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端之举     
正读罢案例《烈日下的反思》,百味滋生。反思与烈日相接,青春与热血相联,那特别的承诺,那热烈的掌声,那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为度外的坚持,真是感人。很欣赏这一群可爱的孩子,能于炎炎烈日之下,归心自省,无怨无悔;很欣赏这一位可爱的老师,能于烈日炎炎中苦思教育之法。烈日下的反思,汗水下的坚持,他们的一腔热血点亮了青春之火。只可惜,我未有机会亲见铁血青春之灿烂,之荣光,之恒久的光亮。很希望  相似文献   

2.
正反思有质疑反思、归纳反思、换位反思、对比反思、评议反思等,这些都是常规性的反思。烈日下的反思,可以称之为情境反思,是一种特殊的反思方式。如果将常规性的反思比作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那么烈日下的反思则是动车。我们知道,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的动力装置都集中安装在机车上,机车后面挂着许多没有动力装置的车厢。而动车则是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列车具有了强劲的动力。烈日下的反思,正是给学生提  相似文献   

3.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老舍认为这部作品是"最使他满意的作品",原因是这部作品"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思索的时间最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来",是他"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去写的一部作品。节选部分通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凭借平易生动、富有京味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部分一、《七根火柴》中写草地上“一片迷蒙的雨雾”,《故乡》中写农村深冬,《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写烈日和暴雨,都是为了什么?这些景物描写和该文的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老舍的教学名篇《在烈日与暴雨下》与其原文《骆驼祥子》在语言上存在诸多差异,教材编者对文章的段落、句式、词语都做了很大的变动。一方面,教学名篇《在烈日与暴雨下》比原文语言方面更符合规范化的要求,但一方面在文章意蕴、句式变更还有词语选择上所做的删改在语文教育界和文学研究界均引起了争议。  相似文献   

6.
安科 《西宁教研》2001,(1):19-19
环境描写,是《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教授本文,要紧紧抓住其描写方法的灵活性、描写角度的多样性和描写功用的广泛性去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环境描写的妙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在《读书》2003年第10期发表了短文《教育学的尴尬》,引来了一些论者公开、私下的支持或批评,被认为表达了我对中国教育学的"不满"、"质疑"、"失望和轻蔑"[1]。我感谢这些论者,他们的评论促使我去反思自己的论述,并启发我进一步去思考中国教育学究竟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8.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它记叙了六月十五日这夏季里最热的一天的天气变化以及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挣扎拉车的情形 ,反映了人力车夫的痛苦生活。该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自然景物 ,这些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性格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 ,其写景状物生动、形象、准确、传神 ,特点十分突出。1 .特征准文中烈日之“烈”、暴雨之“暴”的特征抓得很准。写烈日酷热 ,抓住街上的柳树、柏油路以及动物在烈日下的特征来写。如写柳树 ,“柳树像病了似的 ,叶子挂着层灰土…  相似文献   

9.
正高二(4)班的同学们头顶烈日,站在操场上,以自己的反思方式和反思行动体验铁血青春,这何尝不是学生自我要求的一种精神成长方式?斯宾塞曾说:"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成功的。"所谓自我教育,就是通过反思,唤醒自我,让自己在"自我生命场"中达到自省、自律的效果。在"四二一"家庭模式中,大多孩子心灵成长的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大鱼大肉式的营养餐"让孩子的精神畸形发育。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学生的心灵成长,更应该引起教育者  相似文献   

10.
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第十八章。文章主题的表达和景物描写,有鲜明的特点。借用欧阳修的话说,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凡名篇佳作,它的主题思想既不是直白地说教,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孕育在作家所反映的生活里,蕴含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在烈日和暴雨下》通过从烈日到暴雨天气变化的形象描写,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正让学生在骄阳下,接受烈日的洗礼,是"劳其筋骨",还是"苦其心志"?应该说,鱼和熊掌兼得,既能"劳其筋骨"——紫外线杀伤学生的皮肤,又能"苦其心志"——烈日在学生的心里投下阴影。众所周知,紫外线长时间照射皮肤,皮肤会受到伤害,严重的会红肿、蜕皮、变黑。长时间暴晒,皮肤会变得粗糙,甚至引发皮肤癌。因此,人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去户外活动之  相似文献   

