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为对标“双一流”建设而实施的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本土方案”,对其进行政策效应评估能够客观反映地方高等教育治理成效。本研究通过收集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评估了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后,域内高校的学科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活力均得到显著提高,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同时,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产生了更强的政策效应,“马太效应”持续加剧。在后续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安排中,学科建设应注重“慢变量、长赛道”,既需立足国际前沿,还需回应本土需求,通过政策兜底、扶持“无用之用”学科,保持学科多样性;师资队伍建设需为新生代力量留有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2.
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落地需要有合理的政策工具为其保障。以《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基于政策工具与目标要素维度构建起《意见》文本的二维分析框架,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工具,剖析《意见》在政策工具使用方面的特点与不足。研究发现:《意见》在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上存在差异,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供给型政策工具其次、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少;三类政策工具内部的次级政策工具的使用方面不够均衡。结合目标要素来看,政策工具在十大目标要素的达成上都有所运用但各目标要素在使用政策工具的比例上存在一定差别;各类目标要素在具体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存在差异,整体呈现出具体政策工具使用单一的特征,同时为达成特定的目标来选择基本政策工具时存在一定的偏好性。未来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应着眼于: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的结构,提升需求型政策工具比例;调整次级工具内部的失衡,加大“短缺工具”的供给力度;重视目标要素的整体发展,改变工具使用的单一特征;以目标为工具选择的依据,提升目标与工具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多元关系为我国社会转型与教育制度变革提供多重路径。基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准自然实验,使用2008—2019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考察高等教育振兴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显著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这种经济增长效应仅作用于西部城市和一二三线城市,对东中部城市以及四五线城市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是高等教育振兴影响地方经济增长的两条重要路径。因此,政府应当有序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与地方发展现状的契合度,并不断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服务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撑体系,以此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布局中,省域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主体,完善省域高等教育质量,打造高等教育强省已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但如何进行省域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建设,则是实现省域高等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它对保证区域高校服务产出质量,提高省域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以来,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历经碎片化政策支持、整合性政策融合和“造血式”战略布局等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的底色、传统“西部意识”思维的制约是政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制于“回报递增”和“体制锁定”机制,政策变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201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首次提出及2017年其升级版的出台是政策变迁的关键节点。政策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高校整体实力的增进;同时,引导中西部高校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了转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西部地方高校面临政策关注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建设发展滞后的局面,难以满足区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这种状况的形成,既有历史的条件,也有现实的原因。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策应国家“双一流”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实施了旨在提升办学质量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广东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以启动早和投入大而备受关注。该计划首个建设周期已满,评估其政策效应能为改进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提供参考。通过收集2012年至2020年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评估“冲补强”提升计划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后,入选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层次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冲一流”高校、“补短板”高校、“强特色”高校分别实现了其在ESI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目标。展望未来,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应更侧重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政策的持续性,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中西部高等教育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角色认知与发展路径。首先,中西部高等教育应转变以往的“躺平”理念,深化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战略、根本任务以及振兴路径等方面的认识从而树立“自强”发展理念;其次,中西部高等教育应由以前的“观望者”向“守望者”角色转变,加强地区政府强干预、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及变革人才机制,深度参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全过程;最后,中西部高等教育应通过建立中西部高等教育集群、探索“五位一体”产学研融合模式与培育区域品牌院校转变原有的“外延式”发展路径,坚持走“向心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质疑,促使许多高校从内部管理人手,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并加强高等教育的外部保证、设立评估机构、制定评估政策,通过构建一系列评估指标提高大学的高等教育效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通过提高教育的责任和服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实现高等教育的责任、市场和信誉的平衡。例如:刺激内在的和外在的制度竞争、检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战略设计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政策经历了由一般到具体的发展过程;从本质上看,经历了从工具性价值到目的性价值转变的过程;从功能上看,经历了从基准控制的导向功能和奖优罚劣的调节功能向提高质量的管理功能转变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体有待多样化,目的性价值有待加强,质量内涵有待进一步明确,对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于5月22日发布。《计划》指出,要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计划》确定了"到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体发展目标。同时,明确了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有利于支撑和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评估是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之一,评估组织作为评估活动实施的机构,在高等质量保障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已确立建设高教强省的奋斗目标,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分工明确的网络化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体系,并对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体系中的分工与协作以及组织体系的运行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推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从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逻辑理路而言,质量提升是核心目标,协同发展是重要使命,对外开放是战略选择。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需要坚持整体性发展目标,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要突出综合能力建设,夯实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需要统筹区域发展布局,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并于5月22日发布。《计划》确定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  相似文献   

18.
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相互适应发展。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省域经济理论包括省域经济综合力、非均衡增长理论,影响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高等教育理论有高等教育外部关系理论、三螺旋理论、生态区域发展理论。增强适应性是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政策范式变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范式变革是对过去政策显著的突破。从这一视角来看,自1985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政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政策形成及相对稳定阶段,政策环境转化阶段,政策进一步调整阶段,新政策范式确立阶段。目前,第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已经结束,下一轮评估新政策的制定除了应结合分类指导、多元参与、综合评价等原则外,还需借鉴运用社会问责理论来构建这一新的政策范式,即基于社会问责的多元化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0.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实现三大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总体经济实力的一项根本措施,本文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实施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对中西部地区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对三大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际的探讨,并就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