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向校企合作的中国“985”高校科技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科学研究能力与校企合作强度关系分析为基础,通过高校科技发展类型识别矩阵和协调性谱线建立科技发展模式识别方法,并以中国“985”高校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研活动投入是决定校企合作强度的关键变量;将“985”高校科技发展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协调性分为三个区间;建议整体追赶型高校向科研主导型或者市场先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团队资源能力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团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依据组织能力及能力素质模型的相关理论,剖析了高校科研团队的资源及能力要素构成,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的资源能力模型;通过对我国某重点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了所构建的资源能力模型的有效性,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完善;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分析了资源能力模型在高校科研团队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资源能力模型的高校科研团队能力的EPD循环改进方法,结合实例说明了借助资源能力模型对高校科研团队资源能力进行评估、诊断和改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科研效率对地区科技研究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在对省际高校科研效率的研究中,采用传统DEA方法的研究较多,而该方法不能解决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时间上滞后性以及影响非单一性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采用改进DEA方法建立产出相对滞后的评价模型,对全国31省市2003—2009年期间高校科研效率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各省市改善高校科研效率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6所林业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林业高校图书馆的论文发表数量、来源期刊、学术影响力及馆员科研合作能力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就如何提高馆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向创新型方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视窗分析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取窗宽为1-5,应用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各省市高校在2003—2007年的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窗宽的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窗宽的增加,我国各省市高校的TE和PE呈递减变化,SE呈无规律变化;科研效率在不同年份对窗宽的敏感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窗宽会使得研究者对科研效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对于"如何确定理想的窗宽",从理论上提出新的分析方法,研究确定理想的窗宽,建立适合于我国高校科研效率动态分析的更合理的视窗分析模型。与传统DEA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这进一步说明了建立理想窗宽的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此视窗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取窗宽为1-5,应用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各省市高校在2003-2007年的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窗宽的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窗宽的增加,我国各省市高校的TE和PE呈递减变化,SE呈无规律变化;科研效率在不同年份对窗宽的敏感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窗宽会使得研究者对科研效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对于"如何确定理想的窗宽",从理论上提出新的分析方法,研究确定理想的窗宽,建立适合于我国高校科研效率动态分析的更合理的视窗分析模型。与传统DEA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这进一步说明了建立理想窗宽的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此视窗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以2003-2011年间我国30个省市高校科研的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处于效率前沿面上,平均增长为9.7%,技术进步对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东部地区高校科研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7.2%,超过了中部地区的7%和西部地区的6%,规模效率是造成东中西部高校科研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的提高我国各省市的科研创新效率,以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为标准对我国30个省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根据不同类别的省市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优劣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高校科研与教育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耦合模型,揭示美国百强高校科研——教育系统复合耦合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整体上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且较为稳定,表明高校科研系统与教育系统交互耦合的高度紧密性。时序演化上,耦合度与协调度发展曲线分别呈U型和S型变化趋势,高校科研与教育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同向变化(2005—2008年)和反向变化(2009—2011年)两个阶段。(2)校际差异上,科研水平的基尼系数大于教育水平的基尼系数,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教育水平变化曲线成相反的走势,随着时间推移,两者间的差距不断扩大。(3)校际间的耦合度差异性较不明显,而协调度水平差异较明显,呈现"纺锤状"等级规模结构,具体可划分为六大耦合协调类型。  相似文献   

9.
刘黎明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244-250
基于生命自觉理论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从科研主体、科研客体和科研环境3个维度进行系统阐释,剖析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方向选择、科研规划及科研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生命自觉之人更能够自觉将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和外在生境进行沟通转化,并提出通过理念培育、制度重建和个人实践实现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自觉,以期为地方高校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胡锦绣 《科研管理》2015,(1):324-328,452
中国高校科研评价制度的发展经过行政评议、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议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四个阶段,分析中国现行的行政主导科研评价的不足:重视科研成果数量而对质量忽略,这不利于中国高校科研的长远发展。通过对美、英、澳三国成熟的高校科研制度的梳理,为中国高校科研评价制度提供指导和建议:建立健全国家主导的高校科研评价,建立中长期考核机制,重视科研数量与质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人的智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现代技术的基础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和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学习和移植代表理论思维结晶的各种哲学思想,而不能仅仅学习和移植科学和技术。此外,哲学思想也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信用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应用型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信任、信誉、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信任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信誉是正向信任的累积效应,信用则是信誉的长期积累并具有商品特性,尤其是具有货币的流通、贮藏、支付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梁清煜 《大众科技》2012,(8):100-101,33
水土保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对水土保持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创新过程的关系,认为创新需与教育结合,而教育本身也在经理创新的过程,指出了导致后现代科学现代化压力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挑战.针对这种现状,文章重点考察了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分析了德国体系的特点和结构以及近三十年来的主要危机与改革的措施.文章指出每次危机的发生都带动了创新和改革的发展,特别介绍了今年来最重要的改革发展步骤,即所谓的"实地学习概念",文中详细介绍了教学模块创新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杜晶晶 《科教文汇》2013,(25):11-14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对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新马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异同分析,进而得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广东省高度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较,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产品创新能力不够、专业机构缺乏等薄弱环节。对广东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与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未来10—15年,科技进步在改变产业结构和全球经济增长方向的同时,将深刻改变人自身对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及其满足形式。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或企业面向未来在经济社会与科技创新发展领域进行的前瞻与预见工作,通过深入系统的信息和知识元分析,从社会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愿景、具体场景、未来关键技术群4个方面,文章重点阐述了生活、工作、健康、信息、安全5个领域的全景图,为擘画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发展愿景和科技创新需求场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比中外期刊 找差距 谈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国外有代表性的材料科学期刊各9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差距,结合国外科技期刊的最新发展动向,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各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99~0.654之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整体显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以及“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环境规制、区域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我国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提出了促进区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我国石油企业加速出海布局,在油气能源领域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回顾了我国石油企业在“一带一路”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合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中呈现的潜力和面临的机遇。针对中美博弈全面加剧、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国际投资合作环境日趋复杂、能源转型日益紧迫等诸多挑战,文章提出了4点战略方向和建议:(1)打造互利共赢的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稳健提升能源合作抗干扰能力;(2)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体系建设,系统提升抗金融风险能力;(3)突出油气合作主线,牵动新能源接续发展;(4)以科技创新和精益管理为抓手,持续提升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合作中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正确抉择发展方向、深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