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具象与喻象互渗的三种方式云杰具象创造与喻象创造,或者说,典型化的创造活动与象征化的创造活动,作为两种各有特点的形象营构模式,是文学创作中的现象存在。屈原的诗歌与杜甫的诗歌之不同是一种代表,卡夫卡的小说与巴尔扎克的小说之相异是又一种代表。但这不是说这...  相似文献   

2.
屈赋借助三种不同性质的喻象构筑其隐喻世界:(1)同质喻象,喻象的能指和所指一致“,投射”是这类喻象建构隐喻的生成机制;(2)异质喻象,喻象的能指和所指正好相反,这类喻象借助较大的语段、通过“顿跌”完成隐喻的表达;(3)悖谬喻象,喻象与对喻象的描述构成悖谬关系,这类喻象是借助“嫁接”机制生成隐喻。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象可分为兴象、喻象、抽象三种。其中兴象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兴象与喻象不同,喻象的创造较多地倚重一些特别的艺术手法,而兴象的特点则是“天然”,或叫“自然。”一方面,兴象是主体的某种忘我状态所达到的无我之境;另一方面,兴象是把对象从自然的浑然一体的连续体中“摄”出来,从自然中裁出这么一块自然,却不让人感觉到裁的痕迹,仍以自然的面目出现(参见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李商隐诗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商隐不仅在写作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段,而且在象征艺术方面有许多创造。他能娴熟自如地运用整体象征手法。个性化和朦胧化是李商隐象征喻象的重要特征。李商隐诗“深情绵渺”的独特诗风和诗歌“多义性”特征的形成,都与其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手法有密切关系。此外,李商隐诗中的象征还与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抒情手段存在密切关系。理清这些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李商隐诗象征艺术成就和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朗费罗是美国第一位职业诗人,他的诗歌家喻户晓、耳熟能详、魅力永存。商籁体(sonnet)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也叫十四行诗。朗费罗的商籁体诗歌因袭了意大利皮特拉克诗体,主题沿袭了传统的题材,情调忧郁、感伤,意象主要是大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有一个十分奇特并引人注目的现象,即新体诗和旧体诗的共存共荣和分途发展.然而,从整体上看,二者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新体诗的缺陷是抛弃传统,一味西化,丧失了民族特点,旧体诗的缺陷则是一味因袭传统,缺乏创新.刘章的诗歌创作一方面继承传统,努力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力求创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这使他的作品既富有民族特色和传统风味,又富有现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即避免了旧体诗的缺点,也弥补了新体诗的缺陷,从而指明了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艺术中,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示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本文试就《诗经》的一些篇章,从意象方面,论述《诗经》的意象美:诗中之画的意象美,意象组合的音乐美,意象的喻象美,意象的含蓄美,意象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抒发情感的载体,诗歌教学就可以看作是把握意象的情感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是诗歌教学的目的之一,我们在教学中仍然因袭着同有的三步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情感的教育,高中新课标要求,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因此诗歌教学应该注重感性化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今后的教学中遵守阅读教学的规律,结合诗歌教学的特点,探索现代诗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食指的诗歌创作在"文革"时期是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他的诗歌在内容上从"大我"回归"小我";在诗歌形式上创造了"窗户美",在语言上形成了"色彩美".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食指的诗歌创作在"文革"时期是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他的诗歌在内容上从"大我"回归"小我";在诗歌形式上创造了"窗户美",在语言上形成了"色彩美"。  相似文献   

11.
诗人醉酒是一种有趣的文学现象,而在这现象背后却隐藏着某种文学创作规律,反映了诗人对模糊美的追求。本文通过对诗人醉酒现象的分析,认为诗人醉酒有助于诗歌作品模糊美的创造,而具有模糊美品质的诗歌总是张力十足、引力无限的。因此虽然醉酒作诗不值得提倡,但追求诗歌作品适度的模糊美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敦煌遗书中生殖婚配喻象探讨王政敦煌遗书,卷帙浩繁,封储石室,历经千载,“原装”地保留了那个时期的传统文化、西域文化、佛经文化的质野与纯朴,反映了唐代生活以及唐代西北地区民间文化的开放精神和丰富多彩。对于研究人类文化重要层面的生殖婚配喻象来说,那是典型...  相似文献   

13.
<正>本期赛题唐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认为去伪存真兼取众长,是写好诗歌的基础;宋代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说,“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认为写诗应自出机杼,表现个性和风格,切忌一味因袭模仿。以上材料中,两位诗人倡导的写诗理念,或兼取众长,或自出机杼,都是他们取得诗歌成就的原因。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辩证法的规律是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决定并支配着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中,辩证法的规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体表现为:诗歌意境创造中的辩证统一过程,意境构成中各种因素的辩证统一关系,意境创造中认识和表现的辩证审美关系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辨证法,它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客观规律。它的基本审美范畴应包括意境与生活,意境创造的主体与客体,意境的内容与形式,意境的现象与本质,意  相似文献   

15.
新诗对于中国传统诗歌来说,是一种新变。这种新变,主要表现在诗学思路上。中国传统诗歌有一种“向后看”、以能模仿古人为能事的倾向,这导致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中因袭、模拟之风的盛行,并由此产生了空洞、肤浅、“文胜质”的毛病。“五四文学革命”就正是为了打破当时旧诗坛的这种剿袭之弊。  相似文献   

16.
七夕诗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节令诗之一,两晋南北朝七夕诗除受到此时诗坛因袭模拟的诗风影响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文人七夕诗和民歌中的七夕诗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七夕诗的内涵逐步深化,从单纯的咏牛郎织女传说延展到闺怨和乡园之思;家族创作和宫体诗的影响也是这一时期七夕诗的发展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七夕诗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节令诗之一,两晋南北朝七夕诗除受到此时诗坛因袭模拟的诗风影响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文人七夕诗和民歌中的七夕诗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七夕诗的内涵逐步深化,从单纯的咏牛郎织女传说延展到闺怨和乡园之思;家族创作和宫体诗的影响也是这一时期七夕诗的发展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朱国祚是秀水朱氏家族在诗歌创作领域的开山祖师。其诗自抒性情,雅正清婉,不倚傍门户,不因袭前人。折射出淳正本真的士大夫意识,表现了风流儒雅的文人情趣,并以和婉的语言、清旷的意象营造出古典诗歌的一种平正优美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前景化是诗歌语言的显著特征。在诗歌赏析和理解的过程中,前景化在诗歌创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秋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精品之作,语言精妙,秋日在济慈的笔下显得尤为鲜活灵动。文章从语言变异的角度探讨诗歌《秋颂》中前景化的特征,聚焦诗歌语言中的偏离常规的变异现象,旨在深入领会诗歌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王亚平《说剑楼诗词》的诗意追求首先表现在积极主动的追求态度,他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找寻诗歌,对诗歌新现象的出现总是欣喜若狂,对自己的诗歌创作充满了自信,重视和强调诗歌的巨大社会作用。其次呈现在创造实践方面,他用传统的诗笔蘸着现代生活的墨汁写作,具有高超的诗歌意象选择和组合技巧和娴熟的驾驭艺术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