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继军 《成才之路》2010,(29):30-31
提起20世纪美国文学,有一个名字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辛格坚定地宣称自己是犹太作家,更坚决地捍卫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这使得他的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富有犹太性。同时,存在于辛格作品中的现代意识和现代主义创作手法也是难以否认的。本文欲从论述辛格创作中的犹太性与现代性入手,对其主要作品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力图挖掘犹太人民不屈的特质,展现犹太民族特有的魅力,希冀追寻犹太文化这一人类古老的精神遗产,使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尽享物质财富之同时,也能保持其精神本色。  相似文献   

2.
马拉默德是继辛格、贝娄之后出现的又一个著名美国犹太裔小说家。他的创作力图以鲜明的“犹太性”作为对人类普遍心性的理解和体现,在驳杂多变的当代美国文坛上自立风格,独具特色。在众多的犹太裔作家中,马拉默德是犹太性最强的一个,同时他的作品中体现的犹太人道德责任主旨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评论界对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辛格等作品中的犹太性因素分析甚详,但却对索尔.贝娄作品中的犹太性分析较少,即使提到也是一笔带过。虽然贝娄本人总想避免贴上“美国犹太作家”的标签,但他始终关注着犹太人的精神世界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也充满着大量犹太文化的因素。贝娄笔下的主人公继承了犹太人的沉思传统,保持着传统的女性观、金钱观、家庭观,在与美国文化的碰撞中继续自己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谢娇娜 《文教资料》2008,(35):27-28
美国著名作家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是二战后期崛起的犹太作家.辛格作品所反映出的复杂与矛盾的上帝观一直是评论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分析辛格代表性的几部小说作品.挖掘他想要表现的不同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5.
庄鹏达 《文教资料》2012,(20):26-28
"回归"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格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辛格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背弃或者拘泥于犹太宗教和传统的犹太人物。他们在自我认知上经历了迷失到回归的过程,反映了辛格对传统犹太文化批判性继承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美国犹太作家辛格,从小深受犹太文化的熏陶,一直坚持用意第绪语写作,其作品大多植根于犹太传统。因此在辛格的作品中,总会有意无意地体现其对于《圣经》的思考,从圣经人物原型的角度分析小说《童爱》中的主要人物,从而探寻辛格对于犹太传统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继辛格、贝娄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美国犹太裔小说家。在众多的犹太裔作家中,马拉默德所体现的犹太性最强,同时他作品中所体现的犹太人道德责任主旨也最为明显。以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为例,通过对两代人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充分体现了小说中的离散文学性和犹太性。  相似文献   

8.
自六十年代末期以来美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年青的犹太作家,他们表现出与索尔·贝娄、艾萨克·辛格、伯纳德·马拉默德和诺曼·梅勒等一代作家完全不同的创作倾向。贝娄这一代作家力图使作品具有超越犹太性的一般意地在他们的作品中,美国主体文化思想的特性往往比犹太文化思想的特性表现得更加显著。然而新一代犹太作家却有意识地在作品中突出犹太性:他们注重表现犹太思想和文化特色,强调犹太价值观念,探讨犹太人特别关心的问题。代表这种倾向的作家在选择题材和表达主题方面表现出两大鲜明特色。新一代犹太作家从犹太民族历史、犹太宗教…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辛格在小说创作中潜心关注Schlemil文学典型,以“犹太幽默”的审美态度,突出泛悲剧感和可笑性,这实际上是对犹太传统文化的审视和反思,折射出“犹太幽默”的特殊文化内涵和意义:辛格的叙事文本完成了对其民族伦理道德和文化心态以及处世哲学的悲剧人格的透析,又构成一种超越其上的嘲解;而“犹太幽默”的别题意义和深层价值,则体现为现代幽默精神的“类自嘲”。  相似文献   

