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叶华 《新闻世界》2010,(8):103-104
报料应对不力是电视民生新闻逐渐走向式微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从电视民生新闻报料特点和应对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应对新闻报料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3.
民生一直是国家、社会、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栏目主要报道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了当前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需求,深入探析了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之路,并对电视民生新闻文化多元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促进栏目品牌的升级与转型,为我国在新媒介视角下探寻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发展之路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视民生新闻:在故事化的叙述中坚守新闻的真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广泛运用在电视民生新闻中,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拉近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使民生新闻特有的亲民效果得到延伸。随着这种叙述方式的广泛应用,电视民生新闻中出现了一些因故事化而导致新闻失真的种种现象。本文试澄清电视民生新闻中故事化叙述方式的界定,并分析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在电视民生新闻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中坚守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淼 《视听纵横》2005,(4):21-23
这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遍地开花的民生新闻栏目造就了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成为中国电视界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然而,在这热闹背后也隐藏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值得我们电视新闻工作去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电视新闻飞速发展,在各类的新闻报道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此之中,电视民生新闻也随之发展起来.电视民生新闻作为反映民生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的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电视民生新闻的记者也因此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好坏,所以,想要电视民生新闻能够更好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就必须要提高电视民生记者的素质.本文将电视民生记者分为三类,分别叙述电视民生新闻摄像记者,电视民生新闻出镜记者和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张宝坤 《报刊之友》2014,(2):109-110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的最高原则,它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要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流。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本文将对新闻采访的客观性进行分析,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加强新闻采访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观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平民百姓。但是随着民生新闻的日趋发展,地方台播出的民生新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民生新闻作为百姓与政府的话语平台,地方台如何去搭建好这个平台,真正实现为民说话,成为地方电视台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成为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新闻类型之一,为了更加贴近百姓们的生活,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方式和策划角度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大部分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主要是将普通老百姓当做新闻事件的主体,将话语权交给人民群众,以平民视角看待某个新闻事件,极大体现了"民本取向"的主体思想,因而民生新闻引起了百姓的关注和共鸣,提高了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本文结合当下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探讨如何以"民本取向"的主体思想为前提进行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策划,以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多种媒介形式让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短视频成为当下大众最喜欢的传播形式之一,在这一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受众数量不断减少,面对受众获取信息形式的变化,需要充分思考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将其与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良好发展。本文讲解了当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短视频给电视民生新闻所带来的的影响,并对电视民生新闻借势短视频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试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电视新闻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么,什么是电视民生新闻呢?正如“新闻”定义的众说纷纭一样,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公认的权威定义。但是,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要素,还是形成了其基本的共识,比如电视民生新闻叙述的角度、叙述的方式,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内容等。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着手,并结合电视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平民的视角,平易的叙述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是以传者为中心的。长久以来,媒体的镜头大都存在两种倾向:—是“仰视”,节目“官气”太重,给人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逐步成为现如今比较受欢迎的新闻形态,然而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和难处。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说明民生新闻要和深度报道良好融合,朝着公共新闻方向发展,合理使用新媒体传播工具,汲取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实质内容,并留意民生新闻的采写及编排方式等,进而找到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不能说没有问题和缺憾。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何在?民生视角的价值何在?不搞清楚这些问题,所谓民生新闻的改革都可能是无的放矢,更遑论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预测。有鉴于此,本文从对民生新闻的两套认知话语体系考辨入手,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带给新闻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9,(10):55-56
电视民生新闻从2002年开始兴起,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的主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是电视新闻理念和节目形态的一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电视民生新闻自身的局限性与不足日益明显。一些民生新闻远离重大时政报道。回避主流话题和主导舆论,止于表层地堆砌日常琐事: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样态失范.流于随意.叙事风格低俗化。这些势必有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王青  张务纯 《新闻传播》2007,(11):64-65
时下全国不少地方台都在兴办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国庭 《今传媒》2010,(12):85+100
电视民生新闻比起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在关注民众上更进一步,在和谐社会进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成为群众喜爱、电视策划人得意、电视台经济和社会效益颇丰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种种误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中,在各大电视台中,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报道形式之一。在此基础上,民生新闻的发展对于中国电视传播行业而言起着促进性的作用。本文针对县级广播电视台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金璐 《新闻爱好者》2010,(11):171-172
从本世纪初到现在,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已经红红火火地走过了八个年头。打开电视,几乎各个频道都有民生新闻的身影。可以说,电视民生新闻无处不在,虽然它不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热度也有所衰减.但是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环境的不断变化,电视民生新闻也需要总结经验,走上开拓创新和深度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中,在各大电视台中,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报道形式之一.在此基础上,民生新闻的发展对于中国电视传播行业而言起着促进性的作用.本文针对县级广播电视台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电视台作为重要传媒平台之一,在面对多元化的媒体发展趋势下,挑战与日俱增,要不断地摄制贴近民生、创新性的节目,使一度火热的电视民生新闻成为人民最关注的栏目。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以充分体现民生的态度与情怀?本文通过阐述民生的概念和民生新闻的发展背景,展开了基层电视台做好民生新闻工作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