用完了”。一年多来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裁用苏联《真理报》。这位记者仅用百来字的短文,就报道了苏联的物资短缺这样一  相似文献   

2.
《苏联采取措施取消领导人特权》(见1988年11月25日新华社新闻稿)和《墨新总统同普通人对话》(见1988年12月7日新华社新闻稿)这两则国际新闻给人启示、促人深思。这两条新闻向国内传递了很有借鉴意义的信息。如《苏联采取措施取消领导人特权》一稿,以具体的新闻事实:塔吉克一家专供领导人及其家属使用的医院已改作残废军人内科医院;150个部门的专用别墅、医院和招待所向社会开放,莫斯科一家专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特需食品的商店也因此而关闭……等等,告诉读者改革中如今苏联各级领导人已开始不享受政府给予他们的特权。对比之下,我们国内热衷于以权谋私的那些干部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苏联“思想”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的《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批判性分析)》。该书由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外国新闻和文学史教研室集体编写。主编是该系系主任、语文学博士、教授扎苏尔斯基。该书是1976年出版的《资产阶级社会中的新闻》和1977年出版的《为垄断组织服务》两书的续篇。  相似文献   

4.
1988年12月1日至3日,我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应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的邀请飞抵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因为这次访问是在中苏关系经历了长期的疏远和对抗之后,是1957年以来中国外长第一次正式访问苏联,所以格外引人注目。世界舆论普遍关注中国外长的莫斯科之行。不少国家的舆论机构和政界人士纷纷发表文章和谈话,欢迎中苏两国的改善关系,指出会谈具有重大意义。苏联新闻机构是怎样对待中苏关系史上这件大事的呢?从新闻报道看,苏联对这次访问是重视的,各种新闻机构作了比较及时、充分的报道。在报道中不刻意渲染,不造宣传声势,冷静而审慎。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成才》为我们提供了新闻业务学习的教材,说老实话,军报的《新闻与成才》及新闻函授办到我们心坎上了,我们去年开始征订,现在做到每位编辑一份。作为唯—一家中央级军事新闻业务杂志,我们感到在有些方面亟待加强。我们军区一级报纸,同志们喜欢看什么,需要报道什么,这个新闻导向的提示,主要是着军报和《新闻与成才》n因此《新闻与成才》有必要增加一些栏目,介绍有关新闻报道经验和体会,介绍记者采访的经历,特别是重大事件的采写体会。增加《记者回忆录》栏目,刊登我们熟悉的名记者的文章,要减少某某领导重视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6.
据《金融日报》报道:俄罗斯首富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买下了莫斯科的旗舰报纸《莫斯科新闻》,并且挑选了专门批评普京的大记者做主编。分析家认为,这是霍氏对普京的最新回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莫斯科国际书籍展销会于1983年9月6日—12日举行。现将书展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莫斯科国际书籍展销会由苏联国家出版委员会、全苏著作版权经理处和苏联《国际图书》贸易公司共同举办,书展于1977年开始兴办,每两年一次,今年是第四届。此届盛况空前,参加书展的有90个国家的2600个出版发行单位,16个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8.
陶冶 《今传媒》2006,(7):31
说到俄罗斯,中国老一代和新一代的人都不陌生。无论是当年的苏联老大哥,还是后来的“反修防修”,再后来的苏联解体,俄罗斯重出江湖,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现在,如果走进任何一家歌厅,唱到高潮之处常常传出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歌声:《喀秋莎》、《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至今还使得人们想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阿莹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俄罗斯日记》,图文并茂,又把我们带到了异国他乡。作者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不回避历史,不讳言现在,以日记体裁的游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作者深厚…  相似文献   

9.
对于搞新闻的人来说,最难对付的采访对象是那些风云人物,但是,有些风云人物专访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内容逗起我们的兴趣,而巧问妙答交相衍进的过程,更可让我们窥见采访者的用心、诀窍和才华。今年5月1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了意大利共产党领导机构成员、意共机关报《团结报》总编辑基亚罗蒙特、副总编辑福阿和该报驻莫斯科记者基耶萨的采访,并回答了他们早些时候送来的书面问题。采访记约合中文2400多字(《参考消息》6月3日曾摘要发表),涉及苏联的改革设想、苏联人民对改革的态度、戈尔巴乔夫个人的爱好和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新闻媒介普遍处于财政团窘的状况,多数报印数大幅度下降。同上一年相比,1992年《真理报》订户下降61%,《消息报》下降23%,《红星报》下降40%,《莫斯科新闻》下降74%,仅有33.68万订户,《文学报》下降74%,《劳动报》下降33%,《苏维埃俄罗斯报》下降41%,《共  相似文献   

