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文化的终极理想和核心精神,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书法艺术作为汉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因而,它受文化终极理想和核心精神的影响和渗透就更加深入和典型,甚至呈现出具体意义上的种种对应关系。书法取法汉字的生命,又创造了汉字的新生命,使之成为真正有意味的生命的形式,而在这种生命形式深处所蕴藏的,则是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因生存环境、社会状况、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缉的差异,形成了两种显然不同的今性。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西方哲学以天人相分为前提。由于这一根本的出发点不同,便造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因为讲冘天人合一,中国哲学以人生哲学为核心,以道德和艺术为精神,以直觉和领悟为方法,充满诗意境界,突出致善致美的价值功能。因为注重天人相分,西方哲学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本内容,以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带有科学精神和宗教幻想,充满理性色彩,以求真求知为主旨。 我们知道,古代中国属于封闭性的大陆型农业文化形态,地值温带,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广大农民“靠天吃饭”,对大自然有亲近、依赖之感。这种状况孕育出的哲学从一开始就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谓“顺乎天而应乎人”。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天地人三者一以贯通,人生追求的目的不是认识和征服自然,而是泛爱万物。因此中国哲学富有人情味,赋予万物以情,寻求人与自然的沟通。庄子写《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孟子更认为:  相似文献   

3.
以“道”为中心范畴的老子哲学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之深,表现在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表达方式、感知方式等几个方面,同时美学重要的范畴也多源于老子哲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 ,闻一多先生所提出的“宇宙意识”,近似于中国古代哲人所说的“道”。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思维的民族特征。艺术家对“宇宙意识”或“道”的情感体验特色 ,使“宇宙意识”或“道”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宇宙意识”的提出 ,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美学的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及其思想命题对中国艺术、中国电影来说具有“元价值”的意义。中国传统的天人观念可为当下中国电影艺术提供三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理想价值,为叙事艺术的变革提供观念引导。电影叙事的三种基本元素由此可发生变化:思想主题从“立人”转向“悟道”;人物塑造从自我反思的现代性主体转向怡然自乐的理想人格;情节结构从思辨式的三段结构转向感悟式的双线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念为电影艺术提供的基本思维方式、理想价值,或可改变西方主客二分思维影响下的电影艺术现状,从而可能在欧美电影传统之外促生“第三种电影”。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中国古典美学“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美学观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代始终是从语言的功能性和对这种功能的局限性上把握语言的,注重语言和现实生活世界的真实联系。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思想,以及超时空的人生精义和心理蕴含,本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虚静说涉及相关的四个问题:其一,何为虚静;其二,为何要虚静;其三,如何进入虚静;其四,虚静有何功效。虚静说本是老庄、禅宗参禅悟道之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古典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不二法门。因此,古典美学的虚静说与老、庄、禅学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美学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大言的奇观。在“别求新声中异邦”的美学大趋势中,有了鲁迅的出现。他充分地沐浴了“欧风美雨”,迅速彻底与僵死、腐朽、落后的封建美学决裂,成长为一个坚定的近代美学家;而后,在“十月革命”的强劲冲击下,伴随着中国革命进程的深入发展,他又实现了与西方资产阶级美学的彻底决裂,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美学,最终成为中国现代美学——推开一点讲,统一的世界美学的伟大先驱。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化中,老子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是中国女性文化及其话语的滥觞,由此涉及到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从中西文化比较观念出发,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性的认定,即对于中国文化基本形态与性质的判断;二是对于老子思想中所包含的中国远古女性崇拜意识的认定,由此从渊源上探求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形态与特性;第三.则是中国文学的南北文化源流的特征及其相互融合问题,由此指出中国文学的“阴阳合流“现象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表现工具是语言。用语言描绘形象,使文学显示出不同于其它艺术的审美特质。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凭借它们各自的表现工具和物质材料所塑造出来的形象,是视觉可见或触觉可抚的,实际存在于平局上或空间里的形象。文学形象不管描绘得多么具体,生动,它也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学形象的具体、感性形式,是在人们的想象里出现的。语言的表现功能决定了文学描绘的途经,作家的任务,不在于提供视觉或触觉可以实际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感性学,美学是一种低级认识的科学,它主要关联于艺术与审美。但是,美学的哲学化,以及美学与哲学的交融与互渗,却表明了美学与哲学的密切关联。在本性上,这种关联揭示了,理性在近代既规定了哲学,也规定了美学;同时,近代美学也被置于认识论哲学的规定之下。由此,美学与哲学发生了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一) 古人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礼记·学记》)。这是古代学者对诗歌创作一种朴素的看法。博依就是博喻。写诗如果不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比喻,那诗是写不好的。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来看,客观事物的类别与语言的定名是密切相关的。在语言里人们给一个对象或一个活  相似文献   

15.
“诗缘情”显示了诗歌生命的内在动困与美的形式特征;“境与心”是对诗的审美心理的深层描述;“冲淡”体现了古典诗歌重“含蓄”、“自然”的美学方向。这三者一方面总结了诗歌本体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学在禅宗融入之后的突破与进展,诗歌艺术开始浸染着诗人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根据和必要条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并以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说明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和确立的依据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对待中国传统哲学的科学态度和原则的说明 ,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作用的分析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海德格尔与老子哲学的一个共同议题。海德格尔与老子都不满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都提出了解救人类危机的方法。尽管他们的方法不足取,但因其强调了人与世界和谐一体的重要性,故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海德格尔哲学素以反对西方传统哲学著称,他认为,传统哲学研究的只是哲学的表层问题,即“存在是什么?”而他要研究哲学的深层问题“存在何以是存在?”即物之为物的问题。他进而认为,在物之为物的过程中,聚合着四重性因素即天、地、人和神,只有当它们同时聚合起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事物才成为事物,世界也才作为一个整体生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本质特征是和谐,而这一和谐范畴的形成是由于其内部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古典美学内部的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交替呈现为不同的美学形态,并在和谐的框架内相互斗争,相互吸收,但始终未能冲破古典和谐框架。因此可以说中国古典美学是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互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林超 《文教资料》2013,(12):79-80
中国古典哲学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繁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这是山水画研究领域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以宗白华为代表的专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仅仅限于从"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角度理解山水画与古典哲学的关系。本文在理清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定义的基础上,从艺术构成和艺术表达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唐诗的和谐美主要表现在:一、情与物的和谐美;二、意与境的和谐美;三、组合方式的和谐美。而情与物、意与境的和谐美与组合上的对称皆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