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月》主人公萧涧秋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无法统一,他的尴尬处境反映了旧中国庸俗社会的黑暗。萧涧秋的出走,是坚持自我,寻求新路的积极行为。《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与萧涧秋有着相似的精神特征,他们面对着相同的社会思想环境,承受着不被社会理解的痛苦。鲁迅同情前者,批评后者,反映了鲁迅前后思想认识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重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如潮水一般涌人中国,“易卜生主义”也是其中之一,并且由于其直接涉及到当时知识青年特别关注的个性解放问题.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1918年,《新青年》杂志出了“易卜生专号”介绍易卜生。  相似文献   

3.
国际主义成为世界政治思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透过《太平洋》等杂志的引介,"五四"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以威尔逊为代表的国际主义及国际联盟思想是战后国际政治的新兴势力,并可以成为中国建设民族国家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所占据的突出地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无法替代的。它们分别标志着两个思想解放和历史情境的规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人道主义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尽管在其勃兴的历史根据、理念及其特点、演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流变,但是却都表现出了对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和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寒夜》为参照 ,说明《伤逝》中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源于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两条道路的不同选择。中国特定环境下的人道主义在封建伦理的渗透下异化变质 ,成为消解个性的杀手。子君是被人道主义软刀子击中的牺牲品 ;阿随是以符号方式出现的具有极大隐蔽性与迷惑性的封建势力的象征 ;涓生是较《呐喊》、《彷徨》中其他反封建知识分子更清醒更坚韧的时代先行者。《伤逝》体现了鲁迅反封建思想在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两难困境中的超越与升华 ,揭示了中国反封建历史进程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伤逝》与《寒夜》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考察子君和曾树生之间的代际差异,展现启蒙主义在中国现代知识女性身上的烙印以及她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无法解决的困境。进而论述鲁迅和巴金对启蒙神话的解构以及他们共同面临的启蒙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萧涧秋的人道主义思想局限性,游离于参加革命或研究学问之间的动摇性及文嫂命运悲剧主客观因由三个方面的分析中,认为柔石的《二月》表现出高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是一部极有思想力度和深度的现实主义佳作。  相似文献   

8.
庐隐被茅盾先生誉为“‘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在时代的感召下,她凭借着女性特有的视角和自己率真的性情,以鲜明的创作个性、众多的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蘩漪是《雷雨》中最具特色的,也是个性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强音。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10.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小说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同时,作者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予了同情和支持。此外,作者宣扬的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也体现了其思想主张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对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的兼容并蓄中 ,个人主义是当时统帅形形色色新思潮的总观念 ,也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 ,个性论者的人生圭臬。它唤醒了人们沉睡的个性意识 ,使人们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人”的发现犹如石破天惊 ,震撼着“五四”知识分子们的心灵 ,他们尽情地表现自我形象 ,抒发自我情愫 ,表达自我要求。这种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使五四文学显示出独具一格 ,与众不同的特质与异彩 ,也使得“五四”成为人的自觉的时代。然而 ,像昙花一现般短暂 ,个人主义如流星一般 ,眩目而壮美的划过长空后便立即黯淡下去 ,甚至成为了人们批判的对象。个人主义的倡导 ,自我表现这个五四文学思潮中最有分量 ,最值得骄傲的成果恰恰成为了众矢之的。为何个人主义在中国会如此迅速地从兴盛走向淡化 ,这无疑是由中国诸多社会、人文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个人”被发现的时代,然而“人”的发现经历了从奴隶到国民到人的曲折过程。在个人主义的发现及倡导过程中,为了调和西方的人学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矛盾,梁启超、周作人和胡适等人在倡导策略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瓦尔特·司各特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历史小说在当时的欧洲影响深远。20世纪初,翻译家林纾用古文将他的名著《艾凡赫》介绍到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中国文学观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启示和推动的作用。本文将司各特小说在中国近现代文坛的影响以新文化运动开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分析他在中国的影响由盛及衰这一曲折过程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吴宓家族与近世三原大儒刘古愚关系密切。在清华求学近6年,吴宓与汤用彤、吴芳吉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而且饶麓樵、J.Pickett等老师对他的诗歌赏鉴观和文化价值观倾向都有一定影响。同时,对儒家原典的熟读精思和对卡莱尔、爱默生、华兹华斯等人著述的阅读,也为他文化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分析吴宓当时的言论可知,是赴关留学以前的本土微观文化环境和经历促使吴宓主动选择了拜白壁德为师,并进而成为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创作起家的。他的诗歌追求光明与理想,表现爱国主义精神,传达五四时代主题和五四时代精神,诉说五四落潮的彷徨苦闷,同情弱者悲惨遭遇,关注下层劳动者疾苦,赞美劳动人民优秀品质。某些诗歌具有一定社会主义倾向。诗歌主题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积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朱自清的新诗创作是我国现代早期诗坛一道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坎坷历程,认为目前要标本兼治,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时期是思想文化剧烈变革的时期。不少学说、思潮传入中国 ,引起一些争鸣、争论。由于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争论中越辩越明 ,广泛传播 ,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 ,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她在中国的历史上起着重要的、若干个转折点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爱国主义运动 ,也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她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的斗争 ,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要充分利用"五·四"运动这一宝贵历史财富教育青年、激励青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肩负起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增强创新追求,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从妇女人格建构的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来探讨,如何才能形成新的妇女人格。他们的探索对我国当今的妇女事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