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它的发展兴盛和丝绸之路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和军事科学技术的历史变化使交河古城逐渐恶化了生存的条件,只是增加了它重建的难度,丝绸之路的衰落才是它的灭亡的根本原因,兴亦丝绸之路,亡也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
环境对交河故城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河故城遗址在自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下,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交河故城的环境主要特点是风沙大,温差大,土体耐崩解性差,矿物成分的耐风化、热膨胀系数有差异,位于新构造活动带.它的主要病害有风蚀、雨蚀、裂隙、崩塌等,交河故城的破坏主要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对交河故城赋存环境和病害的调查,分析它的赋存环境因素对土遗址的作用机理,认为风是交河故城破坏的主要外动力,风蚀病害是交河故城的最主要病害,风参与了所有的破坏活动;温差变化大、雨蚀、地质构造和地震是它破坏的因素之一.温度变化引起土体内水分含量的变化是表层土体风化的主要因素;土体中可溶盐、方解石、长石含量高,是它抵抗破坏性能差的主要内因;同时,建议可用PS材料对它进行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3.
交河故城病害的成因主要是风化作用,本文选用PS材料对交河故城土体进行了加固试验,对原状土和重塑土PS加固前后进行力学强度测试和抗风蚀能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PS加固交河故城土体后,其物理力学参数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抗风蚀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证明交河故城土体适于用PS材料进行表面防风化加固.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辅导》2012,(33):F0002-F0002,F0003
在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两条河交汇处的黄土台上,遗留下经1300多年风雨沧桑的古代土城——交河故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交河故城崖体风蚀效应现象的观测以及对其作用条件的深入剖析,应用室内风蚀实验对其机理进行揭示,并借鉴风蚀实验结果以18m/s风速风吹蚀情况为例建立砂层凹进深度与吹蚀时间之间的数学量化模型;而后应用该模型对台地西北端A区崖体常见厚度砂层50年凹进深度进行预测,并与现场调查的砂层临界破坏凹进深度相结合,对A区崖体常见厚度砂层的上覆淡黄色粉土层的稳定性进行了判定.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与旅游业息息相关,它是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文章就具有申报世界遗产潜力的吐鲁番地区的交河故城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和申遗对策,以及对申遗成功后所带来的效应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首次应用于古遗址加固工程领域内的综合变形监测方法以及在交河加固工程的应用实例的介绍,说明简易观测桩、半自动和全自动监测设备综合使用的变形监测方法能够从监测设备方面为古遗址文物和加固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并通过全自动变形监测结果比较可知:经过加固后的危崖体明显趋于稳定,目前交河故城危崖体的加固方法是有效可行的;温度的频繁波动是导致交河故城台地崖边裂隙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对交河故城41-3亚区崖体裂隙发育特征、裂隙参数、裂隙类型以及形成机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对交河故城41-3亚区崖体裂隙注浆技术和施工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新型复合材料PS-(C+F)对土遗址裂隙注浆加固,是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这一成果对于我国土遗址的保护加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吕故城由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主要遗迹有城墙、寺院和建筑基址,遗址规模大、遗迹多,环境复杂,保存状况差.其主要病害有风蚀、雨蚀和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10.
交河故城台地边缘向内20m的范围内,结构面大量发育,严重切割台地土体,已成为危害交河故城台地稳定性的首要隐患.因此,掌握结构面在空间上的发育特征,成为研究台地土体破坏机理和科学保护加固的关键;由于台地土体属于文物的范畴,结构面在空间的发育特征无法采取常规有损的探测手段,本文利用面波探测方法对结构面在空间上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多瞬道面波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别出裂隙的长度、张开度和空间延展形态,从而为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质发展史揭示了殷墟和安阳古城时期,古地理环境的差异。根据自然地理环境,选择生产、生活居住地,显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殷墟考古资料结合工程地质资料,用等高线连接遗址古地面,可绘出殷墟时期的古地形图,恢复其古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场所,可为研究殷墟时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朝阳寺遗址是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一处战汉至北朝时代城址,城址遗迹现残存东城墙一段,城内遗物以泥质灰陶残片为主。朝阳寺遗址经考证为《水经注》中记载的雍洛城,“雍洛”之义为漯水之塞。  相似文献   

13.
城墙遗址是高昌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昌故城的空间格局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破坏,现存城墙普遍存在根部掏蚀凹陷、墙体坍塌、裂缝、风化剥落等病害。2005年,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保护项目启动以来,对高昌故城的西城墙、南城墙、部分内城墙进行了保护加固。从工程实际效果看,城墙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然而尚存不少问题和有待提高的地方。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计算软件模拟计算加固前后的应力及位移状态,结合前几期保护加固措施,在对其进行效果评估基础上,对保护措施和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以期对新疆地区的土遗址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殷墟的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地质学与考古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安阳市政建设取得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结合殷墟考古资料,可恢复殷墟时期的古地貌,探索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研究殷墟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经过历时数年的丹江口水库湖北库区水下考古,对均州古城、静乐宫、周府庵、沧浪亭等古均州重要建筑物的水下现状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并有一批新的发现。建议确定均州古城水下遗址的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恢复重建均州沧浪亭,创建沧浪亭水下石刻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中和”是我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学史、美学史上的重要议题,而探讨中和意识的原初特点便尤为重要。以“自然现实决定人文意识”为理论基础,从我国古代自然条件、生存生产、生活实践三个角度,结合考古学、文献学、人类学及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和原初意识发生的多元诱因。  相似文献   

17.
交河故城四周发育有大量濒危的崖体,掌握崖体的动态定量信息对于了解崖体的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而为崖体科学合理的加固设计提供基础信息.本文通过对崖体36区在天然条件下水平位移和上部土体温度的监测,分析了该区内不同破坏类型、规模和机制的濒危崖体的水平位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濒临崖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水平位移变化的差异性,但是所有的水平位移变化与自然条件下土体温度的变化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研究结论为交河故城崖体后续加固工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