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亭影”是中国北方的戏曲剧种,因诞生于乐亭而得名,为乐亭先民创造。乐亭县地处冀东,历史上先后隶属于滦州、唐山,因此也被人称“滦州影”、“唐山皮影”和“冀东皮影”。“乐亭影”的影人、道具,由驴皮雕镂而成。因而又有“驴皮影”的称谓。其显著特点是唱腔、道白,均是地道的乐亭方言语音。因人称乐亭人“老呔”,称乐亭的方言语音为“呔话”,因此,“乐亭影”又被称为“老呔影”。  相似文献   

2.
宋代,士大夫崇佛之风日甚,几至人人谈佛。理学诸子为捍卫儒学地位,视佛学为异端,着力排佛。二程、朱熹强调儒佛界线,以儒家价值观立论,从“理”的“实”与“空”、“公私”、“义利”等方面力辨儒佛之异,指斥佛学无“理”,即便有“理”,其“理”也“空”;佛学立教,为“私”为“利”。但是,儒学与佛学本为两种不同的信仰体系,理学诸子以儒学价值观度量判定佛学之非,其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故其排佛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学说大抵都以“致用”为目的,诸子百家无论其学说在“哲学”或“为道”方面建树多高,也必有其社会政治之归止。但是由“哲学”或“为道”的学术原则方面看,老子的政治主张又是由其“哲学”或“道论”之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包括其社会政治主张的矛盾与分歧,也是由其“哲学”或“道论”中合乎逻辑地产生的。概括地说老子的政治思想有“无为无不为”与“贵柔”两个方面,其中“无为无不为”是由形而上的道论,亦即绝对的“大象无形”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引申出来的;“贵柔”是由形而下的“器”的层面,亦即相对的“有无相生”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引申出来的。二者的区分体现着老子学术上的一大转折。  相似文献   

4.
古玩也叫“古董”。“古董”,是指古代流传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的参考。“古董”也称“骨董”,所谓“骨”,取其肉腐而骨存之义,意指保存过去之精华;所谓“董”,即知道、了解,“骨董”即明晓古人多遗之精华也。“骨董”,初见唐代开元年间张萱的《凝耀》。当时,“骨董”二字系方言。“骨董”后演变为“古董”,直到清乾隆年间,人们才开始叫“古玩”。  相似文献   

5.
本对汉初陆贾的“无为”论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陆贾“无为”论是在总结秦亡教训上的一种以道入儒的思想学说,其基本内容是以儒学“仁”、“礼”为纲,以道家为表,儒学为里;“无为”为用,“仁治”为体,而融合儒道两家,将儒家“仁义”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本还研究了陆贾“无为”思想的孟、苟思想的渊源及对汉代大一统政治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卞孝萱 《寻根》2008,(3):104-105
清末民初,扬州方尔谦、方尔咸兄弟“诗名满淮海”,世称“二方”,兄为“大方”,弟为“小方”。我在《寻根》2007年6期发表《“联圣”大方二三事》,今再发表《从〈扬州辛亥吟〉看小方》,合并观之,才能全面了解“二方”。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古代的君主一般称为“皇”、“帝”、“王”等。而人们通常不太了解,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君主一般被称为“后”。例如,《韩非子·五蠹》中有:“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句中的“夏后”即“夏王”之意。  相似文献   

8.
傅功振  樊列武 《寻根》2008,(2):39-41
“中元节”作为我国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盂兰盆节”或“鬼节”,俗称“七月半”。其节日流行于全国各地,其时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其发源一说始于道教,道教认为,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此时祭天;十月十五为下元节,此时祭水;而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传说这天地官下降,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末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自幼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立志报国。“及长,尝为委氏吏”,负责管理仓库;“尝为司职吏”,帮别人管理牧场。其后“为中都宰”,主持一县政务,时仅“一年”,便政绩卓著,成为“四方皆则之”的榜样。正因为这样,他便由“中都宰”升为主管建筑工程的“司空”,后又再升为掌管刑罚的“大司寇”,直至“年五十六,由大司寇摄行相事”,即同时代理宰相职务。而且,孔子“与闻国政三月”,便在国家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做出显…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国内外文化学术界高度重视对《周易》的研究,人们试图对这个丰富的思想宝库挖掘整理,弘扬光大,并创造性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国家建设、世界和平有所助益。本文拟就(周易)经传文字中记述甚多的“中正”之德与“和合”利贞的关系,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专家学者指正。一、“中正”为德,为体;“和合”为行,为用。太极两仪为道,“中正”为德。对此,凡熟悉(周易》及儒学经典的,不会有异议。(周易)64卦中,关于“中正”或分述“中”与“正”的记载,至少有45卦之多,并明确表述“中正”是大德、…  相似文献   

