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在2006年11月16日正式辞职,《南方周末》于11月23日在其第九版发表了独家专访黄健翔的文章《狷狂黄健翔》,引起媒体界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大网站有关黄健翔的消息连续几天充斥页面,报纸对其报道也蜂拥而至,网友的评论更是如雪片般漫天飞舞。一时间,“黄健翔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张口必谈的话题。很快,黄健翔和其好友董路分别在其博客中发表声明说“《狷狂黄健翔》的报道不够中性客观,带有记者的个人主观色彩”。7天后的11月30日,新浪网转载了《南方网》的《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孔令彬 《新闻窗》2007,(2):99-100
在某网站评选的“2006年网络明星”中,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黄健翔在列。黄本是央视体育频道的足球解说员,2006年11月16日,黄从央视辞职。如果没有网络,如果没有博客,相信黄将和其他从央视辞职的主持人一样,要么跳槽,要么过另一种平静的生活。但一切因为网络而改变,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黄健翔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再早一年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与黄健翔借助网络成名之前已有的名声不同,她崛起于市井之间,但同样借助于网络的力量而迅速走红。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16号黄健翔从中央电视台辞职,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各种对于黄健翔离职原因的猜测经历了无数个版本,至今仍在翻新。用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法来研究黄健翔事件,我们发现世界杯结束后,有关黄健翔行踪和传闻的报道比他从业的前十年的总和还要多,其中大多数消息不是出现在体育版上,而是在媒体的娱乐版上。无论是曾经被媒体热炒的和某超女的八卦新闻,还是要和前妻对簿公堂,无论是被评为八竿子打不着的时尚人物,还是现身德云社"不说足球说相声",似乎黄健翔一直就没消停过。我们发现,黄健翔在正式辞职离开央视之前的几个月里,走过了一条危险的"娱乐化"之路。我们不禁要问,当今的主持人到底离"娱乐圈"有多远?  相似文献   

4.
张婧 《声屏世界》2006,(11):13-14
这次世界杯对中国观众而言,最关注的应该不是谁最终夺得了冠军,而是一个足球解说员和他创造的一个能够称得上“门”级别的事件。意大利队在与澳大利亚比赛的最后时刻获得点球,央视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因为富有激情的解说引起了争议。“黄健翔”三个字意外地“跻身”世界杯热门词汇之列,成为各报刊、网站整版报道的对象,引发了6月末最热的娱乐事件或者社会事件。各媒体不仅详细报道了这一事件,并且还大肆进行了娱乐化的报道,共赴这场激情夏日里的“豪门盛宴”。随处可见诸如《黄健翔高呼“意大利万岁”的N个理由》《引发黄健翔解说门的N种猜想…  相似文献   

5.
李韧 《声屏世界》2006,(12):20-21
2006年的夏季注定是个充满激情的季节。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比赛是人们狂欢的一个绝佳理由,于是炎炎夏夜里媒体和足球同醉,激情和狂热共舞……而意大利队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艰难淘汰澳大利亚队晋级的消息除了让中国广大的意大利球迷们兴奋不已外,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比赛最后三分钟金刚怒吼式的解说,也迅速成了轰动全球的“热门体育新闻”。“解说门”事件争议的实质中国人总是有很强烈的逆反心态,对黄健翔的批评越重,喜欢黄健翔个性风格的人也就越多。上海卫视主持人周亮对黄健翔激情解说的评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说:“这是足球解…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组对刚刚辞职的央视原足球解说员黄健翔的采访报道。报道由通讯《狷狂黄健翔》、访谈《“一个人抵抗体制当然遭人讨厌”》以及记者手记《过度防卫与过度阐释》组成。出乎意料的是,黄健翔对这组报道极其不满,认为记者“为了自己的稿子的轰动效应,就把一篇未完成的采访发了”,并且痛骂记者“变态无耻”。当事记者则在自己博客及媒体报道中加以驳斥。正如《南京晨报》所言,事件“开始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在这个故事里,有  相似文献   

7.
央视女记者陆幽起诉黄健翔以及三家网站的消息一时间把个清平世界倒腾得锣鼓喧天。  相似文献   

8.
公元2006年11月16日,一个公众人物黄健翔从央视辞职,新闻界对他一顿疯炒。11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登特约撰稿人吴虹飞等撰写的一篇独家深度专访,引起黄的咒骂,作为公众人物的黄健翔,可悲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荣国 《新闻前哨》2006,(9):96-96
足球的世界杯,群雄逐鹿,热情奔放,的确是个看点。看点之外还有侃点,解说足球的黄健翔先生一不留神就被侃上了.  相似文献   

10.
名博发声     
《大观周刊》2010,(29):7-7
黄健翔:忍无可忍 7月19日傍晚7时10分,著名主持人黄健翔发微博称,自己欲参加周三举行的一场足球公益比赛,但央视有人打电话给梦舟球队负责人,希望不让他上场,后被负责人拒绝。  相似文献   

