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路分析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电路分析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该项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电路理论"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复杂,学生较难掌握,本文对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讨论,并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一些教和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信和电子信息专业系列课程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通信和电子信息专业系列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计算机技术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并指出计算机实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电路分析这门课程理论性强、物理概念抽象的特点,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利用Simulink建立电路模型,进而分析和计算电路各参数的具体步骤。在电路分析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引入Simulink仿真,改善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知识,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主学习的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我校20152016年度校级教研项目,在2014级本科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52016年度校级教研项目,在2014级本科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52016第一学期的电路分析课程中实施。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把教师的课堂教授和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以教师的讲课为指导和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讲课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电路课程是电类和电子信息类学科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过渡和总领作用,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以面向工程的项目式驱动教学模式探索为中心,分析了当前工程教育背景下电路课程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初步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模拟电路”课程内容抽象,学生理解困难的教学实际,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实验的“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实例教学,详细阐述了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具体的内容和实施步骤,为基于虚拟实验的“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电子产品调试与测试》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的专业课程。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电路分析、调试、测试能力。将仿真教学法与项目化情境教学法在课程中结合,通过情境的设计、任务的引导、仿真的运用,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电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分析模拟电路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现状,转变传统实验教学理念,并从开课形式、实验内容、辅助实现手段和后续课程的开设等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改革内容,确立了模拟电路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频电子线路是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是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中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电路的内在联系,以培养设计和运用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但是该课程具有内容繁多、学习难度大的特点,以下从教学内容、讲授角度、教学方式等方面浅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毅 《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72-173
通信电子线路(高频)课程是高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由于课程涉及非线性数学和高频电路分析,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电路基础要求较高。基于这些原因,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在注重公式和图形授课的同时,采用多种授课形式,通过将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学习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实验平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开发一个全新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的综合教学实验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教师可以设计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实验和课堂演示程序,学生可以自主设计课程实验和大型综合性实验,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实验内容落后于技术发展的局面,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174-177
通信电子电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课程组针对本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按步骤实验、主动性不强的问题,设计了案例式模块化实验方案。以无线收发系统各功能模块电路案例为例,对案例式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任务、运用课程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近况,研究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基于B/S模式与ASP.NET技术,开发电子信息类专业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络平台,实现智慧教学。不仅能够实现优质资源网络课程共享,同时注重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信息化带来的一些新问题。基于网络平台,把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知识与先进技术正确的信息主动及时地、更有针对性地"推送"给学生,并且进行在线课程学习活动综合评价。注重进行交互式辅助学生参加竞赛等专业实践活动,助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自考的一门统考科目。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内容软硬结合,并侧重硬件。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能力和简单接口电路的设计能力。然而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电子信息的不可见性及高速性给本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尤其是硬件的学习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类课程的关系结构。首先利用层次聚类方法将课程划分成若干类别,其次分析层次聚类的结果并建立起课程的内在关联,最后根据课程的关联性对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电子信息类课程是理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的5门主要课程为: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和通信原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典型系统的组成、设计、实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及"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及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三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三门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存在诸多的相互交叉重叠,占用了较多的教学计划学时。因此,根据近年来对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提出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设想,目的是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高频电路"是电子信息和通信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存在理论复杂、调试困难、结果不稳定等现象,导致学生普遍对做高频实验兴趣不高,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分析高频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思路,旨在提升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视频自主学习的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我校2015—2017年度校级教研项目,在2014级本科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5—2016第一学期的电路分析课程中实施。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课堂讲授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建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把教师的课堂教授和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以教师的讲课为指导和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讲课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课程网络视频是学生课外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翻转课堂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