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柔石的小说《二月》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早春二月》,在一九六四年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作品的主人公肖涧秋被目为“二十年代的落后分子”,或者“从中间状态走向背离革命、反对革命、宣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不仅在六十年代,即使在二十年代,“也是反动的”,应该受到揭露和鞭挞。[注]肖涧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有什么典型意义?当时的批判是否符合实际,有什么教训?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加以澄清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2.
一在对徐志摩思想的研究中,有的同志认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他反抗的出发点和理想的归宿”,“抓住徐志摩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就可以把握住他的诗作的思想实质及其基本倾向,理出他的思想发展的脉络。”的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徐志摩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他所写的许多诗篇,如《古怪的世界》、《先生!先生》、《叫化活该》中,就曾对贫苦的人民表示过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同情,并且对当时“吹弄着那不调谐的人道的音籁”的古怪现象,进行过遣责。但是,在徐志摩的思想中,除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而且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之后,蒋介石残酷地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  相似文献   

3.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成果,被列宁誉为“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著作”。在《资本论》中,科学批判和价值批判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但是在考察这种统一之前,必须首先对它的科学批判和价值批判的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反驳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它的曲解和攻击。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联系原本”开展“副本批判”的重要探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批判国民经济学中揭穿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辩护本质,在批判异化劳动中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颠倒实质,在批判思辨唯心主义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抽象秘密,确立了通向“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意识形态逻辑,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术语革命”中的正式出场准备了物质肉身和思想前提,堪称马克思哲学革命前夜“最重要的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5.
《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是坏电影 影片《北国江南》《早春二月》上映以后,引起了两种根本不同的评论。《人民日报》首先开展了讨论。有人说,《北国江南》“描绘了北国农村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自然斗争和阶级斗争”,具有“比较丰  相似文献   

6.
从“五四”到“文革”、再到新时期“文化热”的过程,人道主义始终在其中或隐或显地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人道主义思潮的涌起,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特别是“文革”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70年代末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在“文化热”中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留下了发人深省的经验教训。人道主义在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命运折射了20世纪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确对待别国的文化和教育流派,是非常重要的,要象马克思那样,“凡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他都要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议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于就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列宁全集》  相似文献   

8.
据鲁迅创作《狂人日记》最初的心理动机、思想缘由及其本人的主观精神意愿来看,“吃人”实为“人吃人”的原初批判动机,而非学界普遍认为的“礼教吃人”,这就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吃人”的内涵和批判意义.深受鲁迅影响的陈映真在他的作品中叠影重现了鲁迅小说的诸多因素,早期作品《乡村的教师》再重现了《狂人日记》的“吃人”母题,两者都通过“吃人”母题的演绎转向了灵魂内面的自我批判,带有对人性的叩问,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立场、启蒙主义态度与现代批判精神.而鲁迅的深刻在于他借“狂人”之口喊出了“吃人”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认清事实之后无奈偃旗息鼓.陈映真虽在思想的深刻上不及鲁迅,却还是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将其寄托于人道主义的期望中.  相似文献   

9.
论新女性陶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左联”五烈士中,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要算柔石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力作《二月》里的陶岚,几乎已成为人人皆知的新女性形象。1962年谢铁骊同志把《二月》搬上银幕,陶岚的形象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电影《早春二月》遭到批判,有的文章,还涉及到柔石的《二月》。一直到新时期后,才对《早春二月》有了全面的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孔子主张“爱人”(《论语·颜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于是,学术界有人认为孔子主张“爱人”,肯定尊重人的价值,因而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孔子的思想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甚至有人认为孔子的人道主义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同样伟大的意义。这些观点抹杀了孔子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性质,混淆了孔子儒家关于人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2013,46(3-4):200-215
During the Two-Anti movement the Party rescued me; with the forceful assistance of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I criticized my individual fame and profit thinking and my political position. More recently, the students in the senior class in the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in Peking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s, and comrad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Institute of Languages have criticized my bourgeois academic thought and made me realize that my academic idealism is a serious [problem], I have decided to trust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and to carry out a conscious revolution in myself. For me, this has been a more thoroughgoing revolution in thought, and the criticism of my academic thinking has been a more painful process; but to expose my bourgeois pseudo-science, and to become a promoter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linguistics, I will throw down the white flag with my own hands and follow my comrades under the banner of Marxism.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随着人学成为时代的主题,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等思想逐渐为人们所认同,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德育“无人”的传统弊端受到了反思和批判,德育的理论和实践逐渐趋向人本化。具体表现在:德育概念的人本化,德育理论研究的人本化,德育实践模式的人本化。从“无人”到“人本”,体现了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卜伽丘作为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代表,他在反对禁欲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用人受代替神爱,形成以“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婚恋观,对人类婚姻道德的发展起了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西方管理理论的诞生,但是无论泰勒本人还是其著作都被人们批评为"忽略了人的因素"。讽刺的是,正是泰勒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管理研究中。因此有必要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只包含朴素的人本思想,并没有体现人本主义,从人性假设、劳资方地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凯洛夫《教育学》中提出的以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曾成为苏联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其弊端很快暴露出来并被批判。为摆脱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起,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从中产生了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关心学生发展的、新的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形成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是描写知识分子的名篇之作。从作品一问世到现在,小说中的主人公潘先生历来都成为人们批判和责骂的对象,都认为他自私、虚伪、狡诈等。其实,如果今天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用人文关怀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潘先生这一形象,就会发现:潘先生并非想象的那样自私自利,他的很多行为也是被逼无奈的,并不是不可原谅的。  相似文献   

17.
从研究的角度看,法律和电影都能从各自的角度对人的生活、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在功能上存在共通之处,以此为基础的法律与电影研究是法律与文学、法律与人文、法律与大众文化交叉研究的前沿地带。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法律与电影"是一种法学教学方法或高校选修课程,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情感中领悟严肃的法律之训诫,有助于提升法学教育的人文关怀,增进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成效。法律与电影在法学研究与教育领域值得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这个本质和规律就是科学真理。人们始终相信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或判断一个科学命题或科学理论是不是科学真理。因此,在科学主义阵营中,主流思想认为科学真理具有和人文真理不同的显著的特点,它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种观点不仅遭到人文学者关于人文真理看法的影响和渗透,而且也受到科学哲学内部哲学家的反思和批判,科学真理新的特性正在得到揭示。本文主要从科学哲学内部的某些哲学家思想来说明这个现象,即科学真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正在动摇。  相似文献   

19.
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赵本夫的短篇小说到冯小刚的商业电影,《天下无贼》无论在叙事结构还是人文内涵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我们将严肃小说和商业电影并置于同一个展台进行比照,可以看到比单维的小说分析或是电影分析更多深刻的艺术思考。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列宁密切关注中国的局势,他充分肯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和行动,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亚洲以至于世界历史的重大积极影响,对帝国主义列强破坏中国的革命给予了尖锐的抨击,对袁世凯的反革命本性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