11.
岁末之际,驻外分社记者发出不少年终稿,回顾驻在国内政、外交、经济等领域一年里的成就与问题。驻莫斯科分社记者盛世良独辟蹊径,走出办公室,在莫斯科街头采访苏联群众,写出了一篇骨肉饱满、情景兼备的通讯:《反思、探索、革新》,副题是“苏联人对1988年的回顾”(见1989年1月2日人民日报),读后使人对苏联一年里改革的状况有了真切的了解,反映了苏联公众对改革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文有仁,宋立芳有悠久历史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在苏联解体之后,为适应俄罗斯的政局变化,在教学内容和组织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我们前不久访俄时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主任雅·尼·扎苏尔斯基对我们说的。苏联十月革命以后十分重视新闻教育。早在...  相似文献   

13.
10月6日,铜川市开发行会。会前,市委副书记常浩智来看望我们。听说我们带的有《新闻知识》,当下就要了两期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会议开始后,有关部门的领导相继介绍了他们发行党报党刊的经验。到常书记讲话时,他先肯定了这些经验,然后举起手里的《新闻知识》说:“陕西日报社还办了个杂志,叫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今年,矿党委宣传部为我们基层报道组订了一本《新闻与写作》,等刊物发到手里,我们几个通讯员争相传看,一致认为《新闻与写作》办得很有特色。特色有三: 一、内容充实。除了详细具体地介绍新闻写作技巧、知识外,还设有“视听之友”“美学漫谈”“知识与趣味”“大众传播媒介简介”等栏目。贵刊把新闻与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重视运用编者按语,并躬自为新闻传播媒介配写按语的事迹在新闻出版界久负盛名,为我国新闻评论史增添了宝贵一页。不妨示例一二。苏联塔斯社中国分社社长罗果夫于1943年8月8日在莫斯科出版的《战争与工人阶级》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对于中国政府之批评》的论文。全文三干余字,内容主要针对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以及不断掀起反共浪潮的反动政策进行评析和批评。文中着重论述了“投降派与失败主义者在国民党中占据重要职位,他们以他们的  相似文献   

16.
1950年1月19日,毛泽东出访苏联时,在下榻的莫斯科姐妹河斯大林的第二别墅,用胡乔木的名义,写了一篇驳斥艾奇逊造谣的新闻,新闻的导语是: 新华社北京二十日电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本日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驳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无耻造谣。  相似文献   

17.
苏联《新闻记者》杂志在最近一期上刊登了米哈依尔·奈纳谢夫的文章,披露了苏联党政领导干部对报纸施加压力、反对报纸批评的内情。现年五十六岁的奈纳谢夫原任苏联主要报纸之一——《苏维埃俄罗斯报》的总编辑。该报是苏联俄罗斯共和国的党委、政府及最高苏维埃的机关报。去年因追究莫斯科建筑部门行政领导的责任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被人们称为是一份“说话的报纸”。奈纳谢夫以莫斯科发生的事例说明了党政领导是如何施加压力的。在记者掌握了建筑部门令人难  相似文献   

18.
作者来信     
《新闻业务》编辑部: 刊登在《新闻业务》第六期上的我的那篇《学点自然科学》一文,有一句提到“最深的海渊,苏联潜水艇已经直达它的底部了”,实际上苏联目前只是完成了设计,还没有造出能到达海渊底部的潜水艇。承新华社国际部文有仁同志来信指出,特函更正。  相似文献   

19.
杨松,又名吴绍镒,1907年出生,是延安《解放日报》的第一任总编辑。他一生为了党的事业殚精竭虑,积劳成疾,年仅35岁便英年早逝。他是抗战时期我党新闻战线一面光芒四射的旗帜。 杨松早年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在苏联海参威和莫斯科编辑工人杂志。归国后,他先就职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的艰难跋涉——俄罗斯部分传媒机构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于1999 年3 月至6 月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进行了为期3 个月的高访。在此期间,他走访了包括《莫斯科真理报》、《消息报》、《言论报》等在内的新闻媒体,获得了许多新鲜生动的一手材料,并写下这篇访谈录。编者以为,这篇文字对于读者认识和了解俄罗斯现行新闻制度、新闻管理模式和机构运行情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