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教育》2001,(1):17-19
午餐前,老师问孩子:“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本以为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好”,谁知一个孩子表示了异议——“不好”,还引来了其他几个孩子的应声附和。你碰到过这类尴尬的情景吗?当孩子与您的意见不一致,对您说“不好”时,您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2.
刘家国 《云南教育》2005,(14):35-36
课堂上,我们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插曲”:“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老师,我还想补充。…‘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这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尴尬。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理解的课堂,教师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新年后第一天上班,一大早,倩倩的妈妈就带着倩倩来了。我们相互问候时,我说“没想到倩倩来的这么早”。她妈妈告诉我,倩倩这几天在家,夜里曾在睡梦中喊着“赵老师!赵老师!”而哭醒。问她,说是想赵老师了。爸爸问她:“想赵老师?赵老师喜欢你吗?”她说:“喜欢!”爸爸又问她:“赵老师喜欢你,为什么不请你做指挥呢?”倩倩妈妈问我:“您猜倩倩怎么说?”我有点尴尬,刚想解释一下,可倩倩妈妈紧接着说:“她说‘不是就只能有一个人当指挥吗?要是请两个肯定有我!’您瞧,这孩子还挺自信!”看着倩倩妈妈  相似文献   

4.
读了《江苏教育》2003年11A中谈利娟老师的《谁能帮我解除尴尬》一文,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谈老师在文章中诉说了她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上遇到的尴尬:为课堂纪律的“滑坡”尴尬;为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布白”而落得同学们“无动于衷”尴尬;为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四处碰壁而感到尴尬。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理念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广大教师的价值取向和教学行为,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正在建立,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观念与行为”、“传统经验与课改要求”、“预设与生成”、“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等矛盾也日益凸显。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的老师究竟该做些什么?谈利娟老师给我们发来了《谁能帮我解除尴尬》的“求助”,欢迎广大老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提供见解和经验,共同来解除这个“尴尬”。(来稿请注“争鸣”,电邮请寄至:jhth~js@sohu.com)  相似文献   

6.
眼睛     
“陈羽飞,你在想什么呢?”语文老师好似一朵白云飘了过来。“我……我喜欢你的眼睛……”还没等陈羽飞的话说完,教室里就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哄笑。语文老师年轻的脸上立刻涨红了,不知道是生气还是尴尬。但是她却什么也没说,继续讲课。  相似文献   

7.
于虹 《中国教师》2006,(4):41-42
想法一:教师的话成了“空头支票”。那就别说啦!1.学生做数学实验报告,老师说“等下课交给老师”。真的?不信。(嘿嘿,据我调查,凡是这样说的课下都没有做。)2.当某个小环节处于尴尬境地的时候,老师说“课下小组讨论”。(课上怎么不解决?课上都解决不了,课下就解决了?更不信了。)想法二:为了一小片森林,失去大片森林。值吗?1.小组4人上台汇报,台下的学生眼神各异,不听,也不会听。(此环节成了4人的舞台。课为谁而上?)2.一生给其他学生出题,叫起来一个学生压根就没听见题的内容。(如果该生没有被叫到,是不是就被忽略了?像这样的学生究竟有多少?…  相似文献   

8.
不笑不行     
尴尬的问题家长会上,小佳父亲问:“老师,小佳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什么样的位置?”班主任在众家长面前不愿揭自己学生的短处,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么难回答的问题“踢”了出去:“让小佳自己来说吧!”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在“教育在线”看到魏智渊老师的“我讲《我的呼吁》—一节失败的语文课”(http://——www.eduol.cn/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18&ID=140016&page=1),学生面对翻译过来的文章提不起兴趣,于是教师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伦理入手旁征博引。可是,魏老师的满腹经纶都未能奏效,应者寥寥,再问学生“作者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是何意义,学生本可以稍加阅读就归纳,但状况却让人大跌眼镜,学生依然无动于衷,魏老师只好自己总结,我想魏老师好不尴尬。这等尴尬实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懒于思索,思维已成惰性,思维已在学习中缺席。以前…  相似文献   

10.
本期问题:现在,全国上下部在为中小学减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出台了许多减负的措施。幼儿园的孩子要不要减负?减什么?怎么减? 11月问题:幼儿园来了几位参观的客人。中班的强强正在看图书,一位客人老师对强强说:“你好,小朋友,你看的是什么呀?”“我才不愿理你呢!”强强头也不抬地说。如果你是强强班上的老师,你如何处理这尴尬局面? 截稿日期:2000年10月5日  相似文献   

