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子的长诗《太阳七部书》的最直接的诗学渊源当追溯到荷尔德林。在诗学精神的层面上,海子从荷尔德林及其诗歌中得到两点最重要的启示一是诗人要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寻求人间真理;二诗歌应将真理置入其中,为人类创造诗意的栖居。《太阳七部书》所呈现的新的诗学精神和创作形态,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精神向度,并且昭示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新教材选了《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这首抒情短诗 ,是很有眼光的。通过它 ,读者可以一窥海子抒情诗的特质及其诗学理想。笔者就第三代诗人的诗学追求尝试解析这首诗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背景 :启蒙主义思想的滋润。海子 1 5岁考入北大 ,1 982年 1 9岁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以海子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 ,其精神追求与艺术探索的核心思想是启蒙人道主义之“人”———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自身完满。评论家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荷尔德林的生命诗学给他们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和必要的导引。海子们是循着…  相似文献   

3.
刘艳梅 《现代语文》2007,(10):60-60
海子诗歌受荷尔德林的诗学"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和在"贫困年代里诗人何为"的影响,追求"纯诗"的写作。把创作点集中在大地、麦子、天空等自然事物上,在神性缺失的年代,呼唤神性的到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他的诗中所反映的与诗密切相关的感性宗教正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命题"自然的复魅问题",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人的回乡——对自然神性的回归,也是深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从“意识形态”(ideology)和“诗学特征”(poetics)两个方面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进行了探讨。在意识形态方面,通过对中外学者编撰的文学史比对,发现中国学者对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偏爱有加,因为他们符合中国人民的抗敌精神需求。从诗学特征来考量,华兹华斯和济慈自然恬淡的风格更接近中国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赵宏维 《文教资料》2007,(12):75-77
悲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的雪莱,毫不例外地在他的诗作与人生中表现了这一点。本文从社会背景、浪漫主义的宣言、诗人的诗学观以及诗人本身的命运和作品的角度,探讨雪莱的悲剧精神。正如悲剧本身一样,雪莱的悲剧精神缘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不可协调性。  相似文献   

6.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与我国晚明时期启蒙思想家李贽都是各自所在时代的文坛革新者,二人的诗学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提倡"童心"与"情感";都重视民间文学,反对文学体例的高低;都追求自然朴素的风格。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李贽,他的诗学思想主要是批判儒家思想、程朱理学,而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华兹华斯,他的诗学思想主要是批判现代文明,这是二人诗学思想的深度的精神差异。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前期对现代性的拥合和感悟有着丰富复杂的内涵。他的浪漫诗学在精神意蕴上既有理想化的激昂、个性扩张、讴歌现代文明的一面,又有忧患意识、自我谴责、返回自然的另一面;在创作方法上有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特征,又有注重艺术“构型“、艺术表现的特征,还将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起来。此外他还通过生命本真情绪沟通了诗学价值观与形式论,构造了主体“发现“与客观“检察“并重的诗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8.
高玉芳 《文教资料》2006,(28):31-32
鲁迅一生从没有抛弃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因素,反映在诗学观上,是他重视“超脱古范,直抒所信”、“率真等诚,无所讳掩”,强调精神主体的真诚袒露、自然流溢和自由表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20世纪观代派代表诗人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以及其深刻内涵,和诗人提出此理论的目的和意义。论文指出“非个人化”诗学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缺失,客体显现,反映了其对浪漫主义文论的反对,和向西方理性主义的回归。这种诗学观与中国传统诗学中所提倡的以无我之心观察万事万物不谋而合。这种“无我”之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类中心论和情感中心论,从而建立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共时的互相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分析了英国浪漫主义伟大诗人威廉.哈兹利特的诗学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诗歌和诗人,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的和谐性,从而指出了哈兹利特在诗学理论方面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证明了他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关注海子其人其诗,我们不难发现海子作为赤子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理想破灭后反抗绝望的勇气。通过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我们感受到赤子诗人海子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强烈追求和无限憧憬.也体会到理想破灭的海子内心痛苦的无声呼唤。  相似文献   

