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汤因比在历史学研究中引入价值观,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联系起来,形成其独特的历史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忧患与拯救是汤因比思想从历史哲学到历史神学演变的中心线索。“挑战与应战”的原理是汤因比解救西方文明困境的积极发挥。汤因比晚年超越了仅以西方文明为中心对西方文明的忧患,把忧患意识扩展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并采取整体性的文明比较的方法提出多元的解决途径。虽然他的神学视角遭到批评,但他为促进人类社会和谐的奉献精神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2.
汤因比的城市文明观并不是独立出现的,他是在参加大量英国外交事务之后,在多年希腊城邦制研究基础上,有选择地继承了斯宾格勒的文明形态史观,逐渐形成了其城市文明观。汤因比在其著作中描述了城市的起源、发展和不朽,并指出其核心力量是以宗教等为代表的文化因素。但在城市功能问题上,汤因比只看到了城市"灵妙化"的一面,忽视了其"物质化"功能,因此未能真正提出文化力量促进城市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阅读《汤因比的历史哲学》,了解到汤因比经常从哲学的视角思考宇宙人生和社会历史的诸多重大问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历史哲学思想,被视为现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一位主要代表。本文是根据这本书中比较感兴趣的汤因比对文明阐释的理解,分为三个部分,对他的文明进行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汤因比是20世纪英国史坛的史学大家。他的代表性著作《历史研究》共有12卷,历时40年完成,在历史学界影响颇大。在21世纪的今天,回顾汤因比对历史的思辨,他提出的“挑战与应战”理论依旧具有现实意义。汤因比反思了以往史观的不足,受休谟因果观的启发,吸取了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借用文学意象的巧妙阐发,提出了“挑战与应战”学说。这种崭新的认识模式,对西方流行已久的二元对立史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是打开人类文明起源的管钥。同时汤因比的史学理论也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如工业化思维的理论矛盾、对历史文献重要性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理解等。  相似文献   

5.
董小川教授:长期以来,西方文化就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作为西方文化史的博士研究生,如何认识西方文化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研究的基础。从1918年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提出文明更替的“文化形态论,”经1934年开始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继承和发挥了文化形态论,到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明确提出文明冲突论以后,西方文明的地位和命运、西方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对峙与碰撞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西方文化研究自然成为必要。[1]自五四运动开始,中国人就在研究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东西方…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上一章中指出,汤因比通过《历史研究》和《人类与大地母亲》两部著作所建立起的历史哲学,究其出发点和对内容阐述的侧重面而言是不尽一致的,但是作为一种历史哲学,在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同样,汤因比在这两部著作中,提出了相当多的历史观念,它们不乏独到新颖之处.因此,对其作一番比较分析,了解它们内在的联系,对于深入理解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思想,仍然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里,笔者拟对其中几个重要观念进行简约的比较分析,最后再对汤因比写作上述两部著作的动机稍事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汤因比打破了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以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在他看来,文明没有优劣之分,任何文明都具有价值上的等同性。文明在哲学上是同时代的,也是平行的,亦可比较,通过对文明成长兴衰规律的历史考察,从而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文明作为一个有机体,有着自身独特的生命周期,任何文明都将经历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发展阶段,这是文明自身演进历程中无法逾越的内在界限。其中,挑战—应战模式贯穿文明发展始终,是文明成长的内在动力。汤因比立足于文明内在性的发展视角,凸显了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现实关怀。其观点虽然过分夸大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带有文化决定论的思想倾向,但仍不失为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为当下深入理解文化自律与文化他律问题提供了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总体上对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学再作透视,指出它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归结为文明的历史,并对文明的起源、成长和归宿作出了独特的诠释。尽管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学存在着许多重大缺陷,但他对文明形态所作的一些具体探讨不乏合理之处,有的堪称精彩独特。  相似文献   

9.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1889—1975年),由于在史学领域内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西方学术界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同时,他又极为关注现代国际事务的发展变化,并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事务专家.二战中曾担任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事研究部主任,外交部研究司司长.汤因比一生著述颇丰.他的中国观,不仅只是他个人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一般看法,更因其在西方学术界的重大影响而更具代表性.因此,对他的中国观作一翻考察和探讨不仅很必要,也很有意义.纵览汤因比漫长的学术生涯,不难发现,在对中国的认识上,他一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  相似文献   

