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自良 《考试周刊》2007,(32):39-40
中国写意人物画源远流长,其中杰出的人物画家构成了写意人物画历史长河的坐标,灼灼生辉。文章结合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的发展变革史实,介绍其发生、发展和现状;评析其在内容、形式、技艺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对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从写意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中发生、演变、兴衰的境遇中,探寻写意人物画的源流和深土,研讨中国人物画从内容到形式的写意性。从中国画写实传统埘人物嘶的滋养及其在现代的传承,从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并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及其对现代人物画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西方绘画因素和技法被引入和借鉴等等,分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论述中国写意人物画多向实验、探索和发展的状况;研究挖掘和开拓人物画教学和创作的多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二、写意人物画辅助训练方法 (一)造型的训练 写意人物画的造型训练,比笔墨技巧训练要难得多。许多年轻画家画不好写意人物画,就是因为解决不了造型问题;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写意人物画家,往往因疏忽了造型能力的训练而落伍。解决基础造型的最有效方法,是临摹、速写和默写。  相似文献   

4.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4):96-98
色彩对于工笔人物画而言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写意性”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最高标准。工笔人物画是在中国文化艺术“尚意”的审美要求影响下逐步发展成熟的。而中国画自古以来“随类赋彩”、“运墨而五色俱”等赋色观也决定了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是一种意象色、主观心象之色:画家在用色时受到了中国古典哲学色彩象征意义的影响.使其作品色彩带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因此,本文从“尚意”的审美观、“写意性”的赋色观和中国画色彩的象征意义三方面来探析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用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关于写意人物画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从写意人物画教学中“临摹”及“写生”来论述“造型”和“笔墨”在写意人物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写意人物画基础教学的思考赵敬之写意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自魏晋南北朝始,这种画风就已经形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唐代的吴道子、五代的石恪、南宋的梁楷可谓写意人物画的先驱。以后经过元、明、清三代,这一形式逐步得到了演变、发展,出现...  相似文献   

7.
现代写意人物画是古代写意人物画的延续,本文从对传统哲学文化、现代人的审美要求、造型与笔墨,以及客观真实是艺术之母四个方面,对它的发展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 写意人物画的写生,是在不上胶矾的生宣纸上对模特进行描绘。在这种纸上作画不能随意改动,且水分在纸上会迅速扩散、渗透,稍不留神就墨潴一片。故初学者需要掌握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逐步熟悉工具材料的特性,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得心应手。写生,是学习写意人物画很关键的一课。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文化大发展的全球风潮之下,中国的传统工笔人物画也不免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一些影响。中国传统的写意工笔画融入了一些西方的素描、油画的技巧,这些技巧的糅合运用,使得工笔人物画在人物的造型、设色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种着重刻意描摹直观事物的倾向,以至于工笔人物画失去了匠心意趣,少了一份韵致。其主要是没有领略到中国传统绘画中传神写意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写意性不仅只是在写意画中凸显出来,在以工整细腻著称的工笔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工笔人物画"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更是要强调其重要性,本文概括总结了"写意"精神,并从自由性的线条、意象性的塑造、情感性的色彩、写意性的画面这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写意之于"工笔人物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从而引出了"写意性"在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以及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代写意人物画家,一直把纯焦墨线和浓淡墨线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手段,并运用线的长短粗细、刚柔强弱、轻重徐疾、浓淡干湿、转折顿挫,表现人物形象的轮廓体积、质感神态、动势节奏,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造型要求.从事写意人物画就须在继承传统用线法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用线方面的新的尝试和探索,从而丰富和发展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工笔人物画线性语言是在传统工笔人物画线性语言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从绘画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来看,审美性、写实性和写意性应是现代工笔人物画线性语言发展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3.
水墨人物画,宽泛地讲也可以叫做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画种。在历史上,宋代以前的人物画叫做工笔人物画,用线细匀绵劲,用色淡雅素丽。宋代以后,文人画兴起,更强调绘画的意境和形式,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现代写意人物画,是上世纪初西方绘画尤其是素描造型方法传入后,与文人画的笔墨结合的中西合璧产物。在历史上,由于人物画受形、形神关系及相关的社会性内容限制太多,不太适合文人画的“不求形似,逸笔草草”的形式主义要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所以,文人画家很少选择以人物为画材,人物画的主体组成部分逐渐由民间画工的宗教绘画所取代。所以,相对花鸟山水来讲,人物画长期受到冷落,发展缓慢。针对这一情形,近代徐悲鸿等老一辈人物画家引进西学,用西方的造型方法来强化中国画的形象塑造,产生了一种新的中国画人物画风。这种人物画在近一个世纪中得到了迅猛发展,代表画家有徐悲鸿、蒋兆和,之后有黄胄、方增先、刘文西、卢沉、周思聪等。这种人物画风为了区别于以往的文人写意画传统,我们也可以叫它为水墨人物画。水墨人物画的独立与发展首先要解决造型方法问题。水墨人物画必须建立自己的具有民族传统特征的一套造型方法体系,使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从西方素描造型方法中剥离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梁楷的绘画特点及其与传统人物画的关系,探讨梁楷的水墨人物画对传统人物画的影响,从而明确他对传统写意人物画中的水墨表现做出的贡献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写意人物画写生教学是通过对人物鲜明特征的准确把握,采用书写性用笔与墨色结合的特点,展现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与个性,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倡导从中、西文化的角度,理解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及笔墨特点.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开拓写意人物画新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意在笔先”是艺术构思阶段,“化机”则存在于艺术表现过程。“意在笔先”是基于既定计划的有机应变,“化机”则强调情感流溢的随机应变,侧重于感兴顿悟,即兴创作。“化机”是写意人物画创作的一大优势,而“九朽一罢”的创作方式往往以牺牲写意画的特质为代价。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应该充分理解自身的艺术发展规律,继承传统写意人物画的精神灵魂,以“化机”达到自由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6,(3):130-133
中国画特别是写意人物画有其自身特点,造型训练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绘画通常意义的素描造型训练方法,人物造型是学生普遍难以掌握的技能,是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的一个难点。线性素描作为一种造型方法应用于中国画人物画造型训练中,既保留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和形式功能,吸收了西方素描的造型义理,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在线性素描应用于写意人物画造型教学过程中,解决好线与明暗空间的关系以及人物形体结构的方法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怀念昌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国人物画反映现实的变革热潮中,浙江美术学院周昌谷等一批青年教师的人物画创作,特别注意现代人物造型与传统笔墨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比当时全国范围的"中西融合"的宽泛实验想得更深入,问题意识更到位,对传统也有更多的理解.因而,这一批人在改革开放初期便成为全国性的学习典范,并在美术界被称之为"浙派人物画".该派的突出特色,是保持了中国画的基本构架,凸显了中国画的笔墨特色,改造西方全因素素描,创立专业素描教学法,又吸收写意花卉的笔墨和中国古代壁画技法,从观念到艺术语言全面回应和满足了时代的要求,并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提出为高等院校工笔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对提升国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支撑性。结合创作实践而进行的工笔画技法研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笔者认为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采取以灵动的线条、主观的色彩以及重视墨色作用等技法措施,达到人物画通透、空灵之意境,才是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20.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笔墨酣畅,造型简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是对“笔”(线条)表现力的强化,体现了人物画风格的创新,以简洁的笔墨将人物的精神传达出来,达到“笔简神具”的效果,推动了宋元以来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明清时期,对这种风格加以改造,直接导入写意画的道理,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主要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