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是一首充满愤激感情的政治抒情诗,有力地表现了德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他们埋葬旧制度的战斗精神。根据编者的意图,教这首诗,“要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抒发强烈感情的特点”(人教社《中学语文课本教学重点说明》)。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全国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具有“分序设格,单元洪练”、“整体优化,培养智能”的显著特点。教材“分序设格”是通过单元组合来实现的。各个单元在整套教材的所在序列中是“总体结构”中的一个“部件”。每个部件卿每个单元)里面若干将课文(或例文)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和重点出发,担负着一定的学练要点。因此,每个单元都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联系性。针对新教材这些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十分重要,而运用比较法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比较法教学就是把…  相似文献   

3.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以文章体裁为单元编排的。教学中,如果以“课文”为中心进行单篇教学,每课都按解历文题、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的老程序进行教学活动,那么则会使学生感到重复乏味,教学效果是不佳的。因此,我们应从教材实际出发,以“单元”为中心,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比较法,就是观察与分析两种事物,求同存异。运用比较法进行语文单元教学,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讲读课文为基础,以文体的基本特征、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读写要求为依据,分析辨别一个单元内同一体裁的几…  相似文献   

4.
现行中师《文选和写作》(以下简称《文写》)教材,是将相同文体的文章编排在一起。构成一个单元,并以单元作为一个教学的综合单位。这种编排体例,对《文写》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如何分析处理教材?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文写》课的教师极其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之所以令人关注,是因为原来的以单篇课文为教学单位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行中师《文写》的以单元作为一个教学的综合单位的新教材、新体例的需要;以单元为一个教学的综合单位的单元教学教法,人们正在研究之中。一种具有模范性质的单元教学教法尚未为人们普遍接受,尚未出现。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将“比较法”运用于单元教学过程做了尝试,得出了“比较法”用于中师《文写》单元教学和中学语文单元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比较法是单元教学的一种恰当而成功的方法。现在就引入运用的理论和比较法具体的运用作肤浅的探讨,并以之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梁星 《读写月报》2022,(24):50-56
<正>[文本、教材分析]《乡愁》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是台湾诗人余光中所写的一首现代诗。此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六篇课文均为诗歌。一共安排了三个任务,分别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创作。这六首诗作都以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为主,借此抒发某种情怀。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同时,学会朗诵技巧并尝试创作诗歌。  相似文献   

6.
刊发于《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94年1期)的《比较法用于单元教学初探》拙文中,认为“现行中师《文写》以单元作为教学单位的教材体例,是由系统论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同一文体的系统化的体例,具有同中求异的特点,为比较法的运用提供了条件,决定了‘比较法’能够运用于现行中师的《文写》单元教学的教材”之中。 拙文只是对现行中师《文写》单元教材编写体例的指导思想及某种思想指导下编写的教材为比较法的运用‘作理论性的探讨。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教学实践呢?如何操作呢?现以中师《文选》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谈一下操作的过程。 这个单元是议论文单元(属议论文中的驳论)。含鲁迅先生的《文学和出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恩格斯的《论权威》,斯大林的《什么是列宁主义》,马南邨的《吴汉何尝杀妻》(属课外阅读课文)几篇典范的驳论文章。教学实践时,我按如下步骤操作:  相似文献   

7.
苏版语文教科书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每一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诵读欣赏”,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古诗欣赏。如何欣赏古诗,现介绍八种常见的方法。一、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欣赏诗从表达的方式方面来划分,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古诗也如此。抒情诗是“情绪的直写”(《郭沫若文集》第10卷第225页),是诗人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往往是借助外界事物的描绘来直接抒发诗人的感情;叙事诗是诗人满怀激情地记叙人物和事件,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在叙事之中。二、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欣赏诗,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而作,而是由人而发,由事而发,由感而发,有其创作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说明文、议论文,无不抒发了作者的美好感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感情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转化为智能,无不借助情感媒介来实现。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有情感。  相似文献   