12.
英国19世纪伟大作家哈代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以高超的技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有着率真的自然天性,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但由于他们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创作理念、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两人笔下的女性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因为海子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代人们多认同他是一个抒情诗人。但在他寄托了诗歌理想的长诗和诗剧中却有着更多的诉说。海子提出的“民间主题”有着特定的含义,只有对它进行剖析才能看到海子诗歌理想的内核,获取海子诗歌的价值取向;海子不是一个忙于解构的诗人,而是一个醉心于重构的艺术家。海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如何寻找文学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4.
纵观海子诗歌及其短暂的一生,不难发现其内在发展的趋势与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种之境界"的第一境、第二境是相符的,这种相符之处可以将王国维的"境界说"概括为一个花瓶来结合分析:第一境为海子开始诗歌创作(1980年)至1985年,从瓶底上升并扩大至瓶腰;第二境为1985年至1989年,继续从瓶腰上升并收缩至瓶颈;王氏的第三境可划分为从瓶颈扩大至瓶口之外,包括天、地、时间和人相融合的一个整体,海子在通过第二境后并没有顺利地从瓶颈展开进入第三境,而是跃入了第三境之外一个不可知的地方——"黑洞",但终其诗歌追求,海子毕生都在向着王国维所言的第三境不断逼近,他所具有的这种长远目光对现代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子诗歌的阅读感受及其人格和精神世界的剖析透视海子的内在矛盾——幸福与受难的巨大撕裂,来解释海子之死,并深刻反思当代诗人和诗歌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学之指归为人的􀀂 审美的生存 与􀀂 诗意的栖居 目的的实现, 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怀着沉重的心情唱出的是, 人离弃了神灵, 离弃了那给人类行为以力量和高尚、给痛苦带来欢乐、以默默柔情沉醉城市和家庭、以友谊温暖同胞的神灵, 离弃了充满神性的自然。他的诗中所反映的与诗密切相关的感性宗教正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自然的复魅问题。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人的回乡对自然神性的回归。它是深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世纪80年代激情澎湃的理想主义热潮中,海子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以及"朦胧诗潮"的影响下,走上了坎坷的诗路,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积极参与到中国当代新诗的现代性进程之中,为新诗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以1986年为界,可将海子创作生涯分为前后两期,其早期的诗歌清新、欢快,集中呈现了乡土("农耕文明")、爱情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等复杂的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诗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境界说” ,“境界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二元论倾向 ,以西方近代先验美学为思想基础 ,结合中国古代诗学传统 ,是融合中西两大美学源流的产物 ,在这种融合中同时包含着两者之间的深刻差异。王国维的成功在于寻找到了这两种思潮的内在契合点 ,由此把西方美学引进中国古代诗学领域 ,从而带来了中国古典诗学思想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宫体界说辨——兼论宫体诗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宫体诗活跃于梁代以迄初唐。这一时段诗坛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艳诗的剧增,而其他题材的诗都非此时所特有,因此艳诗被视为宫体诗的本质特征。但宫体诗又不同于一般的艳诗,它是具有新变体特征的艳诗。因此,宫体诗的界说就应是:流行于梁代后期(即萧纲入主东宫后)以讫初唐,以萧纲为代表,以轻艳为特征的新变体艳诗。以此为尺度,可把南朝以讫初唐的文人艳诗区分为三种类型:1、以描写为主的,这是典型的宫体诗;2、以抒情为主的,也属于宫体诗,只是在典型的程度上不及前者;3、文人拟民歌的艳诗,这类诗不能划入宫体诗,但因其与宫体诗发展有关,可称为“准宫体诗”。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八十年代杰出的现代诗人海子凭借独特的意象体系屹立于中国现当代诗坛。早期的海子在短篇诗歌的写作中大量使用阴柔优美的母性意象,其可分为母性身份意象、母性身体意象和母性物体意象三大类。单纯敏感的个人性格、与众不同的哲学观点以及人类普遍的母性崇拜是海子短诗中大量使用母性意象的原因。海子既继承了中国现代母性书写传统,又借鉴了西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母性意象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