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多家教育刊物上读过蔡兴蓉老师的文字,尤其是在他成为专职家庭教师之后。蔡老师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的关注者”,他不仅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更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走在孩子的后面》——他的这部著作,令我这个母亲兼教师看到此书的瞬间脑中就蹦出一连串问号:我经常走在孩子的前面了吗?(是否过多地引导、指向、教育、干涉)还是经常走在孩子的后面?(是否观察与思考孩子的状态。在孩子滞后的时候陪伴与鼓励。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慰藉与扶持)  相似文献   

2.
正这本近二十万字的书,我一个上午就读完了。之所以如此吸引我,一是书里的一些人物和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出现过,觉得很熟悉;二是对书中蔡兴蓉老师的想法和做法很感兴趣,潜意识里就与自己有个对比;三是从文笔见其性情,蔡老师仿佛在跟读者拉家常,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意味深长。《走在孩子的后面》,这个题目就值得玩味。是"走",而不是"跑"或"赶",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自有其节奏和韵律,不能快也快不了;是"孩子",而不是"学生",就越发显出教育对象的活泼灵动而非循规蹈矩;  相似文献   

3.
早在多家教育刊物上读过蔡兴蓉老师的文字,尤其是在他成为专职家庭教师之后. 蔡老师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的关注者",他不仅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更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走在孩子的后面》——他的这部著作,令我这个母亲兼教师看到此书的瞬间脑中就蹦出一连串问号:我经常走在孩子的前面了吗?(是否过多地引导、指向、教育、干涉)还是经常走在孩子的后面?(是否观察与思考孩子的状态,在孩子滞后的时候陪伴与鼓励,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慰藉与扶持)  相似文献   

4.
读者互动     
正编者的话:读完《走在孩子的后面》,关于教育,关于孩子,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或疑问。在此,我们向读过此书的老师们征集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特邀作者蔡兴蓉,为老师们解答心中的困惑。蔡兴蓉:有"鬼才""怪才""湖北癫师"等绰号。湖南卫视、湖北电视台和深圳电视台都报道过他的个性化教学。现辞去公职,专职做家教老师。出版《我不能沉默》《大街上的猫步》《走在孩子的后面》等专著。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曾做过孩子。但为何却又不了解孩子呢?一口气读完蔡兴蓉老师的《走在孩子的后面》一书中60个孩子的真实教育故事后,使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那就是我们缺乏行走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陆小涛 《学前教育》2009,(12):31-33
卢梭有一句教育格言:走在孩子的后面。乍看之下,似乎有些不合情理:走在孩子的后面,还需不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走在孩子的后面,如何引领孩子前行?殊不知,走在孩子的后面,其实是为了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朝自己兴趣所趋、能力所致的方向发展,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畅达于探索、敏感于发现,也能自然表达自己反复尝试或思考后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一直来,有一位温柔美丽的老师是我心中的偶像.她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中主人公蔡老师.她从来不打骂孩子,爱教孩子读诗,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她.我想:像蔡老师这样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老师,她的教育中不仅仅是爱,更有爱的方法,爱的艺术.因此在蔡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我努力做一个诗意的班主任,营造诗意飞扬的班集体,让我的学生们在诗意的教育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教育形势,分数是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所热切追求的命根子,为了孩子考取高分,家长不失重金请家教,老师不失牺牲自我时间加班加点地辅导;孩子呢,更是没日没夜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殊不知,高分没有出现,还惹出孩子的一大堆问题。我认为,转化后进生,不是跟时间跟孩子较量,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9.
周亚波 《班主任》2013,(3):58-59
我的“小尾巴” 每次午饭后从食堂出来,班里总有十来个孩子喜欢蹑手蹑脚地跟在我后面,尽管他们掩着嘴,可是我依然能听到他们轻轻的笑声。每次我都装作不知道,若无其事地向前走。  相似文献   

10.
开学第一天,孙同学的爸爸满脸堆笑地找到我,说上学期自己的孩子坐在后面以致影响了学习,要求老师把自己孩子的座位排到前面一点。还没跟孙爸爸解释清楚,叶同  相似文献   

