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有许多是不同的,辨识这些不同,掌握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对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以及理解全文的意思,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阅读文言文必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可能补语就是这种语义范畴的一种表现方式。可能补语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彼此之间的差别。文章尝试对现代汉语河北方言可能补语句式的问句形式、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进行较全面的考察,通过河北方言内部的对比,找出河北方言内部可能补语句式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同时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找出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可能补语句式在河北方言内部一致性强差异性小;与普通话比较,可能补语在河北方言里呈现出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3.
吴凯  易芸 《语文天地》2012,(5):27-28
文言句式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式而言的,也就是说凡是和现代汉语语序不一样的句式都可称之为倒装句。笔者在讲解文言倒装句时发现学生在接受这一文言知识点时比较吃力,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学习时割裂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片面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常把主语和谓语属于主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主动句,而把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通常是用一个特殊的、表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来表示,一般容易掌握。而在古汉语中,表示被动的句式种类很多,不细心琢磨很容易弄错。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几种被动句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汉外(汉英)对比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经说过“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种事物比较后才能显示出来.比如人类的特点——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使用语言等等,都是和别的动物比较才认出来的.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词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吕先生的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对比的方法是研究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中学语文、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等教材中文言词注音的情况。探讨了文言词的读音规范问题。目的在于说明汉语规范化不应偏废古代汉语规范化。要注意研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沟通。这无论对于推广普通话还是促进汉语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福熙先生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化研究、词书研究与编纂、古籍整理等方面。所著《古代汉语》教材能沟通古今汉语体系,从汉语发展史的视角,揭示古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文言语词工具书介绍》从我国种类繁多、编排方法和解释对象复杂的工具书中揀择出最重要的十八种,理类发凡,品评得失,涉及词书七十余种,是一部研究古代词书及词书学史的专著;《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发现了几组残卷连读的事实,进行缀合校注,并比较各种版本,揭示写本的文献价值,体现了敏锐的学术眼光;主持编写的《汉语成语词典》,站位前沿,创设规范,在成语词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论述"以动用法"的两种内涵、阐释反切注音与格律诗构成规律、指出"见V"句中"见"有施加义、纠正古人姓氏混淆的情况,皆有的放矢,拨乱反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在前后两任主编吕叔湘先生和丁声树先生的主持下.从1956年启动、1958年开始编写.历时22年,于1978年问世的。这是我国第一部用普通话释义、举例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现代汉语词典》完全是一件开创性的工作。在这部辞典的编写过程中,吕先生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编写的那段日子里.吕先生几乎每天都在词典编辑室工作.午饭就是自带的馒头、咸菜加开水.晚上还在自己家里加班直至深夜。编写工作采取流水作业法.层层把关。  相似文献   

9.
王卉 《现代语文》2007,(5):16-16
汉语普通话的入声早在十四世纪就已经消失了,但是,以前属于入声调的字,有一部分还保留在今天的汉语中,因此,不论学习普通话,研究古代汉语,还是研究古代文学,弄清楚哪些是入声字哪些不是入声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汉语詈骂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言语行为,语言表现形式上呈现鲜明特点。汉语詈骂话语在句类选择上体现为使用大量感叹句;在句式选择上体现为四种句式:你/你们+这(个/些)+詈骂词、"的"字短语、独词句、"是"字判断句;在词汇选择上体现为"这"、"你"强指示词的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成语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性,以它为出发点,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成语来学习古代汉语文言词义,还可以探讨汉语词义的变化与发展。文言文的学习虽然对初学者有些难度,但假如我们尝试着通过经常使用的成语来学习和记忆,就会简单很多了。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借字句"是较容易产生歧义,目前学界研究较少。排出"借字句"的歧义,只能通过两种手段:一是表示清楚方向;二是描述清楚所借事物的领属关系。汉语可以通过介词、特殊句式和对"借"字句中的"的"的分类排除歧义。  相似文献   

13.
趣说汉语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表现力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汉语中的一些表达习惯奇特、巧妙而有趣。一、表义神奇的两面词语一个词语可以同时表示相对的两种意思,这在汉语中为数不少。例如"人家":①表示别人。如:这事人家怎么做我管不了,我们必须这么做。②表示自己。如:我和你约好一点钟见,可人家等到两点钟,你才来!二、不合常理的搭配  相似文献   

14.
谈现代汉语的双宾语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层次分析、句式变换、古代汉语语法及现代汉语方言语法等三个方面详细考察了现代汉语的双宾语句式,指出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只能是含有“给予”义和“称说”义的动词,而有“获取”义的动词是不能带双宾语的。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汉语是文言文与白话文两种语言通行,文言文处于主体地位,白话则越来越成熟,在文言与白话之间则有很多中间形态比如半文半白、浅近文言文,即“近代汉语”。语言是思想的深层基础,文言文特别适合表达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国语”表达现代思想则准确而有效,清末民初汉语“二言”现象是近代思想文化活跃的表象也是原因。在思想的层面上,近代汉语及其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思想文化在宋之后的状况和发展变化。汉语在清末民初时期越来越趋向以白话为主以文言为辅的局面,并最终发生转型即从古代汉语转型为现代汉语。清末民初汉语在构成上非常复杂,白话与文言共生,既矛盾冲突又和谐互补,表面上“混乱”,其实是多元、包容、张力、丰富、复杂、生机以及多种可能性的表现,“混乱”其实是这一时期社会上思想文化活跃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学具有强制性,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在大部分学生无较好的汉语口语的基础上培养其语言能力,并灌输优秀的传统华族文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其人文素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注重成语教学。其师资培养课程中有关古代汉语知识的教学,未设置"古代汉语"而专门设置了"文言语法"。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华文师资培养中的"文言语法"课程应注重古今语法对比以增强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利用文言语法知识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并培养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大冶话里,“倒”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它与普通话的多种词汇、语法成分相对应。请看下面几组句子: a.你[n(?)~(53)]要个那[la~(35)]本书我找倒了(你要的那本书我找到了) 他[K′e~(21)]那腰把人家打倒(他的腰被别人打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简称《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一栏的条目下有一栏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习惯称作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笔者查阅了近几年江苏省的《考试说明》,此条目下一般都写着:"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笔者认为考纲对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两处不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偏误"一词,在综述藏族汉语教师普通话研究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30名西藏日喀则中小学藏族汉语教师的普通话录音偏误,希望对该地区汉语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和教学政策的制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讲到古文作品中的文言虚词,普遍认为其主要表示语法作用,甚至有人主张"虚词是完全表示语法作用的"。如果不是简单化地采用"以洋律中"的姿态,综合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汉语(尤其是文言)虚词并非语句构造之必需,而是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在古文作品当中,虚词的调用更多的是作者行文表达的需要。所以,在古代汉语课程及古文阅读与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文言虚词的辞章价值予以充分的关注,通过虚词去把握文本行文的语气与脉络,是古代汉语虚词教学的重要着眼点,同时也是古文阅读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