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874年日本侵台期间,日本陆军就初步形成了直隶决战构想,并为此发起针对性的对华情报活动。参谋本部设立后,日本陆军构筑起对华情报活动的新体系,在情报成果的基础上,桂太郎于1880年拟出第一份直隶决战计划。此后,日本陆军始终围绕直隶决战计划展开有针对性的情报活动,到1886年前后,陆海军中涌现出多份类似作战计划,标志着直隶决战计划进入成熟期。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以此迅速拟定出“作战大计划”,作为战争推进的重要指导,到讲和期间的3月上旬,再度改订出以侵占北京为核心的作战计划。从构想到计划,又从制定到落实,直隶决战的演进轨迹正提示出,对甲午战争的研究需要更为长远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明治政府成立不久日本就在福州设立了第二个领事馆,并派遣“驻在将校”和“留学生”收集情报;马江海战爆发时,日本海军省、参谋本部和大藏省更是直接派员来福州观察和记录战事;随后开业的福州乐善堂和第一家照相馆庐山轩,以及背后的“福州组”都起到了情报先锋的作用。可以说福州这座城市是近代日本在华的最早、最重要的情报据点之一。其大陆浪人和情报军官携手合作、亦谍亦商的情报收集模式可谓提供了早期的“教科书”范本,成为日本在华情报活动最主要的方式;对清海军情报的收集使日本得以掌握清海军实力,奠定甲午战争日本海军获胜的基础;为之后日本对华侵略扩张培养了若干熟悉中国情况的海陆军将领。  相似文献   

3.
甲午海战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倾其全力的侵略战争.这个向来对中国倍加敬仰的弹丸小国居然有如此大的动作,让从来不将其放在眼里的清王朝深感困惑和忧虑.古代中国国力强盛,科技文化领先世界.长久以来东亚文明以中国为中心向周边国家传播发展.无论是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经济模式还是科技文化都在日本民众心中烙下了深深的"中国印".但近代日本民众对华态度从畏惧推崇到蔑视甚至侵略中国,让人始料未及.日本民众对华态度的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更是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4.
洲汇 《老年教育》2006,(3):17-18
潜入中国的间谍组织 晚清,日本派往中国的间谍接连不断。“玄洋社”大约是最早在中国进行秘密间谍活动的组织,其“实绩”之一,是1884年在上海昆山路建起的东洋学馆。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可能是中日再次爆发战争的一个时间表,日本不是狂叫‘再现甲午光荣’吗?!中国应全方位进行战争路线图的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战争准备,中国对日战争输不起,只要日本敢于开第一枪,中方便全力反击。一旦日本对中国的飞机、船只开火,  相似文献   

6.
随着“终身教育论”和“学习社会论”日渐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和重视,社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日趋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垂爱。世界许多国家为消除因学校教育体系膨胀所造成的弊端,都在通过加强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去缓解以学校教育(尤其是以智育教育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统认识。同时,随着人们学习欲望的新高涨和新的教育服务体系的出现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产生了新的学习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唯有通过灵活的社会教育才能开创山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为了借鉴外国的经验,促进我国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仅将日本战前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概述如下,以从中引出于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以净土真宗东、西本愿寺为首的日本佛教各教派追随日本政府对华侵略、在中国各地开教立寺,传教布道,在宗教输出的同时,从甲午战争经八国联军战争、日俄战争、武装干涉西伯利亚战争、直至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均配合日本的军事侵略进行了诸如派遣随军使、战场布道、鼓励杀人甚至直接上战场参与进入南京的战争等大量的侵略活动。自古以来的“镇护国家”、“王法为本”的“入世”、“附政”精神传统成为其处理与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始终与政府的侵略国策紧紧地绑在一起,充分显示了政教一体的特征。其重大的战争责任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通商行船条约》,强占台湾省、攫取巨额战争赔款、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将朝鲜变成其殖民地,攫取了一系列侵略权益,快速积聚了巨额资本。利用战争赔款加速完成了产业革命,大大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其政治经济力量也随之迅速膨胀,为进一步对外扩张、掠夺财富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可以说对华战争的利润对于日本现代化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前中日留学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甲午战前的留学史是一段重要的教育历史,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日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也影响了两国后来社会变革的程度,乃至甲午战争的胜败  相似文献   

10.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11月8日,由于“三国干涉还辽”,中日两国又签订《交还辽东半岛条约》及《议定书》。1896年7月27日,中日两国再签《通商行船条约》。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欧美列强对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空前激烈。然而,在列强正关注、较劲的远东地区,面对巨大的利益得失,面对弱小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扩张行为,列强为何采取了“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以致日本竞在虎视眈眈的列强面前公然挑起了针对中  相似文献   

12.
祝红德  张维 《历史学习》2001,(11):16-17
近代史上,日本先后两次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一次是甲午战争,另一次是全面侵华战争。将这两次侵略战争作一番比较,对于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丰富的情报思想对近代日本的军事情报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孙子情报观来看,甲午战争中日本情报工作有"先知"、"五间俱起,无所不用间"和"全知"的特点,为日军作战行动达成了战略上的"先胜"、战局上的"速胜"和战术上的"易胜"。通过相关案例研究,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剖析我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更为深刻地理解《孙子兵法》的情报思想。  相似文献   

14.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家迅速地发展起来。至20世纪初,已跻身世界强国之林,成为对国际格局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亚洲强国,影响至今。试从两次战争来探讨日本近代国家发展模式的演变,分析日本在近一个世纪的国家近代化过程中的发展模式演变,对近代发展的作用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中国创办了大量报刊。以日俄战争为界,早期报刊在一定程度上同情中国革命,宣传维新改革,创办初期受到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欢迎;日俄战争后,伴随着日本对华军事扩张,大多数报纸以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培植亲日势力,扩张日本国权为目的,成为日本政府宣传其大陆政策的御用报纸。考察清末日本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探讨日本早期对华新闻活动的实质,是日本侵华新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7.
中日是亚洲的近邻,在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社会对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巨大变化不甚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师日观"、"轻日观"、"联日观"以及"防日观"等几种不同性质的日本观,这对以后的中日关系及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雪珥 《学习之友》2011,(7):57-57
我的一位美国收藏同道曾抱怨道:与中国历史有关的考据,经常难以从中文资料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因为“中国人只收藏对自己有利的资料”,而很少收藏其他各方尤其是敌对方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三由于日本把旅顺和大连湾已经圈定为割取的地方,因此从花园口登陆的第二军自始即旨在用武力先占据这片地域,登陆之后,其前锋即直扑金州以窥旅顺。这些军人的身后,是全国上下无不认定他们必将取得惊人的功名。①旅顺与威海相望,因其地居畿疆门户而形胜之险为海疆最,自光绪六年起已经营军港,建炮台,并置重兵守焉。但平壤接战之日朝廷忧诸将悬入无继,遂移此援彼,命旅顺守将宋庆,大连湾守将刘盛休领所部赴防九连城。而用来为这一头填补空缺的,则是提督姜桂题、程允和募新兵守旅顺,总兵徐邦道以马炮队协守,铭军分统赵怀益募新兵守大连湾。与昔日相比,显见得这种占了  相似文献   

20.
日本公私藏书机构有很丰富的中国通俗文学文献收藏,这既与历史上日本学界对中国通俗文学文献的重视有关,也是上个世纪上半期日本汉学家到中国着意搜求的结果。日本学者还编制了一些中国说唱文学方面的专题目录。在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方面,狩野直喜、泽田瑞穗、波多野太郎等汉学家做出了较大贡献。在敦煌说唱文学文献的研究方面,日本学界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