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今,微电影十分流行与普遍,很多人都喜欢自己拍摄微电影。校园微电影是微电影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很受学生们的青睐,拍摄出来成品非常多。校园微电影一般以"青春"为主题,勾画出关于友情、爱情、奋斗、迷茫等方面的故事。本文记录了微电影的发展史,对当今的校园微电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Web2.0带来了博客,推开了个人向网络倾诉的一个"树洞";带来了微博,提供了信息快速交流的平台;也造就了微电影,赋予草根电影人一方梦想的土壤。微电影是"融媒时代"跨媒介跨平台整合的产物,也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幕后推动的产物。微电影大潮滚滚而来,随之一起来的还有良莠不齐的内容形式,单一的盈利模式。继"2010微电影元年","2011微电影兴年"之后,接近尾声的2012年,如何交出一份满意的"微电影硕年"答卷,将是本文要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方 《新闻通讯》2013,(12):54-55
一、微电影:网络时代的视频新宠“微电影”一词是网络时代视频作品的一个新概念,2012年7月9Et,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这是“微电影”一词在中国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官方主管单位的正式文件中。从2010年开始,“微电影”逐渐成为新媒体上火爆的视频新宠,某高校甚至还成立了“微电影”系,各种“微电影”大赛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发展对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微电影这一新的形势正在席卷全球,各大视频网站也都争相推出自己的微电影作品。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和不断壮大,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微电影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微电影的竞争也随其短小精悍、快速的传播性在新媒体时代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5.
王振兴  代湘云 《今传媒》2020,28(5):128-130
微电影的诞生及发展是在经济时代下产生的,在当前世界经济新形态下微电影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在新阶段中产生的经济形态也有所变化,可称之为"后经济时代"或"后工业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面临微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变化,这也是作为艺术的一种范式。作为视听艺术的微电影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形态的影响,其自身的艺术形态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反映着该时代下艺术形式的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后经济时代"经济形态的变化角度探索微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以此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张媛 《东南传播》2013,(6):90-91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电影"这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开始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娱乐中。在经历了出生后的辉煌以及成长中烦恼之后,被过度消费和商业化的微电影像一个迷途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微电影面对竞争激烈的娱乐消费市场,如何才能良性发展?如何达到影视艺术与广告在文化发展间的平衡?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日益普及,用户可以随时上网浏览各种资讯观看各类视频,这也推动了影视产业中一支“新军”——“微电影”的发展。有人说“微电影”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生事物,也有人说“微电影”是未来影视艺术的发展方向,凡此种种无一不说明了“微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今受欢迎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通过“微电影”涉足影视行业,可是他们大多又铩羽而归,这其中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文试从“微电影”的前世今生,来剖析当下的“微电影”热,以期帮助广大影视爱好者和从业人员一起寻找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国内微电影自2010年异军突起至今,在三个维度上发展着,这三个维度是艺术维度、商业维度和话语维度。每个维度又包含正负两个向度,这三个维度六个向度,让微电影呈现出一种立体的三维架构和不断变化的态势。艺术维度:起步之中艺术维度是微电影作为影视类型所具备的一种共性维度。微电影是独特的电影类型。过去很多人不承认微电影是电影,把它等同于网络视频,认为它没有艺术性可言。的确,很多网络视频不能称之为电影,比如网民拍的家庭录像、搞笑片段、以及一些新闻报道、纪实视频等都不是电  相似文献   

9.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传播形态,显然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热点,然而在新疆目前拍摄微电影的人寥寥无几,如何创立科学可行的行业标准,如何让微电影有利于提高影视教学效果、如何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让新疆微电影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应当成为一个需要思考,探索和教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带动了当下一个新的热潮微电影。微电影是新媒体快速发展下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微电影是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策划和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频,通过几十分钟的一个简短故事来吸引、打动观众。微电影这几年在新媒体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和视频网站上都可以看见微电影的身影。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于微电影传播产生的影响,并在新媒这个大背景下对于如何构建良好的微电影传播模式,提供建议以供产考。  相似文献   

