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彩惠 《广西教育》2004,(5A):32-33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背”的现象仍相当普遍,老师以“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做法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收效不大,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尤为如此。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要精心组织好课前、课中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2.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的教学片段。课前老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观察老师身体的特征,观察用各种几何图形搭成的小狗,从而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2011,(13):37-39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先尝试做课本上的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开始上课,邱老师问学生:“上课了,你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4.
按照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一要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本”;二要吃透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教师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两三分钟和学生作多种形式的交流沟通,这是做到“目中有人”的最佳途径之一。我们通常把这种活动称作课前预热。成功的课前预热,可以缓解学生紧张情绪,促进师生了解,融洽师生关系;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为新课的进行作些必要的铺垫。有效的课前预热主要有这几种形式:一、谈话谈话是教师和学生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如果使用得当,三言两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著名特…  相似文献   

5.
某四年级数学课,教学课题是“4—1=3”。新授结束后,老师对学生说:“下面要给小朋友讲个关于秋游的故事”,接着老师问学生上次秋游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新课设疑,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求新知 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挖掘数学的魅力,设计出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教学程序,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设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立即转移到课上的兴奋;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展示规律活动的最佳时机。例如:讲“带分数乘法简算”这节课,可以这样引入,先出一道题;1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结果,而且能说出自己的算理。老师马上又出了几道: “你还能马上口算出来吗?”这可难住了学生,有的学生忙…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  相似文献   

8.
两点感受     
近期读了《山东教育》杂志上《丰满教育腾飞的双翼》一文,我受益匪浅,并认识到:1.数学教学大有学问马刚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教学片断以及教师们的评析,让我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技巧的重要性。教学中要根据例题的宗旨,再联系本班实际和学生兴趣而变题,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马刚老师的课就因为切合学生实际,而上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新鲜感。而我在课堂上缺乏这种技巧,领着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在执教公开课“年、月、日”时,我提问的一句关键话:同学们,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把一年中的每个月的天数记下来?或者说你发现了什…  相似文献   

9.
陈冬梅 《成才之路》2014,(21):83-83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 在新世纪的今天,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以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平时教学“满堂灌”,复习时则搞“题海战术”。而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考试成绩虽然上去了,但实际动手能力仍然比较差,社会实践能力则更差。高素质人才首先要具备各种文化素质。在小学阶段,数学又是基础性、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对其他各科都会产生很强的影响渗透力。所以,在小学阶段,一定要加强数学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乐意“演”。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会信任老师。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写法”的教学中,在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万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学到什么知识?”这时,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情绪很热烈。这样,学生就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生学得比较愉快,教师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快乐的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兴趣。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具体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4的认识”时,有位教师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上课开始,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游公园吗?”孩子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公园可爱的动物,有的动物——熊猫还是我们的国宝呢!”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功能体的双向交流活动来完成的。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是主导方面。“主导”如何“导”?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方法,即“四步主导法”。一、诱导法──诱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有积极性。引发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激情,或以对比,或以故事……尤其是新课学习前诱发兴趣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应该精心设计“课前导语”。例如教学朱自清先生写的《春》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前导语”的:“同学们,现在已…  相似文献   

12.
金晓荣 《学周刊C版》2014,(2):152-152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指出了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可以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永不过时,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会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涵。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要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社会需求和教育形势结合起来.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提升学习动力。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爱恩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小学数学大纲提出: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对数学一旦产生兴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而自觉地学好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培养和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是我们数学老师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翟晓飞 《新疆教育》2013,(7):152-153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小学生对数学的喜欢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读书时我喜欢数学,但不愿读死书,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很好奇,总是想为什么…….一次上代数课,讲到代数乘法规则时,我问老师:正正得正好理解,负负为什么得正?老师未作解释,只说要呆记,从此对数学不感兴趣.结果,我的数学始终未学好,非常遗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前复习回顾和课中平铺直叙早已无法适应教学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孩子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数学成绩会得到很大提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自觉的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8.
兴趣即喜欢乐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思想基础,有了这种思想基础,学生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相反是出于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快感。学生学习兴趣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学校教育,老师诱导、培养逐步建立的。一年级是启蒙教学,要使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老师则要“先人为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为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老师通常问学生“这堂课你学了多少知识?”而不会问“这堂课你觉得幸福吗?”教学中,教师通常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数学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来源在于老师的教法和引导。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幸福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20.
袁隆平院士曾说:“我最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数学,因为在学正负数的时候,我搞不清为什么负负得正,就去问老师,老师说:‘你记住就是’.学几何时对一个定理有疑义去问,还是一样的回答.我由此得出结论:数学不讲道理,于是不再理会,学数学兴趣一直不大,成绩不好.”从他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讲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引入时,如果不讲原因,甚至只简单的让学生“记住就行”,那会对刚刚系统接触数学的七年级学生今后学习产生多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完全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