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人的心理空间是一个涉及哲学、心理学、美学和宗教学等学科的重要概念.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门学科对此进行过专门的探讨.由此而形成了这一学术"空场"亟待研究.一、人,有没有心理空间?人是万物之灵.人有精神,有意识,有思维,有意志,有情感……但更进一步,人有没有心理空间呢?经常地,人们觉得似有却无,似无却有,迷离之间,最容易忽视.对于这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让人如此费解的长期的冷淡、茫然和不置可否呢?是这个问题本  相似文献   

2.
<正> 长期以来,中国人就以其独特的气质,独特的民族精神而闻名于世。爱面子作为中国人性格上的特征之一也正如此。然而在心理学界有关面子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更谈不上有什么系统的研究、理论上的探讨了。笔者以为爱面子是中国人性格中  相似文献   

3.
从四个方面概要论述了传统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即:1)中国人面子的内涵与特征.包括: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面子是一个人自尊与尊严的体现,面子是一个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义轻功利伦理情趣的表征.2)中国人的面子类型.包括自我知觉到的面子和他人知觉到的面子;道德性面子、地位性面子、才能性面子和人际关系面子等.3)中国人面子的具体运作.包括做面子、给面子、借面子与赊面子、争面子与保全面子、撑面子、丢面子和挽回面子、交换面子与赠送面子等.4)中国人面子心理的利弊分析.自"五四"运动新文化兴起,特别是解放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受过数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不可能面目全非.但主张一个现代中国人要弘扬传统中国人面子心理的优点,克服其弊端.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心理规律的涵义、特点和类型以及如何揭示心理规律,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笔者曾在《略论人的心理的客观规律》(《心理科学通讯》1981年第1期)中,提出了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那篇文章只是“略论”,有些问题没有展开,现再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5.
戴震(字东原)生于公元一七二三年(雍正元年),死于公元一七七七年(乾隆四十二年)。戴震是十八世紀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考据学家,也是先进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許多方面富有独  相似文献   

6.
秦楠 《华章》2012,(25)
本文对舞蹈演员的心理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总结出三种心里空间,为舞蹈演员在心理上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微观社会生态学为研究视角,以大学生人际心理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人际空间与人际交往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结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理,探讨人际心理空间的内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笔者从人际心理空间影响人际沟通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境,并提出从内外视角寻求建构大学生和谐人际心理空间的有效策略,以优化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品质,实现人际和谐,进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心理学的一个根本原理是,人的心理、意识,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这就是说,人的心理、意识这种现象,既有其主观性,同时又有其客观性,这一点已是人所共知的了。但是,如何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这一问题:心理、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两种性质之间以及它们的诸多种表现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不同的理解对心理学中的重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外语教学中,教学者对人的表现心理缺乏认识,以致学生形成表现心理障碍,导致了外语教学的失败.本文论述了人的表现心理及其机制,当前中学外语教学中学生表现心理障碍及其成因,提出了消除表现心理障碍,增强外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室内环境空间的视觉、心理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室内环境空间的视觉、心理和行为是现代室内设计重要内容,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了视觉、心理和行为对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且从感知的角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一、性格的概念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是“绘图”,“印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用其描述人的“性情”,“习惯”和“思想方式”。古希腊另一位哲学家提奥夫拉斯塔(TheophrasTus公元前约384—322)也曾将其应用于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意思是指“记号”,“标志”、“属性”、“特性”等。他不但用其说明事物的特性,而且也用其表示人的特性。 作为心理学概念,现代各国心理学家对于“性格”一词的理解和运用不尽相同。苏联一些心理学家对“性格”和“个性”两个概念一般不作严格区分,有时竟把两者互相等同,如B·A·克鲁切茨基认为性格是“习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与人的文化心理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是两个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体育的产生、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发展起着有益作用.反过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人的文化心理需求推动着体育的发展,针对这一矛盾统一体,论述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人的文化心理发展的关系,揭示体育产生、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原始时期人类作为现实主体虽然尚未发展出自我意识,但他在实践的意义上已经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但物我在原始同一中通过实践而呈现的差异性及其联系已经潜伏在人类意识中.通过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早期人类精神世界中孕育了对自然的相互矛盾的两种心理倾向,即依恋的倾向和征服的倾向.这两种倾向在原始宗教及其形式中通过主体的意指性活动中获得了一种现实的张力.原始宗教中蕴含的人对自然的矛盾关系,使得原始宗教在孕育了体现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科学的同时,又孕育了体现人对自然的情感关系的艺术和诗.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其小说《人鼠之间》中,通过对不同空间以及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刻画,细致且深刻地展现了孤立隔绝这一主题。本文从空间视角出发,聚焦于小说当中的"现实空间"、"理想空间"与空间的"越界",分析其背后隐含的不同层面的二元对立关系、人物对和谐统一的追寻以及作者对于打破对立隔绝的探索与尝试。空间书写层层铺开,其所表达的孤立隔绝也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乡农村过着隐居的生活,其间也曾多次断断续续地做过官,自从41岁辞去彭泽令后,便不再出仕。他现存的120余首诗很多是作于归隐以后,并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材。他的隐逸的心理状态及意绪特点,与其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形成密不可分,本文拟从隐居心理空间的角度,窥察其诗境构造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动物心理与人的心理的区别与联系的探讨,直接涉及心理、意识的本质和意识起源等问题.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它们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我们现从物质对于心理的根源性出发,简述心理的演化过程,并对动物,特别是高等动物与人的心理的特点作一初步概括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交际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受国别、性别、地域、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民族特征和社会风俗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交际空间场,交际中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在身体体距差异、物体领属差异、空间占有差异、审美空间差异等方面,这些差异无一不与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这些差异才能提高交际的适应能力,对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普利高津(I·Prigogine)创立的耗散结构论,揭示了整个物理宇宙在时间方面不可逆转的演化规律,已渗透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和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耗散结构论指出,任何一个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在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一旦系统的某个参量  相似文献   

19.
环境艺术设计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技术层面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空间界面、家具与陈设;技术层面涉及结构、工艺、规范与标准;精神层面则指凝固于物质层面和体现于技术层面的社会意识和设计者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等。精神层面即人的心理感受,它依托于物质层面和技术层面,  相似文献   

20.
色彩既是一种物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色彩能唤起人的不同心理感受,甚至会对人的生理及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例如红色、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紫色及白色等都会对人的心理及情绪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进而影响到人的生理及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