10.
1975年10月22日,被誉为当代西方最伟大的学者之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溘然去逝.他在世的86年中,勤耕不辍,死后留下了数十部著作.其中尤以多卷集巨著《历史研究》和洋洋60多万字的《人类与大地母亲》为世人所瞩目.在这两部著述中,汤因比以超凡的智慧,宏伟的气势尽情地描绘了人类6000年文明史的巨幅画卷,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历史哲学体系.赢得了举世的称誉,也为学术界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Reviews     
Book reviwed in this article
Lively journey but dead dogma
Life on Earth. D avid A ttenborough .
Critic of the Thirties
Literature in Society: Essays & Opinions, II. 1931–1978.
Nomothetic history:'to impose order on this chaos'
Arnold Toynbee: A selection from his works.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e . w . f . tomlin .
The cunning of corporatism
Class Conflict and the Industrial Relations Crisis. colin crouch .  相似文献   

12.
在对戏曲的认识上,王国维摆脱了正统观念的束缚,把戏曲当作“一代文学”、“纯文学”的代表来考察,从动作性、代言性的角度来阐述传统戏曲的美学特征,还戏曲文学应有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在宋元戏曲史的基础研究上,主要运用的是西方实证主义和传统的经学即乾嘉朴学的方法;相反吴梅则可以说是传统曲学体系的集大成者,较王国维研究,吴梅在对戏曲的认识上同样用文学进化论的思想来看待中国戏曲的发展,有一致性却更进一步,勾勒出中国戏曲历史的全貌。总的说来,吴梅在用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做戏曲史资料建设方面的功绩不如王国维,但是与王国维从纵的历史方面进行考察的特点相比,吴梅的戏曲史观更具有联系社会生活、政治、文化情况及联系其他文艺形式的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先生是一位学术研究的开拓者。他以西方美学为参照,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根基,成功地开拓出中国古典美学转换发展的新空间。本文意在结合宗先生美学研究的实践,浅析他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的命运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紧密相连,他一生的经历体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关张大千爱国主义思想的研究通常结合张大千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创作展开,研究者主要着眼于张大千抗战的经历、敦煌之行、去国怀乡、国画作品和诗词美学几个角度。与张大千对祖国的贡献和张大千的历史地位相比,现有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颜习斋,名元,中国17世纪的哲学家.他对中国汉朝以后的学术进行了批评,通过<存学编>,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6.
Reviews     
Husen's Reflections The Learning Society Revisited , Torsten Husen (Oxford, Pergamon, 1986), 296 pp., £12.95, ISBN 008 032 6609.
All that Glisters … Politics and the Academy: Arnold Toynbee and the Koraes Chair Richard Clogg, (London, Frank Cass, 1986), 117 pp., £19.50, ISBN 07146 32902.
Laughing Through Our Tears Professor Lapping Sends his Apologies, The Best of Laurie Taylor , Laurie Taylor, (Stoke-on-Trent, Trentham Books, 1986), 149 pp., £4.95, ISBN 0948 080 086.  相似文献   

17.
围绕"顾彬论鲁迅"这一案例,可以考辨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一书,在把"现代性"理论转型为百年中国文学研究方法时的学术得失。所谓"得",是指顾《史》能将"现代性"原型,经"中国现代性"这一中介,推导出政论化的"对中国的执迷",且将其视作"中国文学现代性"来史述鲁迅,这表明顾彬作为资深汉学家在方法论上的慎思。所谓"失",则指顾《史》不过是把百年中国文学作为张扬其"现代性"阐释能量的文史道具,故其论鲁迅也就颇失水准,不仅大体规避了对鲁迅文学的纵深述评,即使偶尔言及阿Q,也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是中国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为新中国的崛起建立了丰功伟绩.他一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探索方面,而晚年的失误出现在对中国式建设道路的探索上.研究毛泽东对中国式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理论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