11.
刘凌汉 《青年记者》2006,(14):19-20
要健翔的“激情”解说引发了方方面面的争议。有指责、有赞成、有惋惜、有夸奖,就连体育解说员同行也意见不一。黄健翔的同事张斌认为,黄的解说是“失态”、“失声”、“失礼”、“失常”;黄健翔的同行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周亮却认为:“这是足球解说行业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次爆炸,是对传统和禁锢的一次击碎,请不要怀疑他的职业道德、更不必动摇他是行业标准!给我机会,我会成为第二个他!” “黄健翔解说失言”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12.
金珠 《视听界》2006,(4):109-109
德国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和澳大利亚之战中,央视解说员黄健翔用声嘶力竭的嚎叫,穿透了几乎所有中国熬夜看球的球迷家庭……他高呼“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意大利万岁”,表现失态。事后,这段解说引发了全球范围的争议。国外舆论马拉多纳:黄健翔没有任何错误,足球需要一种真情足球需要一种真情,它不应该受地域的局限。那位中国评论员(黄健翔)支持意大利队没有任何错误,那只是一种真实感情的流露。格罗索:黄健翔解说有些夸张格罗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实话,我觉得黄的解说有些夸张了。”路透社:热爱意大利引发危机他用充满激情…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在2006德国世界杯上制造了一起“解说门事件”。本文以“角色”为纲,采取一种跨学科的分析视野,对该事件加以批判性的审视。首先,分析黄健翔作为“新闻人”的角色;其次,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分析黄健翔作为“部落人”的角色;第三,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统合性地分析黄健翔作为“演员”(新闻人、部落人)的角色。通过跨学科的多视角分析,立体地展示了“解说门事件”的丰厚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大型直播体育节目《足球之夜》开创了一个范例 :从报道国内外足球赛场风云 ,延伸到透视足球的战术、技术要求 ;从比赛结果的胜负 ,发展到评论足球运动员的能力 ,教练员、裁判员的执教、执判水平以及足球俱乐部、足协管理体制的得失 ;从一个地区足球球势的涨落 ,观察足球背后的经济支撑和区域人文性格。许多人从熟悉《足球之夜》栏目开始 ,就与黄健翔这位主持人结下了不解的荧屏之缘。1999年初冬 ,在北京飘雪的天气里 ,我与黄健翔面对面坐在了一起。眼前的黄健翔 ,一如荧屏上儒雅、谦逊、平静、自如 ,给人以来自江南水乡之感。…  相似文献   

15.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加里·贝克尔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涵着趋利避害的效用最大化动机,都可以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加以研究,因此,黄健翔辞职事件也便有了经济学解读上的可能。根据媒体报道,黄健翔辞职源于一封S姓同事的匿名信,但在笔者看来它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据黄健翔本人透露,他每月的工资仅有3500元。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职位这种万人艳羡的稀缺资源,在职位市场上必定是高价格的,但为什么央视会把薪水定得如此之低?这主要是为了便于监管和控制。因为当薪水很低时,主持人不得不寻求“灰色收入”,这是这种人为…  相似文献   

16.
王晓明 《视听界》2006,(3):112-112
不好意思,这标题是借来的,黄健翔的书名《像男人那样去战斗》。黄健翔这哥们儿,我挺欣赏的。因为他是咱们南京的孩子,更因为他特立独行的解说“。球!进——啦——”仿佛春天里的一声炸雷,之后是绵绵的雨珠。这就是他的足球解说:随性,率真,孩子气,专业发烧级别。黄健翔刷新了中国足球解说的旧有格局,给原本照本宣科、字正腔圆、言不及义的沉闷解说,注入了青春和人文的力量。黄健翔的解说另类而叫好,不是因为人们偏好另类,而是他的另类解说拨动了球迷内心那根最敏感的弦,道出了球迷在某个情境最想喊出的话。除非自说自话,只要是人际传播,哪怕…  相似文献   

17.
对每位球迷来说,六月是一个与黄健翔同看欧洲杯的六月。而对黄健翔来说,新书《歪批足球》的出炉已把他累得够呛。他刚下飞机,脸色有些憔阵。在那个没有球赛的黄昏,我们聊得最多的还是足球。 出书挣这份钱不容易 记: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歪批足球》这本书的? 黄:没有专门的写作过程和写作动  相似文献   

1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7):13-13
“郝海东也算是10年联赛留下的最有价值的财产之一,今天他发挥了作用。 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如此评论中国足球队世界杯预选赛首场胜利,郝海东在比赛中攻进一一球。  相似文献   

19.
当黄健翔加盟凤凰卫视的消息在网上窜红时,我已坐在咖啡馆,点上一支烟,品着咖啡,耳边回想着莫扎特的小夜曲,一帮朋友围坐一起,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20.
王馨  杨明 《新闻前哨》2010,(3):34-35
“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不给澳大利亚队任何的机会。他们可以提早回家了!……”相信观看过2006年德国世界杯比赛的人,都对前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的这段“经典”解说词记忆犹新。“解说门”事件之所以引起热议.核心就在于黄健翔在其解说中“过多”地融人了个人主观色彩.失去了一名新闻评论员乃至一名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所处的“中立地位”和应该把握的客观性原则。所谓“过多”,并不是不能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融入主观性内容,而是应该把握一个恰如其分的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