11.
孩子为何任性?入园时任性表现:这天,恒恒的妈妈送儿子来园,其他孩子正在吃早饭,4岁的恒恒一个劲儿地扯着妈妈不放手,妈妈也不肯走,有妈妈在场,老师的话也不灵了。妈妈还一个劲儿地问恒恒:干什么?干什么?老师好不容易把恒恒带进教室,妈妈又跟过来:你要什么?说  相似文献   

12.
晏红 《家庭教育》2006,(4S):30-31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迷,旁观清”。  相似文献   

13.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到操场上去玩吧!(没有整队,孩子们基本上成两行,也有三人并排的,嘻嘻哈哈地跟在老师后面,一会儿快跑,一会儿慢走。) 师:(风趣地)路上要当心,跟着老师不要跌跤……好,快跑……好,慢走……师:到操场了,小朋友好! 幼:(停下脚步)老师好! 评:在跑走交替的准备练习中,教师不是强调队伍的整齐,而是注意孩子的自由练习,并用恰当的语言组织、提醒孩子,使孩子走而不“文”,跑而不乱。师:现在老师带小朋友做个游戏。我们先学飞机飞,好吗? 幼:(高兴地)好!(两手侧平举,边走边说)小飞机、多灵巧,乘着风儿飞得高,去向星星问个好。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一起走     
题记:孩子,我不能走在你前面,我怕你跟不上我;我不能走在你后面,那样我看不到你;我只能和你走在一起,就这样深情地看着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前两天在一本杂志上读到张丽钧的一篇文章,张老师讲了这样一则故事:雨后初晴,幼儿园的老师带一队天真烂漫的孩子走在马路上。路上有许多水洼,老师再三叮嘱孩子们要跟在她的身后,老师绕开水洼左拐右拐,孩子们也跟着老师绕,看着这一支走成了"S"型的队伍,行人为之瞩目,感受到老师浓浓的关爱。而这一现象,却引起了一位心理学教授深深的喟叹:老师啊,您带孩子们绕开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侯江 《甘肃教育》2014,(20):6-6
仅仅3个月来,就有多名儿童遭遇意外伤害。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亲人撕心的痛苦,留给社会的反思却不能停留至此。我认为.一方面学校要有重点地教会孩子安全技能,另一方面村居、街乡镇、家长都应切实担当起培养未成年人安全意识的责任。生命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融入各个学科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防艾教育、安全教育等予以整合,用生命教育来贯穿,别让教育走在伤害后面。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年轻的父母或为生存,或为事业,打拼职场,辗转异地,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于是,教养孩子的重担不可避免地落在老一辈人的身上。他们中有些文化水平不高,常常和教师在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沟通中出现障碍,有些以长辈自居,自认为经验丰富,听不进老师的教育建议;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他们或者一味溺爱孩子,或者只关注孩子的生活而不注重孩子的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放……很多老师觉得跟他们打交道特别困难。该如何破解这一困境?祖辈承担孙辈的教育,难道真的毫无是处?如何正确对待隔代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现象:星期一校门前,家长笑着对老师说:"老师,孩子交给您,就请你多多教育!学习的事情我们是管不上他啦。"星期三放学后,家长拉着孩子气势汹汹地来找老师理论,"你们这是什么学校呀!孩子让人欺负了,老师是干什么的?把那个打人的孩子叫出来,我们跟他没完!"  相似文献   

19.
一天午饭后,我带着小朋友(小班第二学期)在园中散步。已怀孕的蔡老师迎面走来,看上去她显得很累。这时,小朋友们也都似乎发现了什么,嘴快的小罗号已经指着蔡老师的肚子神秘地笑起来:“快看!大肚子。”全班小朋友也随之开始连锁反应:指指点点,又说又笑。当时,我并没有急于制止、批评或引开孩子们的话题。我想,这是孩子们好奇所致,何况,这种事情会在幼儿周围不断出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捕捉住这些身边的事情,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孩子通过亲眼目睹的事物去体验社会生活,使孩子们懂得怎样爱别人和关心别人。于是,当蔡老师走…  相似文献   

20.
老师打来电话,说儿子班上转来一名新同学,因为腿脚不灵便,包括儿子在内的一帮男孩子,经常跟在这名新同学后面学她走路。老师发现后,讲了很多道理都不奏效,他们还是聚在一起取笑新同学。无奈之下,老师只好请家长与学校配合,一起来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