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瞿秋白的审美趣味和批评基准与其思想变迁曲折紧密相连。作为古典文艺趣味纯正的文人,瞿秋白的文艺思想始终夹杂着中国古典的文艺趣味,但他最终仍选择朝向现代文艺思想进行艰难调适,并因此成为中国现代早期的文学家、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从贵族到小卒,瞿秋白试图着力完成古典文艺趣味的现代觅渡,其文艺思想历史轨迹对考察中国现代文艺的转折无疑具有重大发掘和体察价值。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人物。文章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新闻思想、宗教思想、教育思想和中西文化观作一综述,对他的一生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还瞿秋白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早期文艺思想分3个阶段形成:五四运动前后他就有了朴素的文学反映论观点;首次旅俄期间,他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初步确立;第一次归国后,他对以前的文艺观作了反思,对艺术的起源、性质、功能、价值等作了全面梳理,终于构成了其文艺思想的理论雏型。瞿秋白的早期文艺思想对其文艺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是现代杂文大师。冯雪峰曾说瞿秋白的杂文可以和鲁迅的杂文相比拟,又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光芒”。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瞿秋自的杂文创作和理论主张,对巩固、扩展、丰富和壮大鲁迅开创的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传统,起了重大的作用。人们在论述瞿秋白的杂文时,大多局限于他在一九三一九三三年之间的杂文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之一,瞿秋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本文尝试从马列著作的译介、文艺本质论、文艺大众化三个方面来挖掘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深入研究瞿秋白在构建当代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在敌人獄中写的《多余的话》,成了他在“文革”时期被诬为“叛徒”的唯一证据。本文对《多余的话》作了较全面的探索,指出《多余的话》反映瞿秋白“诚实的自我解剖”;表露了他蒙受王明“左”倾错误迫害的内心憤懣;凭《多余的话》把瞿秋白定为“叛徒”纯属子虚烏有。文章还对瞿秋白光辉的一生作了概要的叙述,目的在于使人们彻底认识“文革”时期把瞿秋白诬为“叛徒”是完全错误的,党的十一屆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恢复名誉和历史地位,是实事求是的,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阶级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和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 ,是瞿秋白文学思想的三个最重要的理论支点。只有到了瞿秋白时代 ,中国的革命文艺理论才基本上具备了自己的概念系统、学说体系和相应的思想深度 ,才真正成为一种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理论话语。瞿秋白为中国革命文学理论的形成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文学思想也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最终形成做了必要的探索和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左联”时期的文学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在“左联”时期,作为瞿秋白重要学活运之一是:他跟鲁迅一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由陆定一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白同志生平的报告》明确指出:“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翟秋白同志在上海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对此,大量的回忆录也作了有力的印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的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是伴随着瞿秋白就义后的相关纪念活动展开的。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基本上呈现出从政治评价到政治纪念性评价再到文艺思想史观照的转变路径,而且整体系统的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仍有待开掘和建构。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瞿秋白在不同历史阶段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作出了不朽贡献。在文艺与政治关系上,瞿秋白认为“文艺是政治的留声机”,周恩来认为,文艺要适应各个时期的需要,瞿秋白的工具论与周恩来的适应论是有一定区别的。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上,瞿秋白坚持“真实论”,对浪漫主义持保留意见。周恩来则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论”。辩证处理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瞿秋白首次向文艺界介绍了恩格斯关于典型化的理论。阐明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为现、当代典型化理论提供了最早的依据。周恩来深刻论述了典型的多样性问题,并为典型化提供了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贬谪寓居永州十年是柳宗元偏离中央政治中心极其艰难痛苦的十年。但这也因此成为他文学创作最为宏富,文学风格奠定了关键十年,在十年荒蛮之地的贬谪生活中,同以永州为中心的知交友好唱和交游,是他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柳宗元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2.
留学日本的生活经历,划定了鲁迅一生的生命坐标,正是这段生活经历,开拓了他的人生视野,改变了他的人生追求,使他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人。留日期间,鲁迅经由多种方式了解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确立了以"国民性"改造、人的解放、创建理想人性为宗旨的"立人"思想,从此他以精神界之战士的姿态,在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中,弘扬了他的这一具有崇高境界的现代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公认的美国文学大师,威廉·福克纳在其著名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将意识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频繁地表现意识流是为了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断,使作品能更加接近真实,同时也是服从刻画特殊人物的需要,从中可以领会到福克纳运用娴熟意识流写作手法而体现出的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一崭新的文学形式不仅使他走到了时代文学的前列,而且也给他的精神追求以合适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4.
《伤心篱笆》是贵州黔东南籍侗族作家、学者潘年英人类学系列笔记的第三本.钟情乡土的个性风格,水到渠成的语言魅力,虚实交错的隐喻和象征,陪伴着潘年英在乡土中孤独行吟.潘年英的书写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还原和再现,而是在文化自觉中用生命的全部热忱自觉担当了侗族传统文化的守护、保卫之责,并孜孜不倦地构筑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在纷乱芜杂的文学生态环境中,韩少功一直是新时期文坛上活跃的作家,他坚守着形而上的探索,成为当代文学场域中鲜明的精神标志之一。他的思考不断追随新时期文学思潮,创作思维和理念不断翻新。通过审视纷繁复杂甚至光怪陆离的世界,作品呈现出冷静的叙事、理性的批判的特色。诚挚投入的生活态度形成了他对人性独到、热情又客观的理解,理性认知使他对现实生活持有必要的警惕,形成了他充满矛盾又异常清晰、不断介入又随时自省反思的启蒙姿态。  相似文献   

16.
纳博科夫被称为文学大师,赖其拓展了小说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纳氏小说在内容、形式上均戛戛独创,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反讽是纳博科夫的精神内核,它既是灵魂的锐角开掘,也是技术上的求新常变。  相似文献   

17.
穆旦的诗记录了诗人希望与绝望心灵轨迹,残酷的现实和坚定的执着交织在一起,使得穆旦和他的诗文形成一种痛苦的扭结状态。现实的虚无与心灵深处的理想难以取得平衡。穆旦时刻处于二者之间的游离徘徊之中。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晚清启蒙文学的领军人物,梁启超的文学启蒙思想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1898年9月(即戊戌政变)以前,晚清救亡图存的现实之需,促使梁启超开始从国民精神层面来考虑民族振兴之路,这在其思想文化观念上有具体表现,并由此引发了他利用文学来启蒙国民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1937~1946年期间,废名为躲避战乱,在家乡黄梅生活了10年。伴随新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废名同时走过了一条丰富而曲折的心路历程。避难生活开始近两年时间,废名生活在自己的大家族里,他的思想里依旧保持着现代大都市知识分子的观念,不过家族生活体验为他后来认同家族主义奠定了感情基础。随着进一步接触社会现实,他认识到中国社会是一个家族中心的社会,并对此持同情态度;随着深入了解民生实际,他对中国民众的生存诉求有了深切的感受,并因之反省自己以前思想观念的局限,因而从一己世界里走了出来。后来,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局限,使废名又渐渐回到偏重内在生活的心灵轨道。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学家和精神革命家,以了深刻的精神力量影响了一个世纪的好几代人。对于他的反响、评论和研究,也几乎横亘了整整一个世纪。对鲁迅研究这一学术景观,做一番世纪玄览,能够从一个侧面透视20世纪中国精神化现象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