11.
一天,去幼儿园接儿子,看见一个小朋友正向老师告状:“老师,小文尿拉在衣服上了。”老师把小文叫到身边,看了看她的裤子,面向全班的小朋友说:“小文,告诉老师,是不是你刚才洗手不小心弄湿了衣服?小文是个讲卫生的乖孩子,知道大小便时要上厕所,对吗?”那个叫小文的孩子用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望着老师,使劲地点了点头。老师帮小文换上干净的裤子,说:“下次洗手一定要小心,不要再把水弄到衣服上了啊。”“知道了。”小文说着蹦蹦跳跳地跑开了。细心的老师用美丽的谎言解除了幼儿的尴尬,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用鼓励性的语言暗示幼儿大小便要上厕所,不要再有类似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2.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设定,灵活应变,尊重学生,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13.
案例《雨天能看到日出吗 ?》的最后一幕 ,与其说是“困惑” ,不如说是“尴尬”。孙老师的担心不无道理 ,平时教育学生要说真话、做真人 ,这雨天如何写出“日出”的作文 ?但我们的孩子真了不起———此路不通走彼路 ,雨天看不到日出 ,以前看过的不也可以写吗 ?真该好好表扬这些敢于求异、思维灵活的孩子 !孙老师精心准备的“思想教育”———像捧空花盆的男孩一样做个诚实的孩子 ,语重心长 ,入情入理 ,孩子们“羞愧地低下了头” ,因为他们被故事的内容感动了 ,因为他们习惯于一种思维———老师说的 ,总是对的。可他们忘记了 ,自己也是一个独…  相似文献   

14.
开怀     
1一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请他回答:“老师刚才说了什么话?”学生大胆地说:“老师你刚才说的是普通话。”2要交作业了,老师说:“还有没交作业的“漏网之鱼”吗?”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能明天来自投罗网吗?”2今天改作业,一道题让用“充满”造句。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听某老师的课,当他讲得正带劲时,突然有两个学生争吵起来。怎么回事?原来这位老师讲话时有个毛病,常常带上“怎么呢”的口头禅。他一上课,就有调皮的学生统计共有多少个“怎么呢”。这堂课,一个学生记了56个“怎么呢”,另一个学生却说57个,双方争执不下,竟在课堂上吵出声来。结果,弄得这位老师非常尴尬。  相似文献   

16.
刘潇迟到了,面对他尴尬的面孔,我轻轻地问:“你今天是不是有事?”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对不起,我起晚了,又赶上堵车……”“多么诚实的孩子!”我心想。来晚了,按理应批评,他睁大眼睛望着我,以为我要批评他。我只是看了他一眼,说:“下回注意,不要再晚了!记住了吗?”他点点头。我便挥手让他回座位,继续讲课了。课后,我把他叫到无人处,问他:“今天来晚了,对吗?你想想,同学们整整齐齐坐好了,老师正在讲课,你有什么感受?”他低着头,难过地说:“老师,下次我决不迟到!您看我的行动吧!”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其实,当学生有意无意犯错误时,…  相似文献   

17.
小手握大手     
一年四季,我最怕冬天,因为我那两只手老爱在冬天生冻疮。手指又粗又肿,又紫又红,羞于见人,只一VW好戴上手套来掩饰。 尽管我一再小心翼翼,还是被邵雨淇、徐恰妓两个细心的孩子发现了。那天她俩扯着我的衣角轻轻地问:“老师,你手上一块块红红的东西是什么呀?”“老师,你痒吗?疼吗?”说实在的,我当时真的有几丝尴尬,不知如何回答。但从她俩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纯真的关心。我尽量自然地一笑,把手摊开给她俩看。“哗”一下子拥上来十几个孩子,“老师手上的是冻疮,因为冬天很冷,血液流得太慢,所以就生冻疮了。”我向孩子们解释。“老师,那你为什…  相似文献   

18.
记忆当中最尴尬的事莫过于4年前那次谈话了。那天放学后我正欲离开教室,一个名叫胡伟的男孩子追上我说:“朱老师,您有《三重门》吗?借我看看!”“三重门?什么三重门?”我疑惑不解地反问。“您连这也不知道啊?就是韩寒的作品啊!”孩子的眼光中同样写满了不解。他一定在想,这位他一向佩服的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向他们介绍过很多文学作品的老师,怎么会没有读过韩寒的书呢?坦率地说,在4年前,我不仅是没有读过韩寒的书,就连韩寒是谁我也不知道。望着孩子失望的眼神,尽管我用“弟子不必不如师”来安慰自己,用我读过巴尔扎克,读过马克·吐温,读过…  相似文献   

19.
“老师,游戏规则这样设计不合理。”“老师,对您的讲解我有补充。”“老师,我有一种更适合的练习方法。”……体育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体育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补充和纠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甚至对讲课内容突发奇想,提出不同的意见,而不再愿意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了。是依据原有设计机械地进行教学,对学情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还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敏锐地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或者根据环境的改变而调整教学程序?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晨会已经开始,一个满脸汗水的男生突然闯进教室,尴尬地站到了讲台旁,说:“王老师,我……”“又是你……”王老师一见,便不由分说地喊道:“向后转!向前两步走!”罚那学生面壁而立。事后,王老师才知道那学生是为了送一个迷路的小朋友回家才迟到的。他内疚,他自责。且不说体罚违背教育原则,决不允许这样做。只请问为什么一见这位学生迟到就不由分说加以惩罚呢?原因是这位学生在老师心目中是所谓“差生”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