10.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作品《傻瓜吉姆佩尔》是美国犹太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因有论者认为在辛格的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男性,对《傻瓜吉姆佩尔》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甚少,然而女性人物埃尔卡在《傻瓜吉姆佩尔》中不仅是性别陪衬。她是深受犹太宗教以及犹太传统文化打压的犹太女性,也同时肩负了犹太社会赋予其更重要的人生使命。辛格在小说中所着力表现的不仅仅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犹太妇女无奈低贱的处境,更是在犹太男性社会中犹太女性存在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向珍真 《海外英语》2013,(16):207-208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作品《傻瓜吉姆佩尔》是美国犹太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因有论者认为在辛格的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男性,对《傻瓜吉姆佩尔》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甚少,然而女性人物埃尔卡在《傻瓜吉姆佩尔》中不仅是性别陪衬。她是深受犹太宗教以及犹太传统文化打压的犹太女性,也同时肩负了犹太社会赋予其更重要的人生使命。辛格在小说中所着力表现的不仅仅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犹太妇女无奈低贱的处境,更是在犹太男性社会中犹太女性存在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评论界普遍关注艾.辛格长篇小说中男性“忏悔者”形象,肯定了这个模式化的角色对凸现小说“背弃?回归”主题模式的同构性意义,并高度评价了辛格为捍卫犹太传统文化所作的贡献。然而,在辛格的长篇小说中,女性人物往往被扭曲和异化,极少得到正面关照。在《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作者肆意将女性人物扁平化,将丑陋、愚蠢、冷酷、贪婪、放荡等品性浓缩到她们身上。这样,男性主人公与女性人物的各种关系,隐喻了他曾经被诱惑,然而最终能够顿悟自救,浮出世俗欲望的层面,完成信仰的回归。这种彰显男性主人公弃恶从善,浪子回头的叙事策略充分暴露了作者隐匿的男性立场。这种男性叙事话语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象,它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十分强调身份意识(契约意识)和伦理意识的犹太传统文化本身就呈现出典型的男性色彩。透过辛格的男性创作立场,我们捕捉到小说中渗透的犹太文化元素,也感触到辛格这位“最后的犹太作家”对犹太传统男性文化的独特承袭。  相似文献   

13.
辛格是一位犹太作家,坚持用意第绪语写作,尤以短篇小说见长,被誉为“伟大的寓言家和短篇小说大师”。神秘主义和怀疑的虚无主义构成了他作品的主题。《艾·辛格的魔盒》中收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董妍 《文教资料》2014,(8):23-24
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也是坚持用意第绪语创作的小说家。辛格因为“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植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辛格不仅成功创作出以《卢布林的魔术师》、《奴隶》为代表的诸多长篇小说,而且在短篇小说领域颇有造诣,大多数作品都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邻居》是辛格诸多短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两位孤苦伶仃的犹太老人身处世态炎凉、冷暖自知的社会环境,体会到人情淡漠.道德沦丧的人生经历。小说中辛格借表面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看似轻松愉悦的氛围向世人提出一个冷酷现实却发人深省的问题——人性都去哪儿了?本文旨在揭示辛格在《邻居》中借助黑色幽默所传达出的仁爱精神:一方面是为犹太民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寻求尊严和平等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借助对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凄惨人生的描写呼唤良知与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艾·巴·辛格作品的分析,指出这位犹太作家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侧重论述了辛格对宗教信仰的矛盾与徘徊过程,由此揭示其作品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家档案】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 ̄1991),美国作家。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祖父与父亲都是犹太教的长老。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铸就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辛格15岁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1950)、《庄园》(1967)和《农庄》(1969)等主要写在现代文明和排犹主义双重压力下,波兰犹太社会的解体过程,其中《庄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另一类小说主要写爱情与宗教问题,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1955)、《卢布林的魔术师》(1960)、《奴隶》(1962)、《仇敌:一个爱情故事》(1972)和《童爱》(1979)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卢布林的魔术师》,西方评论家说它是辛格最佳的长篇小说。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重要的有《傻瓜城的故事及其他》(1957)等。1978年,由于"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7.
王晶 《林区教学》2011,(9):32-33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他的早期作品《波特诺伊的怨诉》不仅体现了罗斯后来的创作主题和多变的叙述手法,而且因其对犹太生活的真实刻画,而引发了犹太读者和评论界极大的争议,从而影响到罗斯的后期创作。小说《波特诺伊的怨诉》中流露出明显的“叛逆”意识,通过对各种“叛逆”形式的描述,指出“叛逆”的意义在于揭示犹太文化的阴暗面,进而促进犹太文化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一、美国犹太文学宗教母题(一)美国犹太文学宗教母题代表作这里要阐述的是三位犹太文学巨匠——贝娄、辛格和马拉默德的作品及相关作品分析。这三位犹太作家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宗教母题。莫里斯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店员》中的主人公。小说描述的是莫里斯逃离沙皇军队来到美国,开了一个小杂货店。小店里还有一个店员,名叫弗兰克,是个有意大利血统的流浪汉。莫里斯身上有着鲜明的宗教烙印,自己过  相似文献   

19.
张雯 《英语广场》2023,(13):54-58
《敌人,一个爱情故事》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艾·巴·辛格在大屠杀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辛格采用空间作为表征大屠杀创伤记忆的主要叙事策略,空间不仅是创伤记忆再现的场景,还参与到人物创伤记忆的动态建构和创伤疗愈中。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视角切入,结合创伤理论,从空间的神圣性、异质性以及时间性三个方面对小说中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后大屠杀时代美国犹太移民群体的创伤记忆以及辛格的创伤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0.
马拉默德是美国一位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一生著作颇丰,犹太性是他作品中的突出特点.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品《店员》中主人翁莫里斯的受难和弗兰克的转变进行剖析,揭示了犹太性的本质,犹太性其实就是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贯穿生命始终的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