9.
单元教学法施行之后,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系统论单元教学法”、“导读式单元教学法”等等。它们各具特色,各领风骚。从单元教学法科学性、系统性、计划性,阶段性等特点出发,根据近年来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用“比较法”进行单元教学不失为一法——美其名曰“比较式单元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在抒情诗文中,最常见的写法要数借景抒情了。自然景物绚烂多姿,在不同情况下又千变万化,这就为人们抒发不同的感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刘勰说:“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很多抒情诗文的作者就是常常借助于某一景物来抒发某种思想感受,把景物描写和作者抒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深邃的意境,使内情与外景高度融合,达到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物“无脊椎动物”一单元,知识零散,内容繁多,记忆困难。但对整个单元认真分析,可以发现,门与门之间,同门的纲与纲之间,同纲的目与目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搞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是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整个内容进行整体构思,突出教材重点,根据教学过程和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使对比项目起到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性。作为“ 人学”的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思想,也应该表现人的感情。古人说:“诗贵乎情。”其实,不惟诗歌?就是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也是以情为贵的。虽然,人们习惯上把诗歌称为抒情性艺术,而把小说列为叙事性文体,但这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早在二十年代,我国就有人明确地提出过“抒情诗的小说”的概念;后来,又有人把鲁迅的《故乡》等小说称为“东方的伟大抒情诗”。可见,小说与抒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任何种类的文学作品——不论诗歌还是小说,都是通过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来影响读者而发生作用的。 狄德罗有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拜伦则以肯定的口气反问:“难道热情不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么?”抒写感情,是诗的生命,同样  相似文献   

13.
<正>对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对整本教材进行宏观解读,从而全面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整本教材内容,我们一般称之为“教材解读”;二是对某一个单元进行中观解读,旨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统领下的单篇课文教学目标,我们通常称之为“单元解读”;三是对具体课文的微观解读,即教师通过解读文本确定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等,这是名副其实的文本解读。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全面、准确地进行单元解读。  相似文献   

14.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诗歌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但在欣赏、品味的过程中,要想将这二者准确地分辨清楚,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概念的有关解释区别度太小。关于“托物言志”,2004年1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关于“借景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尽管关于这两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此物与彼…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主题单元教学”是指以一个单元来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统筹安排,内外连接,使整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主题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以主题为线索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它具有针对性、系统性、连贤肚等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众多的语文教材都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编写方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编写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选择、取舍和重组,突显教材主题思想,强化学生的语文技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主题单元的有效教学得以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  相似文献   

17.
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这些教材各具特色,精心打造,为广大教师选择教材、重组教材、用好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面以“角的认识”这一单元内容为载体,依据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教材,通过对三种版本的编排体系进行对比分析,谈谈如何以单元内容为结构单位解读教材。“角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划分为“初步认识角”和“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两个部分。对比这三种教材的编排,在“角的初步认识”部分大同小异。都采取从实物图或主题图中抽象出角的图形,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再通过做角…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的嘉兴市优质课大赛,笔者抽到了《平行与垂直》这节课,而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单元整合教学。在经过对教材编排、学生学情的分析,笔者决定以“平行”这一大概念为主线,实现基于学生认知的单元重构整体教学。一、教材编排分析在一年级下册中已出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名称,三年级上册又从“边的长短”和“角的类型”两个维度介绍了常见的四边形。  相似文献   

19.
论《离骚》中的自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是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浪漫主义诗人偏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常常以自己的主观世界为直接的表现对象,他们的作品往往是通过“自我”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屈原就是一个运用诗歌鲜明而突出的表现“自我”的诗人。他的《离骚》正是塑造“自我”形象的优秀诗篇。 (一) 《离骚》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它以广阔的生活画面、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深刻地展现了屈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评价,尽情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情怀,从而艺术地塑造了屈原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抒情诗之一。但就该诗的主题,现行教材却莫衷一是。人教版高中课本认为该诗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高教版中专教材则认为该诗抒发了热爱和留恋母校的情怀,但又超越了“母校”这一实体,而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渴慕与追求。对“精神家园”却又所言不详。学者对此更是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