11.
沈奇 《东方文化》2000,(5):95-101
20世纪末的中国大陆诗歌,是以一场“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写作”的论争为浓重记忆而结尾的。对于这场论争,在一般诗歌公众看来,似乎是由“民间”一方率先发难,“知识分子”一方被动应战的“是非之争”、“权利之争”,且因“知识分子”一方的一些代表诗人,利用阐释空间的偏狭,在90年代的中国大陆诗坛占尽声名、定为主流,“民间”一方不免给人以“造反”、“争风”的嫌疑。同时,在急于进入历史的“学术产业”那里,更将惟“知识分子写作”为旨归的所谓“九十年代诗歌”,视为已可论定入史的事,是以必然视不期而遇的“民间立场”的“揭竿而起”为“争名夺利”的“闹事”。其实这场论争的肇因潜伏已久。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文化矛盾,西方提出了“神人合一”观念;为协调儒道文化矛盾,中国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这两种思想影响了中西文化走向,但又具有各自的文化缺陷。本文提出“花人合一”思想,强调“花神精神”,倡导触及生命本质的“至善至美、自由自在”的主客体高度融合的唯美境界。“花人合一”必须通过“游乐原则”才能得以生动体现。“游乐”是人的天性。至乐、天乐、率性求乐与“无害的快感”是人的内在本质追求。因此,应搭建一个平台来展现“花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和魅力,实现审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净化和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这就是“花人合一”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巴勃罗·聂鲁达,(1904-1891),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971年,由于“诗歌以大自然的伟力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且“与人类和大地和谐”,“讴歌奋斗”,“为维护理想和未来呐喊”,“有益于全人类”,“具有世界意义”,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再加上他多次访问前苏联和中国,积极参与智利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4.
“花书”     
『花书』□陈礼荣钱钟书为当代学界名人,他的签名也常引人注目(如图1)。钱钟书三个字,合为一体,整体为“钱”字,上半部为“钟”字,右下方含“书”字。这种字,在我国汉字文化中,别具一格,自唐朝贞观年间,始见记载,通称为“花书”;用于签名,则叫“花押”。宋...  相似文献   

15.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中国有百越,百越按汉语为很多种越人之意。《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后汉服虔注《汉书》为“非一种,若今言百蛮也”。据此,即由浙江到越南沿海地区都是汉人称为“百越”之地。但是从古越语来看,越人称“百越”则又不同。古越语“百”与“卜”、“濮”、“白”同音,意即“人”,即“百越”在越语解为“人越”,越语用倒装,译为汉语为“越人”之意。这种“越人”分布是在楚国南方即五岭山地前后。《吕氏春秋·恃君览》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  相似文献   

17.
刘畅 《世界文化》2007,(1):49-50
网络,是催生、引领现代新生事物发展的巨大引擎。网络的另外一种表述是“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无需细想,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都与这种无所不至的“联合”有关。时下,各种新词的涌现很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气势,什么“赛伯朋客”、“播客”、“博客”、“威客”、“闪客”、“维客”、“换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就在人们还对它们感受朦胧、似懂非懂之际,一种新的“客”又大有崛起之势,这就是以“拥抱陌生人”为基本行为特征的“抱客”(Free hugs)。  相似文献   

18.
酒事趣谈     
古来人们爱酒,对酒的美称很多,而且还有谑称和代名词。《诗经》上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之句。“春酒”就是指冬天酿造的酒,春天时饮用,后来人们把“春酒”作为新年酒的代名词,《诗经》中还有“清酒百壶”的句子,“清酒”是指质地澄清的好酒,还有指美酒为“旨酒”的。酒中有“家酿”一词,是指自己家里酿造的酒,白居易有诗“更待菊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小说的演进(续二)陈平原逸事与志怪“逸事”的产生,照刘知几的说法,乃是因“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这种初衷本为“补正史之阙”的“逸事”,既可能“求诸异说,为益实多”,也可能“真伪不别,是非相乱”。作为史...  相似文献   

20.
"辟雍"考     
王军花 《寻根》2007,(3):59-61
“辟雍”一词,亦作“鐾雍”,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而设立的大学,是“天子之学”的场地,是“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古代重视教育,把老师列于“天地君亲”之后,天子亲临太学讲学行礼,叫临雍,表示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