11.
王坤 《青年记者》2016,(8):68-69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达更注重即时性与便捷性,以城市为主题的微电影也开始在中国大量涌现.微电影以短短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就能生动展示一个城市的景观全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与城市意象. 城市微电影传播的优势 微电影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城市意象的传达,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第一,由于微电影时长的限制,创作者在画面与语言的选择上都较为简单,而且它的表意符号具有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世界通用法则,因而人们往往可以通过某个城市的影视文化来直观地认识与了解这一城市的历史与现实.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网络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新媒介传播的时代,在此语境下,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应运而生,全民进入到“微”时代。本文从新新媒介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微电影分析探讨微电影出现的必然性、传播的特殊性以及受众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3.
靳凯 《新闻世界》2014,(7):285-286
微电影是web2.0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集中体现了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在网络上可以引起很大反响,产生连锁式的传播效果,这与它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是密不可分的。而微电影的叙事特质也深受碎片化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质。本文借助微电影这一传播工具,试从信息传播碎片化这一现象入手,分析微电影碎片化的成因、表现和问题所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碎片化发展轨迹和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微电影从出现到现在最多是三四年时间。有人说2010年的《一触即发》是中国的第一部微电影。这三四年,微电影真是"一触即发",在全国各地勃然兴起。2012年有些地方出现了微电影组织。2013年,微电影的发展出现了几起标志性的事件:一是1月12日中央新影国际微电影频道联盟在浙江台州成立和《微电影台州宣言》的发表;二是2月28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这两件是微电  相似文献   

15.
在江南style的歌声里,2012带着无惊无险的世界末日传说就这么过去了。实际上,根据吸引力法则,每个过去的一年都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不同人的记忆里,人们更为关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事。总结这一年,就银鹃影视制作而言,毫无疑问是以定制微电影项目作为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16.
聂伟 《东南传播》2014,(5):69-70
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在城市化建设趋同的今天,城市文化决定着城市的可辨识度,城市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成为保持城市异质和提高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当前盛行的微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微电影的传播特性,进而探索基于微电影的城市文化传播策略,同时解读其传播优势,规避其不利因素,以期将微电影这一新型媒介形态打造成为城市文化传播的一柄利器。  相似文献   

17.
微电影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民间草根阶层创造的供娱乐、消遣的微电影;二是广告商为宣传产品投入制作的广告。微电影广告改变了传统的广告植入电影的模式,在电影中植入广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本文以曾风靡网络的由“六神”拍摄的“花露水的前世今生”为例,分析微电影广告营销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发展、大众闲暇时间碎片化消费、视频网站和商家的商业需要,共同催生了微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2006年胡戈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发端,到2012年底由高希希指导拍摄的《楚汉微电影》,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呈现火热景象,这一景象引起业内、业外以及学界各方人士对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存在价值意义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自2012年11月发布起,聚美优品80后cEO陈欧“为自己代言”的一段励志微电影广告在网上蹿红。以梦想为载体的广告词直击人心,好评如潮,也引发网友竟相模仿造句,进而催生了2013蛇年第一个网络文体“陈欧体”。微电影与广告的跨界合作,必是当前内容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微电影广告一改传统的“广告植入电影”,而让“电影植入广告”,通过动人的情节、含蓄的方式表现品牌,从而使受众的好感度大增。在当前微电影蓬勃兴起之际,及时观察总结提出建议:一则好的微电影广告要有其特色,坚持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才能在广告的路上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12,(5):25-25
拍摄微电影的起步是文化基础,要有一种对文化的强烈感受。微电影可以与迅速与国际接轨。和所有的文化艺术不同的是,微电影需要的是心灵的真正感受。所有的艺术,文学是基础,文学是人学,对人的认识越深刻,你拍的东西就越好。文学的基础加上对社会真实的感受,通过微电影可以实现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