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不够统一、缺乏任职及聘用指导标准的现状,在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提出了符合职业院校客观需要的“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认定标准.首先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需要的技能与国家资格鉴定认定的联系,总结了资格鉴定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阐述相应的对策,即探索实施“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认定.通过试点表明,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进行研究发现,有的标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从"双师型"教师的提出背景、认定标准现状,"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统一的必要性和建议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建议认为,统一认定机构,制定科学分类,适时改动,企业参与等都有助于标准体系形成统一。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师型”教师是中国职教界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来的,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本文对“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职工教育》2014,(10):67-68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离不开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在在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外延,全面把握其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认定办法和激励机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加快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制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首先必须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要求,具体包括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细化“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内容,可划分为以教师职称与技术职位为基础的认定标准,以专业水平与知识结构为核心的认定标准,以实践经验、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素养为重点的认定标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是:健全“双师型”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提升路径,加强“双师型”教师实践平台建设,加强提升“双师型”教师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现在正处于见仁见智的阶段。从概念来说,有“双证”说、“双能(双素质)”说、“叠加”说、“双职称”说、“双层次”说和“特定”说;从标准来说,有行政标准、院校标准和学者标准;从培养模式来说,有院校培养模式、企业嫁接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和自我生成模式;从管理来说,分个人、学校、国家三个层次;从发展趋势来说,有“三师型”和“四师型”之说。  相似文献   

7.
议程设置是政策过程的起点,对其进行追溯和分析有助于在复杂决策场域下对政策的制定背景、价值指向和生成逻辑进行解读。基于多源流理论,尝试对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政策议程进行探析,发现:统计数据之变动、焦点事件之影响、相关政策之反馈为问题源流;政府政策的主导推动、政策提案和学术成果的支撑为政策源流;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教育舆情和国民情绪的反映为政治源流。经过问题流与政治流的碰撞实现初步耦合,政策流与问题流的交汇实现接续耦合,政策流与政治流的汇聚实现深度耦合,三源流持续互动交融、交织嵌套,政策之窗最终得以被推开。此外,政策在实际的制定过程可能会受到超出源流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洞悉其中的作用原理,才能更科学合理地为我国新时代政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部分省(直辖市)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制定了本省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启动了省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建设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由于缺少评定"双师型"教师的统一标准,目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存在误区,在评定"双师型"教师资格时,不顾及资格证书专业与实际专业教学是否一致,简单地将持有"双证"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种做法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建议,对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制定一整套严格的评定办法,以解决"双师型"教师认定中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0.
省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对省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进行分析后发现,现有认定制度存在认定标准不科学、认定机构不权威、再认定系统不完备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省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的建议,从制定研究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认定内容,打造认定与评审并行的认定程序,从确立国家主导与地方主体的“双师型”认定机制出发,推动省域视角下“双师型”教师的科学认定。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和岗位聘用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内涵模糊不清、认定与聘用条件具有很大局限性、认定与聘用操作中缺乏规范性与协调性等。文章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有助于规范与创新“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聘用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切实提高“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各地各校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可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作为资格认定标准的逻辑起点,明确逐级审核认定、分级分类认定、可视化管理和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的核心要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宏观层面的政策参考,也要关注内部环节的逻辑联系,坚持理实结合,推动认定标准实施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跨界职业经历是"双师型"教师最突出的特征。文章指出孔子具有教育和政治两个领域的实践经历及经验,且这两个领域的实践活动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定义,比照国内四个省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对孔子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孔子具备"双师型"教师条件。就此提出观点: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分析高职院校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有效路径:遵循教师发展规律,分层制定认定标准;分析教师属性特征,实施分类认定;系统构建认定与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差异化成长;校企共建认定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国内现有中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相关政策文件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中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结果不权威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认识上对"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没有形成共识、操作上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从而导致认定工作的混乱和无序。研究认为,目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面临着科学合理性、可操作性、权威性等三方面的挑战,为此,应在政策上明确"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机制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鉴于教师企业实践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积极作用,广西"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将教师企业实践条件纳入认证标准。研究表明,企业实践条件是影响广西"双师型"教师认证通过率的最主要因素,而学校缺乏长效激励机制,教师内动力不足,校企沟通不畅等均为制约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原因。从政府、学校、企业和教师四个维度对如何保障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效性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建设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基础。基于培养优秀“双师型”教师,本文主要探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住的原则、重要性及其指标体系,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认定标准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任用和评价的依据。通过对2 359份教师和校级领导问卷调研,发现“双师”认定存在标准不一、缺乏国家层面标准、认定结果有效度低、重显性指标轻隐性指标、认定程序不完善、结果应用重激励忽视教师持续发展等问题。建议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尽快出台国家标准;确立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基础性地位;构建“能力+证书+考核”的“认证包”,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内容、依据和方法;一体化构建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培训、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20.
"双师型"教师培养作为职业院校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主要途径,成为各职业院校发展的重点。基于这种形势,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建立专兼职教师机制、制定激励机制等途径和措施,探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途径,以期能够给广大职业院校以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