12.
正"烈日下的反思"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反思,是一种表演式的反思方式。这样的反思为什么能赢得学生的掌声呢?我认为,这是师生对反思的误解导致的。首先,很多老师认为只有犯错误的时候才需要反思,这是非常狭隘的认识。学生打架了要反思,抽烟被抓住了要反思,学习成绩退步了要反思……可是,我们很少要求三好学生反思,运动会上得了第一名的学生反思,学习成绩进步很快的学生反思……这是为何?因为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反思",把它当做一个纯粹的贬义  相似文献   

13.
<正>节选自小说《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知名度很高,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常常被人们拿来讽刺嘲笑的对象和作为批判否定科举制度的证据。其实不然。我们如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极力倡导的理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去阅读反思此文,就会惊喜发现此文背后蕴含着丰厚博大、充满魅力的科第文化,会颠覆  相似文献   

14.
正金秋九月,骄阳似火。中午的烈日炙烤着大地,高二(4)班的同学们头顶烈日,站在操场上,整个队伍整齐、安静。他们在干什么?是接受惩罚?不是,这是高二(4)班同学们自己的一种反思方式和反思行动——体验铁血青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他们针对自己不能吃苦、不能坚持、没有目标、没有行动的表现进行反思。如果不能坚持,就在骄阳下坚持;如果不能下定决心,就在汗水中下定决心。一旦能够下定决心,拥有铁血青春,就大声承诺  相似文献   

15.
<正>哲学,是一门让人不断追问和反思的学问。每完成一次《生活与哲学》教学,我都要做一次例行反思,思考"思想政治课堂"园地对于学生主体需要的积极意义,追问学生"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是什么""哲学课堂留给了自己什么",算是自己对"人为何而存在"以及"人应当期望点什么"的问答。新一代人生设计大师古典在其著作《拆掉思维里的墙》中谈到一段著名的祷告词:"上帝,请赐予我一颗平静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请赐予我无限勇气,去改变我有  相似文献   

16.
旧闻新评     
吴晓芸 《高中生》2013,(7):38-39
"80后"已成中国海监新生力量【旧闻】针对日本媒体有关"中国海监船员职位无人报考"的报道,《人民日报》四版《求证》栏目于2012年11月2日刊发《海监五职位"零合格"缘于门槛高》。报道以具体数据和事实说明,在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海监"执法船船员"职位大多数有合格报考人员,只有5个因专业性较强、报考门槛较高而无人合格,日本媒体的有关说法毫无根据。根据  相似文献   

17.
<正>《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中一个写场景的片断,现已选入全国统编教材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相似文献   

18.
<正>《史记》入选高中语文教学范畴,其可实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只可能从教学实践中去寻找。由于《史记》是以"选读"的形式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视野,这也就给了其教学以"重构"的空间。本文试以《屈原列传》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重构思路及教学反思。一、"史"与"文化"的韵味《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相似文献   

19.
<正>一扩写《夸父逐日》夸父逐日孙乐琪,浙江省缙云县实验中学八(11)班一轮烈日从地平线蹦出,染红了整片天空。被烈日映照着的土地,暴晒出一道道狭长的裂缝,一片死寂。红日下,站立着一位庞大健壮的少年——夸父,在那如烈日般红的肌肤中,是早已沸腾的如烈日般  相似文献   

20.
正南昌某大学新学期全面推广"学生自主保洁",可开学后"不少宿舍垃圾无人清扫,成堆垃圾早已溢出角落中的垃圾桶"。学校强推"新政",也引起不少学生不满。(据《南方都市报》)一项旨在"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且经过几个月试点的"学生自主保洁"新政,缘何遭遇学生质疑。"学生自主保洁"新政究竟有着怎样的决策瑕疵?校方对此又该如何务实反思?的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